簡體版

第33章 又得封賞

想到這里,朱俊不禁多打量了木三幾眼。他見木三身形魁梧,雖然皮膚有些黝黑,但劍眉入鬢,面容俊朗,顯得儀表堂堂,氣宇軒昂,站在那兒,渾身散發的氣勢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劍,很是威武。心中贊道︰「好一員虎將!」

當下用平和的語氣問木三︰「你叫什麼名字?現在何人帳下?」

「回稟將軍,末將姓木名三,現在南陽太守秦大人麾下。」木三拱手行禮,不卑不吭的回答道。

「哦?」听到木三的回答,朱俊眉頭一挑,揚聲問道︰「你就是木三?在沙河擊斃敵酋張曼成的那個木三?」

「回稟將軍,正是末將!」木三再此拱手回答朱俊的問話。

帳中一片因為吃驚詫異發出的低呼聲。

「呵呵,果然是少年英雄啊!」朱俊贊了一句,隨即又問木三︰「剛才你提到黃巾賊寇突然撤離汝南,你可知這是為何?」

木三低頭稍作沉思,然後抬頭對朱俊說道︰「將軍,末將認為,黃巾賊寇突然撤離,有三種可能……」說到這兒,他稍微一頓,看向朱俊。

朱俊用鼓勵的目光看著木三,對他點點頭說道︰「你盡管說,是哪三種可能呢?」

得到朱俊的肯定,木三繼續說道︰「那末將就獻丑了,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將軍和諸位同僚予以斧正。」說罷,他輕咳一聲,繼續說道︰「這第一種可能,就是當前黃巾賊寇屢戰屢敗,士氣低糜,現如今又被我們大軍圍困,所以無心再戰,趁我休整之際,逃之夭夭……」

「對,我看就是這麼個情況,定是黃巾賊寇被我們打怕了,不敢再戰,這才棄城而逃的。」皇甫嵩不待木三說完,就急沖沖地插話說道。

「義真!」朱俊狠狠地瞪了皇甫嵩一眼,沉聲喝道。

被朱俊一聲怒喝,皇甫嵩還沒回過味來,他不解的看看朱俊,撓了撓頭皮說道︰「怎麼了?朱將軍,我覺得這很有可能啊!難道你們不是這麼認為的?」

朱俊被皇甫嵩給氣笑了,這個皇甫嵩,他搖搖頭苦笑一聲,壓下性子對皇甫嵩說道︰「義真,你稍安勿躁。木將軍還沒分析完呢,等他說完了我們再下結論也不遲啊!」

他說完之後,便不再理會皇甫嵩,示意木三繼續說下去。

「這第二種可能,」木三接著說道︰「就如同俗話說的,事出非常必有妖。我認為這第二種可能就是黃巾賊寇遁出汝南,必有所圖,一是轉戰他處,攻擊我們薄弱的環節,比如說我們的糧草或者防守虛弱的地方。第二也就是第三種可能,我認為黃巾賊寇必定在城內設下了歹毒的暗招,或許等我們大軍進城,就發動起來,讓我們防不勝防,在不知不覺中中計上當,末將管中窺豹,一己之見,不當之處請諸位海涵。」

帳中諸將听完木三對黃巾軍突然撤離汝南的分析,一個個都覺得很有道理,心中對木三敬佩不已。

「你們覺得木將軍分析的如何啊?」智將就是與眾不同,朱俊沒有像皇甫嵩那樣急著表態,而是想先听一听其他將領的意見。

「好!分析的很好!」還是皇甫嵩第一個出來響應。

「不錯不錯!」

「很到位,很透徹!」

眾將紛紛表態,都一致認為木三分析的很好。

朱俊滿意的點點頭,掃視了一下眾將,用贊許的語氣說道︰「兵法雲,將有五德,智信仁勇嚴,首為智,為什麼?這就是告訴我們這些當將領的,得有腦子,要用腦子去打仗。大家不要忘了先賢對我們告誡,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因寡算亡。為將之道,要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今天,木將軍的一番精闢之言,深諳為將之道,既分析了黃巾賊寇撤離汝南的原因,又包括了黃巾賊寇的作戰意圖,真正做到了多算謀密,很好,不錯,木將軍,依你之見,這三種可能中哪一種適合當前的情形呢?」

木三向朱俊躬身施禮,口中說道︰「將軍謬贊,木三惶恐,依末將所見,當先派人搜尋黃巾賊寇遁走的地道,找出黃巾賊寇逃走的方向,由此我們可以搜尋他們的蹤跡,以便揣摩出他們的動向意圖。其次,重點搜尋破城之後將軍可能去的地方,末將覺得這些地方可能會有埋伏。」

朱俊深以為然,手撫長髯連連點頭,等到木三說完,他大聲吩咐道︰「文台听令!」

孫堅正在琢磨木三和朱俊的話中之意,猛不丁听到朱俊喚他,連忙站出來洪聲應道︰「末將在,將軍有何吩咐?」

「文台,我令你帶領兵馬兩千,速速前去城中府衙,把里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仔細細的用心搜查,你可明白?」

「諾!但請將軍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說完轉身離去。

孫堅剛出大帳,一名士卒匆匆走了進來,走到近前,單膝一跪,拱手說道︰「將軍,朝廷派來欽差,已到軍營之外。」

朱俊一听,眉頭一蹙,心中納悶,這個時候朝廷怎麼突然派欽差來了?他看看皇甫嵩,皇甫嵩也是一臉茫然的樣子。

他問士卒道︰「欽差是朝中哪位大臣?你可知道?」

「回稟將軍,小的問了,那位公公他說他姓張。」

「是一位公公?姓張!」朱俊自語,突然又問士卒︰「那位公公多大年紀?」

「回稟將軍,那位公公就沒下車,這些都是跟隨在他身邊的一位小公公說的。」士卒回答道。

「莫不是……」朱俊看向皇甫嵩,眼中滿是征詢之色。

「中常侍張讓?」皇甫嵩接口說道。

朱俊點點頭,肯定的說︰「絕對是,傳令,打開營門,護軍以上將領,全體集合,迎接欽差大人!」

「諾!」傳令兵應諾跑了出去。

不一會,整個營寨內號角聲嗚嗚作響,營寨大門兩邊打開,朱俊帶領全部將領迎到門口。只見外面一隊人馬簇擁著一輛碩大的馬車,兩個小黃門一左一右侍立在馬車兩側。

朱俊只身上前,對著馬車拱手一禮,朗聲說道︰「右中郎將朱俊,恭候欽差大人。」

一個尖銳的聲音從馬車內傳來,「哎吆喂,朱將軍,好大的威風,好大的架子啊,你可讓雜家等得好心焦啊!」隨著話音,一個太監從里面慢慢的走了出來。

木三遠遠一望,心中笑了,心說張讓這老小子當欽差當上癮了,這剛走幾天哪?一轉眼又回來了。

朱俊一看出來的是張讓,心中暗罵,還真是這個閹貨來了,但是面上不得不裝出一副驚喜的樣子,嘴里說道︰「原來是常侍大人,朱某有失遠迎,還請常侍大人恕罪。」

「好了,你就不用和雜家耍嘴皮子了,你嘴上說的好听,心里頭還指不定把雜家罵的體無完膚了呢!」畢竟同朝為官十幾載,彼此之間已是非常熟稔,張讓笑罵著朱俊。

朱俊的臉微微一紅,嘿嘿一笑,快步上前,伸出雙手去攙張讓的胳膊,嘴里連忙說著︰「你看你說的,常侍大人遠道而來,定是帶來了朝中喜訊,朱某高興還來不及,怎敢咒罵公公?」

「我呢,也不在這久待,你趕緊準備準備,雜家宣讀完聖旨,立馬走人,趕回洛陽。」張讓對朱俊說道。

朱俊一愣,疑惑的問道︰「常侍大人,你來都來了,也不差那麼幾天,干脆在這兒盤恆幾日,我也好表表心意啊!」

「不勞煩朱將軍了,何皇後壽誕臨近,雜家還要趕回洛陽操辦賀壽事宜,時間緊迫啊!朱將軍,你還是趕緊準備接旨吧!」張讓催促朱俊道。

「既然如此,朱某就不和常侍大人客氣了!」朱俊心里巴不得張讓快走,當下立即轉身洪聲吩咐道︰「來人,準備接旨!」

張讓在朱俊的引領下進入大營,在中軍大帳前站定,朱俊則率領軍中將領跪下接旨。

張讓先是拿出一份聖旨,雙手捧著,喊道︰「右中郎將朱俊接旨!」

朱俊起身,上前幾步,撩衣跪倒,口中說道︰「臣右中郎將朱俊接旨!」說罷,以首叩地,等待張讓宣讀聖旨。

張讓緩緩地打開聖旨,高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右中郎將朱俊帶軍有方,屢敗黃巾賊寇,斬殺逆賊,收復失地,揚我軍威,特加封為討賊中郎將,爵封關內侯,歲俸九百五十石,賜宅九百五十,田九百五十畝,欽此。」

朱俊感動的已是熱淚盈眶,哽咽的說道︰「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萬歲!」說完,「   」三個響頭磕在地上,然後畢恭畢敬的雙手捧過聖旨,起身退在一邊。

在古代特別是漢代,將領要想升官進爵,唯有建立軍功,否則就連想也不敢想。朱俊能晉升右中郎將,完全是因為他自幼從軍,和匈奴打了一輩子的仗,無數次的死里逃生,身上落下無數的傷疤用命換來的。這幾年對外的戰斗少了,就是有也只是小規模的沖突。沒有什麼像樣的大的戰爭。軍功就無從積累,能做到右中郎將,基本上已經到頂了。現如今黃巾做亂,又給了他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機會,而且現在已經實現了,叫他怎麼能不激動?又如何淡定得住呢?

這時張讓又拿出一份聖旨,這是給皇甫嵩的,加封皇甫嵩為震賊中郎將,也是爵封關內侯,歲俸九百五十石,賜宅九百五十,田九百五十畝。皇甫嵩也是激動不已,連呼萬歲。

這一份份的聖旨挨個的宣讀,把張讓也累得夠嗆。到最後,又拿出一份聖旨,張讓咧嘴一笑,用有些嘶啞的聲音高聲喊道︰「鎮賊護軍木三接旨!」

木三一听,心想這是下雨沒帶傘---(淋)輪著了。連忙上前,按照接旨的禮儀三叩九拜準備接旨。只听張讓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賊護軍木三,年少有為,屢建功勛,令黃巾賊寇聞風喪膽,揚我大漢之威,今特加封木三為破賊將軍,爵封公乘,歲俸四百石,賜宅二十,田二十畝,欽此。」

待木三謝恩以後,張讓笑眯眯的對木三說︰「木將軍,恭喜恭喜啊!恭喜你又得封賞啊!」

木三謙虛的說道︰「這得多謝聖上恩典,多謝公公美言哪!」

「哈哈哈……」張讓哈哈一笑,笑聲滲的木三渾身起了一層疙瘩,心中暗道︰「你這麼賣力還不是惦記著老子的神仙長生之術,且!」想到這兒,他欺負張讓不懂得什麼意思,不自覺的沖著張讓豎起了中指。

果然張讓很是詫異,問木三︰「木將軍,你沖雜家豎起中指這是什麼意思啊?」

木三咧嘴一笑,糊弄他說︰「這是我們老家夸贊人很強很好的意思,中流砥柱,擎天一指麼!」

「哦!」張讓感到很有意思,也沖木三豎起了中指,笑呵呵的說道︰「雜家算什麼中流砥柱啊,老朽了。倒是木將軍你,年輕有為,正是風華正茂的好時候。」說完,還把中指沖著木三晃了幾晃。

氣得木三心中暗罵,把張讓家的女性和往上十八輩的祖宗問候了一遍。

張讓和木三寒暄了幾句之後,對朱俊和皇甫嵩等將領說道︰「朱將軍,聖旨已經宣讀完了,雜家也該回去復命了,告辭了!」

朱俊等人巴不得這個死太監趕快走人,但嘴里還是很熱情的挽留張讓,請他逗留幾日,好一盡地主之誼。但是張讓去意已決,帶著朱俊等人送他的「土特產」啟程返回洛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