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二十五章文人來投

「長敬!今年又風調雨順,田畝收入頗豐,甚為可喜啊!」鄧啟帆笑著說道。

「還是都儲存起來,有多余的銀子也向外界購買,不要買我們地盤上的。還有,控制糧食的流出,限制釀酒,嚴格控制糧食的配給,謹防浪費。」吳世恭立刻交待道。

「這又為何?」鄧啟帆有些奇怪。雖然明朝這時候的人習慣儲糧,可是象吳世恭這樣病態地儲備的也很罕見。要知道,糧食可是不能夠存儲太長時間的,陳糧的口感會變差,而且因為水分的蒸發損耗也大,再加上又沒有現代的恆溫糧倉,糧食發霉、被老鼠盜食的情況也很嚴重,所以鄧啟帆本來想要賣掉一批糧,多給汝寧軍留下些周轉的銀子。

「遠盡!此點你听我的。災年連連,還是手中有糧的好啊!」吳世恭只是知道明末的時候天災頻發,造成糧食歉收,才引得天下農民軍大造反的。

雖然現在連續兩年的大豐收,可是吳世恭絕對不敢掉以輕心,還是準備著多儲備糧食。可是吳世恭又難以向鄧啟帆說明自己是穿越的,來自于後世知道些情況,因此,還是利用自己的權威要把儲備糧食的命令強壓了下去。

鄧啟帆雖然也對吳世恭的命令不以為然,可是他也覺得這也是一個小問題,所以也沒必要勸諫吳世恭,于是鄧啟帆就岔開話題道︰「此次要退伍兵丁八百多,長敬真的要放他們回家嗎?」

汝寧軍的兵丁服役期是八年,可是因為作戰可以雙倍計算時間,因此到現在就有一批兵丁滿了服役期。

這些滿服役期的兵丁可以選擇繼續服役,也可以選擇退伍。可是想上戰場賣命的人到底比較少,所以這次大多數的服役期滿兵丁都選擇了退伍。

而鄧啟帆的意思就是現在是戰亂。吳世恭完全可以用總動員的名義,在汝寧軍中留下這批老兵。在這亂世中,兵丁還是多多益善啊!

如果是原來,可能吳世恭就會贊同鄧啟帆的做法,可是在現在,有了墾荒商行護衛這種義務兵的形式,汝寧軍這種職業兵的數量就要得到控制,最多也不要超過四萬人。

所以,吳世恭笑著說道︰「還是守諾為好!戰局也未到這一步。咱們汝寧軍還是養兵于民吧。這好日子剛過,也要節省點化。」

「但長敬也需明白!今年退役兵之田畝無慮。明年可有一千三百多兵丁退役,這我們汝寧軍也能夠解決。可後年起,每年退役者不會少于二千,他們之田畝可要考慮了。」

雖然在這些年,汝寧軍通過搶佔、購買等種種手段獲得了一百多萬畝的土地。和官紳合作又屯田了二、三百萬畝,可是隨著分配給退役兵丁、勞作時限已到的家奴和汝寧軍文武官員的職田等。自己余下的田地已經不多。所以鄧啟帆就要在這里提醒了吳世恭一下。

吳世恭考慮了一下,確實如此,這未來的事雖然還有幾年,但是還是要未雨綢繆。于是就對鄧啟帆說道︰「兩種法子︰可允許退役兵丁要錢糧換田地;或分配在邊緣危險地區的,可多分土地。並且鼓勵他們進入墾荒商行外出搶田。這次夷州已與鄭游擊談妥,如有自願者。也可送去夷州。」

「還有,以後汝寧軍退役之前半年之兵丁盡量不承擔危險的戰斗,也讓他們可以回家團聚。唉——!這天下征戰,有多少妻離子散啊!」

「不管如何!汝寧軍總算可以喘息。再有三年,長敬可無憂也!」鄧啟帆這時候還是很樂觀的。以前的鄧啟帆為了錢糧愁白了頭發,而今年終于能夠有了盈余,鄧啟帆心中還是很高興的。

「唉——!」吳世恭卻沒有陪著鄧啟帆高興,他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前景未明,未來征戰也多,還需遠盡費心啊!」

「為何?」鄧啟帆又有些奇怪,「雖說陝賊勢大,可朝廷已多調重兵。就算其拼個兩敗俱傷,也有我們黃雀在後。大人可否多慮乎?」

「遠盡!你瞧著啊!如果官軍齊心,可能確實如你所說,可我瞧這政令出多門,互相絆算之下反而遠不如陝匪。依我之見,如不算我們汝寧軍的話,其實陝匪已經佔了上風。而且不要忘記,還有遼東的韃子呢。」

「這蠻夷之輩,來我華夏之地搶掠財帛即可,絕不會搶我之地也。化外之人,懂什麼耕種?懂什麼教化?最好也不過如蒙元般未百年之氣運。」

吳世恭听了鄧啟帆的話,笑著搖了搖頭。這些話其實也就是當時官紳之中的尋常想法,也怪不得鄧啟帆如此。可吳世恭明明知道遼東的後金將會進入山海關,而且將建立起長達二百多年的清朝。

但在這時候也不用對鄧啟帆說的太多,于是吳世恭就說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結束了談話以後,看天色還早,吳世恭就想去看看兒子吳呈瑛的讀書。可是剛走到吳呈瑛的讀書處,就看到先生在讓吳呈瑛背書。

吳呈瑛背得是結結巴巴,明顯錯了幾句,看著先生的臉色,他乖乖地攤開了小手掌,等著先生的懲罰。那位先生也不客氣,拿起了書桌上的戒尺。

吳世恭的進門明顯引起了倆人的注意。吳呈瑛就眼淚汪汪地看著自己的父親,想要撲過來躲在自己父親的懷里。可是先生的余威還在,吳呈瑛也不敢亂動,就等著自己父親發話,把他拯救出苦海呢。

而那位先生卻對吳世恭仿佛是視而不見,依然舉著戒尺準備懲罰。不過他也沒有冒然落下,也等著吳世恭的發話呢。

吳世恭猶豫了一下,不聲不響地悄悄躲到了門後。見到救星的離開,吳呈瑛「哇——!」的一聲大哭起來,而先生的戒尺毫不留情地落到了他的手上。

打在兒子的身上,疼在吳世恭的心中,可是他依然忍住,站在屋外等著讀書的結束。

等了半個多時辰,吳世恭終于等到了先生布置完功課。這時候的他再從門後出現,再次進入讀書的房間。

吳呈瑛這傻小子也不記仇,立刻靠在吳世恭的身上撒嬌,親昵了好一會兒,吳世恭才吩咐婆子把吳呈瑛領回內宅,自己拱手向先生道謝道︰「張先生辛苦了。」

那位教書的先生名叫張之恆,汝寧人,是在魏忠賢掌權的時候辭官回家的。之後就在家鄉授課,在崇禎皇帝即位以後也未再次入京。

這次李馨托人邀請了張之恆為吳呈瑛開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位汝寧名士竟然答應了。要知道,吳世恭的身份也太卑微了一些,象張之恆這種名氣的人一般不會自落身價進入武夫之府授徒的。

其實張之恆也是個明白人,他仔細觀察了吳世恭很久時間,發現其舉動雖然有些驚世駭俗,但也相當有效,隨著汝寧軍的崛起,張之恆也想加入這一蒸蒸日上的團體了。

可是冒然自薦,張之恆也丟不起這個臉,所以當听說吳府邀請其為二公子開蒙,他就欣然答應,想要曲線成為吳世恭的心月復幕僚。

可是等了這麼多天,才等到吳世恭的出現,張之恆當然要好好表現,並判斷吳世恭是不是一位可以投靠的主公。

所以這時候見到吳世恭主動先行禮,張之恆也連忙站起還禮道︰「大人客氣了。方才管教之時,不能分心向大人行禮,真是太失禮了。不過大人站在門外良久,尊師重道可見一斑,可媲美于程門立雪,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于是在客套之後,倆人愉快地聊起了吳呈瑛的學業。可在不知不覺中,話題就引到了天下大勢。

張之恆頓時口若懸河了,把準備良久的見解都傾倒了出來。吳世恭一听,果然是見解不凡。也沒辦法平凡,吳世恭這里的文人有過官場經驗的幾乎都沒有,張之恆這一出現,那不是鶴立雞群了嗎?

吳世恭當然相邀張之恆輔助自己,也沒有什麼客套,張之恆也就欣然答應。倆人這也算是各償心願了。

告別以後,吳世恭突然在門外看到帶著面紗、挺著大肚子的李馨去往客廳。見到吳世恭,李馨立刻一福,笑容滿面地向吳世恭行了一禮。

吳世恭連忙上前扶住了李馨,責怪道︰「都老夫老妻了,你身子又重,行禮以後就免了吧。你這是要到哪兒去啊?」

「妾身三弟來了!本來是要見夫君的,可夫君正忙,妾身就自己去看他了。」

「哦!」吳世恭明白了過來,在前些天就听李馨說過,他的幾個弟弟知道自己這個姐夫得勢以後,就想要投奔自己。

于是吳世恭就說道︰「別太辛苦了。留他用晚飯,怎麼樣也會給他一個好去處的。」

對于文人的加入,吳世恭當然是多多益善,可是象張之恆和李馨弟弟那樣已經打上了吳呈瑛標簽的官員,卻很容易在將來引起汝寧軍的分裂。所以吳世恭也很謹慎,只能夠控制著使用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