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節 舉薦信

「秋海居的三水佳釀果然名不虛傳啊!」,鄭知慶酣爽的抹去粘灑在胡須上的酒水,意猶未盡的把桌上的幾個酒壺都搖晃了一遍,早都空空如也了。說閱讀盡在宋大柱一家到得縣城後,兩家人立刻就決定遣宋君鴻和鄭杏兒去請鄭知慶過門喝酒。一方面是宋君鴻中舉之後感謝鄭知慶的教導之恩,另一方面也是表達對他在鄭杏兒親事上作媒的謝意。老夫子也不推辭,抬手讓兩個孩子先回去,告訴我先辦點小事,隨後便到。

可沒想到鄭知慶人雖儒雅,酒量卻是不凡,眨眼的工夫打開的十幾壺酒就見了底。

「秋海居就在街頭,也算是老街坊,就是把他們家的酒窖都搬空了也不打緊。我這便找人再去打酒,今天務必請十八叔盡興。」鄭小六爽朗的笑道。

這秋海居是一李姓人家經營的酒坊,能夠以一個外姓人的生意而在鄭氏族居地長期扎根生存下來他家獨釀的酒水好,二便是和鄭氏一族的關系融洽了。話說六七年前在生意剛紅火起來的時侯,鄭知芳不是沒有動過把他們的店鋪盤買下來化為鄭氏產業的打算,這對秋海居來說是巨大的危機,必竟鄭氏家族巨大的地方勢力、威信和財力都不是外來戶李家所能抗衡的。危急關頭,在他家打酒數年的鄭小六心生不忍,遂寅夜造訪李氏,分析利害商討方法,懇談了一宿,第二天又引薦得到鄭知芳府上拜會,秋海居才最終得以卵存。而鄭小六在中間倡議,以租用的鄭氏房屋產業和鄭氏在潞縣的勢力保護為入股,換得秋海居三成的股份。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秋海居不僅擺月兌了被吞並的厄運,而且依拖鄭氏家族龐大的勢力和商業網絡,把酒品賣的更火更遠,而鄭知芳以區區幾間房租就換得大筆股金利潤,又得鄭小六在中間調解,便也心滿意足不再相逼。

也正是因為此事,秋海居一直記掛鄭小六家的恩情,這次听說了是舉辦宋君鴻中舉的謝師酒,一把推還了酒錢,還把坊中最上乘的三水佳釀送了過來,還言道若是不夠,隨時再拿,傾窖相助。鄭小六是生意場上肆混慣的人,這時也不再客氣,只待來日在貨棧往外地銷酒時照顧一二也便

是了。

鄭小六剛剛站起身來,鄭知慶卻擺了擺手,「算了,不用了。先說正經事,免得一會兒你打來酒我醉糊涂了。」說罷他從懷里掏出一封書信遞給了宋君鴻。

鄭小六向家里的二女兒雲萍使了個眼色,小丫頭會意抱起酒壺又跑了出去。鄭知慶也不再阻攔,只是朝著宋君鴻指著信簡點了點,「你先看看。」

宋君鴻雙手接過了信簡,低眉一掃,只見封皮上寫著「魯公如惠先生俯啟」幾個大字。字體清瘦遒勁,立時識得這是鄭知慶的字跡,但自己與這叫魯如惠的人素不相識,不理解先生把這封書信交給自己又是什麼意思?不禁疑惑的問︰「先生,這是?」桌旁圍坐的宋大柱夫婦、鄭小六夫婦、鄭杏兒和兩家的幾個還沒長成的丫頭也都是一臉的疑惑,伸長了脖子看著鄭知慶等他回答。

只有鄭雨農眼神中飄過一絲難以捉模的復雜感情,但也沒有說話。

「是我給你準備的舉薦信。」鄭知慶放下手中的酒杯,換作了一份嚴肅的表情對著宋君鴻說道。

「舉薦信?」宋君鴻仍是有點不解,自己並未求鄭知慶把自己舉薦到哪里去,這封突然冒出來的信有點讓他模不著頭腦。

「這魯如惠乃我年青時結識的好友,此人才學膽識均遠勝于我,是徽宗朝時最後一科的進士,本來承恩留京在翰林院任編纂。當年汴京城破時我們二人一起出逃,眼見滿目瘡痍均痛心不已,後來路上商量了一下便攜手投奔到了韓世忠大帥的帳下,立誓要報國殺敵,不把金寇逐出中原寧願馬革尸還。在那種朝生暮死的戰場上兩個男人特別容易交心,我們互相欣賞、互相依靠,逐漸成為了難得的摯友。那些在戰場上一起策馬沖鋒、並肩生死的歲月是我這一生中最富有記念意義的時侯。」鄭知慶喟嘆了一下,「多少年了,依然鐵馬冰河入夢來!後來我負傷還鄉,隆興和議後他則累功轉任浙江東路按察使。淳熙十二年,他上表請求調去戍邊,先帝只是溫言勸慰,卻並未答應他的請求。三年前,今上即位,他再次抗金復土八策》,卻受到了新帝的嚴歷斥責。因感于朝庭政策的日漸軟弱,意志消沉,遂自請求致仕,到岳麓書院去當了名教授。此信便是我請他代言,許你入岳麓書院三年,繼續精進學業。」

他這岳麓書院幾個字一出口,宋大柱夫婦和春柳對此懵懂不知,還不覺有什麼,但見多識廣的鄭小六卻已驚的張大了嘴巴。他雖是個商人,也知這岳麓書院是大宋朝的知名學院,那里堪稱賢師畢集、英才倍出,是四方士子、名流向往的聖殿。連鄭雨農眼中都流露出了一縷羨慕之色。

宋君鴻覺察到了鄭雨農的神色,又謹慎的問道︰「雨農不去嗎?」

「我不去了。前兩日先生已經和我談過此事,因我已經決定了要參加明年的會試,余下的一年必須積極備考,不能把時間都浪費在路上和適應新學院生活上了。」鄭雨農也是嘆了口氣,語氣中不無遺憾之意。

「你也可以選擇不去,而是明年和雨農一起參加會試。」鄭知慶抬起頭來默默地注視著宋君鴻,想看他怎麼選擇。

「不,弟子願意去。」宋君鴻略一沉吟便作出了決定。

一方面,他對明年的會試並無絕對的自信,盡管除去兩世的知識積累,他對自己的心智才學也略有自負,但天下俊杰多有,勝過自己的也肯定不在少數。與全國的舉子一起會試的話,能否拖穎而出就難以確定了。他並不缺乏進京一試的勇氣,但假如能在岳麓書院進一步精修,借此加大會試中榜的機會的話,他還是願意去多讀兩年書的。他不像鄭雨農那樣因為錯過上一次會試而對這次會試是勢在必得的,也不像鄭雨農那樣急著當官。反正他在這個世界也僅才十六歲而已,還有著大把的歲月可以去利用。

而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早在另一個世界的時侯,他就對岳麓書院有所耳聞。可惜經過一千年的風雨凋蝕,只余一片頹舊遺跡。那些殘磚舊瓦間依然流傳著關于其中各種才子佳人、歷代名士的風流佳話,可惜當時的人物與情景卻是遙遠不可追尋,只能憑想像自己去勾勒了。而現在有這個難得的機會能夠讓他去親眼目睹這繁盛時期岳麓書院,親身體會其中的傳奇生活,對他而言是無論如何也不想錯過的。

「豎子可教也!」鄭知慶在心中暗暗念叨了一句,捋著胡須直美。

可待興奮的勁頭兒過去後,宋君鴻又囁嚅著嘴唇吐出了低低的兩個字︰「可」

他也並非沒有顧慮,宋君鴻悄悄地看了眼宋大柱夫婦。宋大柱是個每天都可能遇到山中猛獸的獵戶,而菊子自生下女兒後就一直身體虛弱,石榴又僅僅十歲,遠遠還沒有到能照顧雙親的年紀。他若這走後,這一家三口的生活誰來照顧?想到這,他又難免有些遲疑。

「男兒漢大丈夫,哪來的這麼婆婆媽媽?」鄭知慶沉聲斥道︰「你若只是放心不下家人,則大可不必。只須有我和小六一家在,你的雙親和幼妹自會得到照顧。」

宋大柱夫婦也連聲的催促兒子大膽前去。他們雖不知那是什麼地方,但從鄭小六和鄭雨農的神氣中也略模能猜出必是極為難得的好去處,自是不願兒子失去這次機會。

「如此,弟子就敬謝先生推薦了。」宋君鴻當著鄭知慶的面,鄭重地把信簡收入了懷中。

「嗯,這就好。」鄭知慶滿意的點了點頭,十年來他對這個學生一直抱以巨大的期望,將之薦舉去岳麓書院讀書,也是早在兩年前就做好的決定。

「君鴻,還是等參加完我和杏兒的親事再啟程吧?」鄭雨農熱情的邀請著。

「嗯,如果能這樣最好。」宋君鴻用眼神向鄭知慶征詢了一下意見。鄭知慶笑著點了點頭。

宋君鴻立刻就答應下來。這時鄭小六家的二丫頭已經手腳麻利的抱了酒回來,宋君鴻提起一個酒壺先分別給鄭知慶、宋大柱和鄭小六斟上,又特地跑到鄭雨農身旁一邊給斟上滿滿的一杯,一邊笑道︰「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這是人生大小登科。潤卿兄即將連著遇上兩樁喜事,今晚可要開懷啊!」說到這里又沖鄭杏兒擠了下眼楮,「表姐你與潤卿兄十年寒窗十年情,我可是一直親見目睹啊,到如今終于算是將要修成正果,花開並蒂。所以只管放心,這最後關頭我是一定會親眼見證你們這對歡喜冤家進洞房的」。

一屋子人開始哈哈大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