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章 遷居城外

雲都城外,溫家終是在喚作「五里城」的地方遷了宅。也不如溫清姿所想,這處宅子雖然比不得襄侯府尊貴奢華,也算五里城里數一數二的了。

五里城,少有高門大戶在此落戶,但此處市集物事不缺,不比雲都里喧囂吵鬧,不失是個安靜頤養的好地方。

五里城里,自此又落下了一家人,只見此戶人家的門楣之上是「溫宅」二字。

從前在京城那錦繡斑駁里住慣了,到了五里城,自是許多都不同了。

溫宅里的幾處院子。

「喜兒走的時候東西都帶全了麼?」溫清玉在收拾好的院中落住。

玲瓏將從襄侯府帶出來的東西依次重新擺放入合適的地方︰「她的東西都帶齊全了,按小姐的意思,在她的包袱里放了三百兩的銀票。她打算好了回去故鄉,三百兩足夠她討個好人家,過衣食無憂的日子了

溫清玉輕「嗯」一聲︰「這便好

「那個丫頭沒有心眼,是個有福氣的玲瓏見溫清玉眉眼一低,道。

……

「這里都什麼地方,一股子塵土氣兒,哪里是能住人的地方?」一進新院子,溫清姿便皺著眉捂住了鼻腔,「沒有打掃干淨就讓本小姐住下來,有沒有眼力勁兒啊?」

葉兒從邵家調來這位小姑女乃女乃身邊,也沒有少受什麼氣,虧得是葉兒忍得住︰「小姐莫躁,這宅子空置久了,塵土大些也是正常的

「娘,你去跟爹說說吧,這里根本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哪里能跟邵月閣比?我們回去京城里住好不好?」溫清姿拉著邵氏的手,眼神既委屈又無辜。

邵氏嘆了聲氣︰「你爹的決定不該有錯的,乖乖听話

溫清姿直跺腳,惱急︰「娘你就是騙我,說了會護我,就讓我住這里?」

「行了邵氏喝道,「你爹還能委屈了我們母女不成?」

溫家最後留下的除了主子,便只剩了侍候溫千山的安子和一直守著溫家的楊管家、何氏身邊的朧月、邵氏身邊的葉兒、古氏身邊新添的香兒、袁氏身邊的蓉兒跟溫清淺的乳娘、溫清玉身邊的玲瓏,負責溫家吃食的是從前主母何氏院里的茹姑姑等人。

侍候的人少了便出現了一個尷尬的問題,那便是從今往後幾個院子里的人便得要在一處用膳了,便也意味著,今後溫府各院子的矛盾會更加直面了。

秋夜里的風吹草動都是格外突兀,落在月光下的疏影橫斜格外醉人,朦朧迷醉的桂花香籠罩起一處暗香浮動、恬靜舒適。

當夜的太子府,卻不如往日里平靜。

「側妃娘娘要著緊抓好太子殿下的心了,溫家不足以成依靠,側妃娘娘該為自己好好籌謀錦繡看著正在桌案邊靠著滿室的燭光下安然繡著花的溫清許,有些憂心。

溫清許手上的動作依舊,燭光下的神情認真無比。

當初伏褚同意溫清許進太子府的絕大因素是因為溫千山,溫家退出政治舞台,對于溫清許是大大不利。

錦繡見著自家主子半點不急的模樣︰「側妃娘娘不擔心?」

溫清許端詳了手中的繡品,白淨的手指撫著細密的紋路,紋路繡出的,是漣漪波動間蓮花並蒂開滿池︰「擔心?當然擔心,太子殿下心不死,我如何可以放心

說著,將放置在繡籃中的剪子拿起,剪了線尾。

錦繡不解。

溫清許淡淡一笑︰「你瞧瞧外頭,都是怎麼個樣子,這個時候太子府里有點風吹草動都會被有心人發作

錦繡望了眼初許閣外,從閣樓之上,望著滿府內暈黃的燈火。

「妗妃娘娘薨逝,無論是否如外界傳言是沒有緣由暴斃或是內有乾坤,君上既然做了輟朝這場戲,太子府便要陪著君上做完這場戲。這府里,一時半刻的進不了女人溫清許自信妗妃的死因絕不若外界的傳言那樣簡單。

……

「不過你也提醒了我,是時候讓太子殿下感覺到我的重要性了溫清許揚揚頭似欣賞一樣心愛之物般看著手上的繡品。

錦繡靠近了溫清許些︰「我幫側妃娘娘理理可有突出的線頭

豈知還未踫到,溫清許忽然蹙了眉移開了手。只覺手中一個失落,錦繡有些不知所措。

溫清許面上揚起一抹莫名的笑意,拿起剪子便是幾道。本是新蓮吐艷開滿池的盛景,霎時在溫清許手中破敗了開。

錦繡大驚︰「側妃娘娘,這是您花了三日時間繡出來的

溫清許不置可否,揚手一揮,滿池的蓮花在她手上便只剩了獨獨一朵︰「我最不喜歡花開並蒂了,獨獨最該惹人注目的,只該是生得最好最高的那一支。蓮花也不例外

太子書房。

伏引看著桌案上的聖諭︰「父王令我入宮陪駕,顧公子如何看?」

自妗妃之事後,伏引深覺顧子引這王者師也實在不是浪得虛名。當年他也曾有幸見過璇璣上一位傳人君陌褚,不過這位傳人在他被冊立為太子的當年便沒了蹤跡,仿佛人間蒸發。

如同一個謎,既沒有在前朝出現,又沒有記入史家文筆。

若非顧子引出現在他眼前,他幾乎以為世人傳言中的王者師傳人真就隔斷在伏褚一朝了。

「太子殿下該最好最壞的打算顧子引道,「南邊的帝王星愈來愈黯淡了

伏褚身子本就不好,治了幾年,不過就是緩解病勢,沒有大用。妗妃暴斃幾日,伏褚的元氣更是消了許多,輟朝也可以說是用迷亂旁人的眼楮。易主,向來動輒的便是民心。

「王者師……」伏引揚眉,「顧公子是璇璣傳人,便該無所不知了?」

書房中另一人,白衣飄飄,衣袂揚起,總一副謫仙之氣,不染縴塵︰「所謂知天命,不過只是世人的痴妄

「痴妄與否都罷,我現在只想知道,你同意父王讓溫家遠離兵權的意圖,你該明白,他日蜀國蠢蠢欲動,滿朝上下再沒有比溫將軍更好的對抗人選

顧子引沉吟一番,眉眼之間是溫潤如玉的氣華︰「蜀君楚桓能壓下國中亂局,殺伐果決,步步為營,絕不是善類。天命注定,他會是雲國的勁敵……」亦會是他顧子引的勁敵。

「哼,了不得便就是兩軍對陣,現在對起陣來,我雲國也不一定會輸伏引生來便是太子,所想所思,便如信手拈來。

顧子引眉頭在听到伏引這句話時終是忍不住皺了起來。

帝王之道,正如師傅所言,是要慢慢輔助的︰「太子殿下可知為何雲蜀兩國多年制都未曾有破局之勢?」

顧子引緩緩道︰「兩軍對壘,既是君王之間的較量,亦是兵力謀算眾多因素之間的較量。兩國毗鄰,牽一發而動全身,蜀國兵力強勁,國庫充實,而雲國民心聚集,成盤踞之勢,故而兩國之間都是相互桎梏,相互顧忌

「那父王還將溫將軍罷出兵權?父王年紀真的大了,真就病糊涂了伏引自是不同意讓溫千山離開朝堂,「溫將軍的本事與威望,遠遠勝過那些餉銀

顧子引搖搖頭,目光柔和︰「君上遠慮才是

伏引皺眉︰「嗯?」

細細分析︰「君上何嘗不知溫將軍的影響力,前幾日妗妃薨逝君上惡血攻心,怕是時日無多。這一著,是君上留給太子殿下您的一項功績

功績?

「還有什麼比收納先王的過錯更能得民心的呢?就是憑借溫將軍的人心,君上也在用最後的日子為太子殿下您籌謀顧子引言語之間淡淡,不見波瀾,「君上如何不知自己的身體,攬了罵名便是為了太子殿下他日的賢明

言盡于此,一切已然明朗。

伏褚從來功績便就一般,臨了了攬下這不識忠良的名聲,他日伏引靈前稱王,補救先王的過失,既是登位的一大功績,又招攬了人心,這條路走起必會更加順坦。

早前蜀國依仗洛城公主之事給雲國施加壓力,一面用著冠冕堂皇的理由牽制伏褚,一面又在扈牧城外以操練兵馬為由駐守兵力,勢必不成拒絕之理。

十萬兵馬,數量何其多?

而顧子引,只一句「紅白之事不可相撞」便引導了這一路的局勢。

比之刀劍相向,還有什麼比四兩撥千斤更加有效?

王者師,這一生,注定便是為王周旋操力,糾纏在權勢政局之間。

楚桓行事果決,顧子引籌謀周全。一人是天之驕子,一個是寄命所在。

勁敵?這場雲蜀兩國之間的困局,真正能成為對弈者的,便是真正掌握時局洞悉事態的兩人。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