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湘省風雲 第63章 九江起義,布局江西

「都督,剛剛得電,九江新軍昨天發動起義,九江港如今掌握在咱們革命軍手中了!九江如今也已經組織軍政分府,以馬毓寶為分都督。」正在小吳門外教場坪忙著組織新兵操練的王麟,突然從急匆匆趕過來的陳作新口里,听到了這一喜訊。

如今第二鎮已經基本上完成整編,劉漢祥一協,多數為老兵,已在昨天從長沙大西門碼頭,乘船出發,北上援鄂。當時,王麟、焦達峰、陳作新、譚延等人,親至湘江河岸,歡送將士,誓師出征,長沙各界前來觀禮者達數萬人。

王麟就任湖南都督以來,這算是首次在公眾場合亮相。幾天來,王都督的名頭早已傳遍全城,但多數民眾,這一次才「有幸」目睹了王麟的英姿。王麟也是抖擻精神,老早就精心準備了一番講話,又把演講稿在事前印刷上萬份,由士兵當場分發。

第二鎮另一協,也就是王隆中一協,有近半數是新兵,依照王麟的命令,仍在加緊訓練之中。王麟不日就要返回湖北,這一協,他準備讓安定超領著大家多操練些時日,形成戰力之後,再北上不遲。

這幾天來,常德、寶慶等地的消息陸續傳來,湖南境內已基本光復,各地都建立起了革命政權。此時,王麟尚無暇它圖,一應政事都暫時交給譚延與文斐二人打理,收編各地巡防營的事,則交給黃忠浩一力為之。

「敬臣兄,你的第三鎮組建得如何了?」王麟聞得九江起義的消息,有些欣喜,也暗暗納悶,這一個時空,因為他的到來,歷史已經改變了很多。

在原本那個時空,駐九江港的海軍,早在10月18日就應清軍陸軍所請,開往武漢,夾擊革命軍,九江空虛,才能為革命黨人所乘,于10月23日成功發動起義。這一個時空,清軍被堵在了武勝關之外,不得南下,因此海軍也遲遲停駐在九江港,沒有進擊武漢。難道海軍還是開往武漢了?王麟不禁有些擔心,不過湖北那邊並沒有傳來壞消息,海軍應該還沒有與革命軍交戰吧?

「架子已經搭起來了,就是新兵太多,許多都是會黨出身,要想成為一支勁旅,非得經過許多時日苦訓不可。」陳作新微微嘆了口氣,第三鎮老兵不過半營新軍,加上幾支巡防營,人數不過1000左右,新兵倒有5000多。不過,三鎮兵員,王麟如此安排,他並無意見,第二鎮是援鄂主力,自然要盡快形成戰斗力。

「敬臣兄,第三鎮官兵多數非新軍出身,真難為你了。不過都是軍中袍澤,還望敬臣兄一體相待,訓練些時日,這一鎮官兵也將是咱們革命軍的可戰之師。」王麟擔心陳作新會偏向原新軍官兵,處置有失公允,忍不住說道。

「我省得。都督編的《治兵語錄》,不愧為兵家奇方,我雖然才翻閱一遍,已經受益匪淺。‘為將者必須公明,凡利之所在,當與全軍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全軍共享之,左右近習,不可偏重。’都督此語,作新會謹記于心。」陳作新點頭道。

「敬臣兄,如今兩湖結為一體,有湖南作後盾,湖北無後顧之憂;武勝關在我手,足可防堵清軍南下。當前急務,是傳檄長江數省,響應起義。我不日即要返回武昌,湖南方面,就有勞敬臣兄與鞠蓀等人了。」王麟轉過話題說道。

「都督,湖南如今局面,已安穩如泰山,作新本一介軍人,留在湖南也無所補益。正如都督所說,當前急務,是傳檄長江數省,響應起義。江西九江,新軍已經起義,省會南昌卻還在虜廷手里,作新不才,願親率第三鎮入贛,把革命軍旗插遍江西境內。」陳作新慨然請命。

王麟微微沉吟,立即答允︰「也好,就勞煩敬臣兄,率第三鎮官兵,去把南昌城拿下。只是第三鎮才剛剛組成,士兵多為新兵,還要辛苦敬臣兄,再訓練些時日。何時出發,由敬臣兄自專,不過總以從速為好。」

…………………………………………………………………………

卻說數日之前,海軍巡洋三艦,「海容」、「海琛」、「海籌」號,終于駛抵九江港,匯合長江艦隊,在朝廷的嚴令之下,徐徐向武漢江面進發,準備去炮轟武昌革命軍。

海軍開拔次日,下午六點,三聲炮響過後,九江新軍隨即發動了起義。

江西九江,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自古以來為「來商納賈」的都會,有七省通衢之稱,曾是全國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其地位與漢口,差相仿佛,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才會被英法等國同時強闢為通商口岸。九江市內,同樣是租界林立,遍設洋行。

駐守九江的清軍有三部,一部為調自南京的新軍第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嗜好鴉片;一部為南昌派來的第五十五標兩個營;以及由綠營改編的舊軍巡防營。

這些軍隊中,無論是新、舊軍,都有不少是會黨(青幫、洪幫)成員。九江炮台要塞,更是幾乎盡為洪幫之人。九江革命黨人早已打入會黨之中,與這些人連通一氣。

出身江西武備學堂的同盟會員李烈鈞,在第五十三標中有許多同學和同事,利用這一層關系,在他的頻頻聯絡和策反之下,五十三標上下,多數加入革命黨。

武昌起義之前,九江同盟會曾與新軍密商,江西、湖北共同發動。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九江革命黨人就欲響應,但是忌憚海軍炮火厲害,遲遲不敢發動。

10月23日,長沙光復的消息傳了過來,九江革命黨人奔走相告。同一日,原先停駐九江的海軍也已開往武漢方向,于是九江革命黨人,加緊籌備起義。

第五十三標的一個隊官劉世均,是九江革命黨的領導人。數日之前,他已與同盟會員林森、蔣群等人密謀起義。

10月24日一大早,九江城內民眾都已知道新軍就要起義,紛紛嚷著「新軍今夜舉事」,慌忙出城躲避。

下午六時許,九江要塞炮台三聲炮響,接著一排槍聲劃過夜空,九江城內道署衛兵知道是起義信號,便點火接應,大開城門。起義軍人人荷槍實彈,均臂纏白布,上印「同心協力」四字,有條不紊,分據要隘,直攻道署。

九江道恆保「聞亂」,來不及套上鞋襪,就趕緊腳底抹油,逃進了洋人租界,旋即又乘船逃往上海。

九江知府璞良卻頗有血性,不願逃走,他端坐府衙之中,對趕過來的起義軍士兵說︰「汝等排滿,我為滿人,當無生理。我世受君恩,義當死節。」

起義軍嘉其忠義,且此人官聲叫好,向無劣跡,打算饒他一命。但是璞良堅持要「殉大清」,起義軍士兵只好成全他,賞他當胸一槍,是為此役唯一流血之人。

駐九江其它清軍,除第第二營管帶逃跑,盡皆歸順革命軍。

起義成功,劉世均與手下商量,認為非請標統馬毓寶出面不足以號召。于是,劉世鈞率隊前往馬公館。

馬毓寶不敢出見,其母出來對劉世鈞說︰「劉隊官,標統一向待你不錯,你到這里不到三年,即由排長升到隊官,標統很看得起你,你為什麼與他為難呢?」

劉世鈞答道︰「老太太,請您放心,我們絕不是來與標統為難,我們是來請標統領導我們革命。他肯這樣做,弟兄們若不服從,可以砍我的頭。若他不肯,我可不敢保證弟兄們會做出什麼事來。」不得已,馬毓寶只好出來「領導」革命。

翌日,九江宣布獨立,電湖北黎都督和湖南王都督,成立軍政分府,由馬毓寶出任分都督,劉世鈞也由一隊官而升為一標統。

………………………………………………………………………………

Ps︰感謝書友「wq007-007」與「幻想小飛豬」童鞋的打賞,千軍一並拜謝。

汗~前幾天爆發後,這兩天有點難乎為繼了,不過這周平均日更也超過6000字了,千軍盡力了~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