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破二城

——

>

第一百七十七章破二城

「什麼?你再說一遍。」楊昂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軍士此時已跑到近前,「報楊將軍,敵軍破城了,數萬敵軍進城,弟兄們擋不住啊。」

楊昂只感覺腦袋嗡地一聲,聲嘶力竭地喊道,「快,別救火了,把軍士集中起來,把敵軍趕出去。」

城中七處大火,八處冒煙,除了楊昂指定的軍兵外,凡是靠近起火地點的軍士都各自前去救火。城中混亂,軍士也混亂,想要短時間內把軍士收攏住,抵抗敵軍實在不易。

楊昂把軍士派出去收攏人馬,留下一千多人看守糧倉,而後帶著其他人快速奔向城北。

城中起火,明顯是對方敵軍的內應,里面放火,外邊攻城。楊昂可不敢不留點兵馬看守糧倉,萬一敵軍的細作趁這個時間再把糧倉點著了,那就徹底完蛋了。

楊昂帶的兵馬也就三千多人,中途又遇到萬余聞訊趕來兵馬,幾下兵合一處,鬧哄哄地趕向北城。

距離北城還有兩里多地的時候,只見守城軍從北面潮水般潰退下來。

楊昂手持長槍攔住他們的去路,大喝道,「爾等好大的狗膽,竟敢臨陣月兌逃,難道不怕軍法從事?」

隊伍總一名將官快步奔出,高聲稟報,「楊將軍,非是我等臨陣月兌逃,敵軍太多了,根本擋不住了,你看。」說著,他回頭一指,「敵軍殺過來了。」

楊昂順著那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見遠處影影綽綽,無數黑影晃動,人喊馬嘶之聲不絕于耳。

「如何丟的城池?難道連一時半會兒都支持不住嗎?」楊昂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肯定對方是在短時間內破城的,因為他根本沒接到敵軍攻城的報告,而軍士來稟告的第一個消息就是城池被破。

「將軍,我等不知道,就知道城門里一陣混戰,而後城門被打開了。敵軍根本就不是從城牆上爬上來的。大隊騎軍都是從城門進來的。將軍快做定奪吧,城是守不住了。」那名將官哭也似地說道。

楊昂怎麼敢輕易放棄城池,對手下軍士大聲命令,「速速隨本將軍殺退來敵。」

眾軍無奈,誰都不敢抗拒軍令,只得隨著楊昂殺了回去。只有一些躲在暗處的軍士,借著房屋的掩護,向更黑的地方跑去,月兌掉軍服,混進了民宅中。

楊昂匆忙會聚起的兵馬絲毫沒有斗志,好在又有兩股趕來的軍士加入其中,人馬顯得多了一些。

楊昂見兵馬增多,膽氣一壯,率軍超對面的敵軍迎去。

只是雙方尚未進入混戰狀態,楊昂的兵馬又呈敗退之勢向後潰敗下來。楊昂幾次呼喝都沒能阻止兵敗之勢。因為李典的軍士太猛了,一路在奔騎一路飛射,弓弩齊發。

一面是勢在必得,一面是倉促迎戰,戰斗力又不平衡,楊昂的人馬怎麼能擋住李典和于禁的攻勢呢?

楊昂見實在回天無力,只得帶領殘兵敗將向城西撤退,好在西門並未丟失。軍士打開城門,楊昂帶著殘存的人出了西門直奔錫縣方向逃去。

李典帶著兵馬進城,迅速把軍士分成幾股,控制住城中各處重要地點,清理城內殘余守軍。

于禁帶兩萬騎軍,出西城向楊昂的殘部追擊。

與此同時,房陵城中也是相同的景象。

文丑和高覽趁著大火殺進城中,守將張衛已率軍逃出城去,同樣逃往錫縣。

兩城的大火因何而起,這全都是凌雲的算計。

早在凌雲攻打豫州的時候,他便派出去許多軍士,潛入其他各州,留做後手。漢中一帶安排了人手。

這些人全都是凌雲從兵營中購買的軍士,一是能及時與凌雲取得聯系,再者可以順利搭建兵營。

凌雲通過前幾次搭建兵營總結出來了經驗,雖然兵營只能存有一座,多了的話都不能使用。但凌雲想到了一個便捷的方法,雖然各地不能存在多個完整的兵營,但卻可以存在多個殘缺的兵營。在房陵和上庸城中,他派去的人早都搭建好了絕大部分兵營,只需再加上一塊木板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兵營。

這樣兵營的搭建就變得簡單多了,一塊木板而已,順手就能釘上去。

凌雲先是在上庸城完成了兵營的最後建造購買了上千名軍士,這些軍士混進楊昂的大營,神不知鬼不覺地清理了一些營帳。將守軍的軍服換到身上,這些人馬分做幾路,在夜深人靜的上庸城中到處放火。

即便在大街上踫到敵軍,因為穿著對方的軍服,一時之間對方也絕對不能分辨出來。

這些人放完火後,趕奔北城門,守軍根本不防,誰能想到上千人都是敵軍的細作。以有意算無意,這些人迅速拿下北門,打開城門,李典和于禁的大軍蜂擁而入。

這些軍士按照凌雲的吩咐,在城門打開之際把頭巾全部扔掉,李典和于禁的兵馬見到沒頭巾的軍士自然知道是自己人,因而兩下兵合一處,共同掩殺楊昂的兵馬。

漢中一代多山,不太適宜騎軍做戰,因而張魯的騎軍較少。

從上庸城中逃走的兵馬也只有騎軍,于禁追了一陣,見楊昂已經跑遠了,便押著俘虜返回上庸城。

這一路追殺,有數千名漢中軍士被俘,跑掉的只有不足萬人。

房陵城的攻擊是在上庸城之後,上庸城買完軍士,兵營立刻被摘掉一塊木板。而房陵城的兵營再釘上最後一塊木版之後也投入了使用。

如此奇謀,守軍根本無從防備。主要是游戲模式可以出兵,這個功能太變態了。

別說楊昂和張衛想不到,就是李典、于禁、文丑、高覽也不知道究竟是何原理。

在接受凌雲軍令之時,他們心中還暗自嘀咕,听起來一切都象神話。按凌雲那麼說,似乎房陵和上庸就是他們自己的城池似的。

他們只須在約定的時間到城外,城門自動打開,他們進城,而後里邊就有人接應。他們心里不是不相信,但是卻非常難以理解。但他們知道凌雲絕對不會在這件事上開玩笑的。而凌雲用兵,向來算無遺策,根本沒打過敗仗。

終于他們親身經歷此戰,再一次認識到主公凌雲的恐怖之處。就這樣的打法,誰能打得過?

因為此時的他們對凌雲徹底心服口服,為凌雲死心塌地地賣命了。

錫縣。

張任率領益州十萬大軍到來之後,守城主將楊任向他介紹了此時的雙方情況。

張任遠道而來,也是跋山涉水,軍士大多疲勞,雖然听楊任說凌雲的兵馬已經分出兩部分,分別前往上庸和房陵。但他並沒有去救援。

至于楊任,他心中清楚,凌雲分出去的那兩支人馬並不太多,只是比那兩縣的守軍在人數上稍微佔據優勢而已。

所以他也並沒有把李典和文丑的那兩支人馬當回事,他擔心這是凌雲的調虎離山之計,他這邊若出兵救援,恐怕錫縣會遭到襲擊。

兩支人馬的主將在不救援一事上達成了一致,但楊任卻主張兩下兵合一處,半夜偷襲凌雲大營。

現在楊任有兵馬八萬人,張任又帶來十萬,在人數上已超過了凌雲的兵馬。

楊任把這個想法與張任一說,張任卻不同意,因為已經有軍士稟報過,徐晃帶著兵馬在半路埋伏著。他惟恐中了凌雲的圈套,所以駁回了楊任的請求。

張任與楊任之間本無隸屬關系,張任不同意,楊任也不敢輕易出兵。

到中午的時候,楊昂帶著殘兵敗將抵達錫縣城。

楊任一見此景大為震驚,仔細詢問之後,他才知道事情始末。

一天之間就丟了上庸城,這是他始料未及的。為此他打了楊昂二十軍棍,以做懲戒。

誰知大棒子剛剛打完,錫縣又迎來了張衛的敗軍。

楊任本來還想派人去通知張衛,小心凌雲的計策,現在一看人是不用派了。凌雲的計策已經用完了,房陵城已經失守。

楊昂丟了上庸城,他可以打二十軍棍,但張衛丟了房陵城,他卻有些顧忌。因為張衛非是楊昂可比,張衛是漢中太守張魯的親弟弟。

為此,楊任有些躊躇,但最終還是下了狠心,將張衛拖了出去,同樣打了二十軍棍。

如果因為那層關系而治軍賞罰不公,他這個主帥也不用當了。

楊昂心中有愧,對那二十軍棍也沒說什麼。見張衛同樣被打,他的心里更平衡了。按理說,丟失一城打二十軍棍應該算很輕的懲罰。

這也是楊任考慮到大敵當前,才沒有下狠手。

但張衛被打,心中卻頗不服氣,他平日里受張魯的庇護,還沒吃過這樣的虧。二十軍棍相對來說較輕,但真打下來也得在榻上趴上幾天。

躺在榻上養傷的張衛,給張魯寫了一封密信,將事情經過詳細說了一遍,而且他在信中著重指出,楊任明知凌雲派出兩路大軍前去攻打上庸、房陵兩縣,而他卻在錫縣城中按兵不動,既不支援,又不進攻凌雲。

張衛寫的都是事實,但其意非常明顯,對楊任產生了懷疑。

守城的兵馬都是楊任的親信,張衛派的人出去剛走不久,楊任便得到了稟報。楊任本是一個聰明人,听說張衛派人出城,心里有了一絲不祥的感覺。

只是現在軍務太多,他沒有時間多想。

城中上庸、房陵兩縣的敗軍需要安置,軍心低落需要鼓舞,而且還要小心與張任相處。此人自認為是前來救援,是來施恩的,並未把楊任這路兵馬放在眼里。而且在吃、住等方面還極其挑剔。

對于夜間輪流執守,進行防御的主張也拒絕了。

而對面凌雲的大軍虎視眈眈,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如洪水般卷來,前幾次弓弩手的襲擊,他還記憶猶新。

一時之間,楊任感覺到內外交困,兵力雖多,卻覺得戰事艱難。

他甚至懷疑,自己當初所做的那些推斷是否正確,因為現在大戰剛剛開始就月兌離了他的掌控。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