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六章 明代科普教育

()「老路哥哥,你是做什麼生意的啊?」看來,憐兒比較喜歡聊天。從小孤苦無依的她應該是願意與別人交流攀談的,這應該是她內心害怕孤單寂寞的緣故。

冷不丁被她問到做什麼生意,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才好。我總不能跟她說我是個靠照相機討生活的攝影師吧?

「我…我是做藥材生意的」,我忽然記起自己曾經學過一段中醫,就隨口說到了藥材上。

「藥材生意?怪不得你身上有股子藥味兒呢!」憐兒接話道。

藥味兒?我身上有股子藥味兒?我抬起左手問了一下,確實有股子藥味兒。哦,這味道應該是清遠道長為我敷藥治療槍傷時留下的。但我又下意識地問問了右手,不對啊,怎麼這邊也有一股淡淡的藥味兒?我的身上確實散發出一股子藥味兒。

這味道,還有些熟悉,我好像在哪里聞過似的。但不像是在五帝廟里,這好像不是清遠道長為我敷藥療傷時藥膏散發出的味道。

我想起來了!

在上古天冢噩夢里的那二十幾萬「臘尸」群中,我曾經聞到過類似的氣味!

當時由于極度的恐慌,我把這股子味道給忽略了。這到底是什麼發出的味道?

為什麼我身上帶著的氣味與那些「臘尸」的氣味如此相像?

「老路哥哥,你怎麼了?」,見我發呆,憐兒再次停下針線活問我。

「哦…哦…沒怎麼,七叔公怎麼還不回來?」

「不知道。七叔公很忙的,村里的大小事情他都要照顧,有時一出去就是一天」。

「哦,還有件事,憐兒姑娘,這村里有道士嗎?」我很想從她的嘴里知道剛才那人是不是清遠道長。

「道士?沒有。」憐兒給出了否定答案。

「那這村里有廟嗎?」

「也沒有。」

憐兒的否定答案,讓我燃起了一絲希望之火。

我決定靜等七叔公回來。那道士是不是清遠,到時一問便知。

一直到了掌燈時分,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七叔公依舊不見蹤影。

憐兒把晚飯端了上來,是一盤「清炒豆角絲」,一碗米粥和幾個小米面的煎餅。

「我們不等七叔公回來了,先吃飯吧」,憐兒把筷子遞給我。

「這樣不合適吧,咱們畢竟是晚輩,哪有不等他的道理」,在這個年代里,我刻意有心遵從著封建禮數的規程。

「我經常一個人吃飯的。七叔公有很多正事要做,通常在哪家辦事就在哪家吃飯了,不要緊的。」憐兒解釋道。

听她這麼說,我也就接過了筷子,準備開始吃晚飯。

「老路哥哥,你給我講講故事好不好?」我剛咬了一口煎餅,憐兒忽然這麼說了一句。

「講故事?你想听什麼樣的故事?」,看她小孩子樣的,我也覺得蠻好玩的。

「你走南闖北的做生意,去過的地方肯定很多,也肯定有很多新鮮好玩的事情吧?講給我听听唄?我都十九歲了,就去過鎮上一次呢。」憐兒咬著筷子尖小聲說道。

憐兒十九歲了就去過鎮上一次?

听她說出這麼可憐兮兮的話,我鼻子都快酸了。

「七叔公不讓我出門,只允許我在村子周圍轉轉。他說外邊不太平,有很多土匪強盜,我一個女孩子家不準走遠。」憐兒邊吃飯邊說道,她仿佛倒不覺得什麼。

「好吧!你好好吃飯,我講故事給你听」,我答應了她的請求。

我決定讓這個生活在700年前的女孩子知道一些他們這個年代里別人從來沒有听過、見過的事情,這樣才對得起這個十九歲只去過鎮上一趟的小可憐。

我的心是好心,只可惜一上來就扯大了。由于情緒一激動,想讓她多知道一些,我並沒有去給她講述異地的見聞錄,而是直接從太陽系第三行星的起源入手了。

我告訴她︰地球是圓的,是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的,公轉一圈是一年,自轉一圈是一天。在太陽系里,除了地球還有七大行星。還給她詳細講述了地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變遷。

憐兒不吃飯了,她一直把筷子尖咬在嘴里痴痴地听我說著。

說完這些,我又把世界地理給她講述了一遍。告訴她,在這個世界上,大明朝不是唯一的國家,在這個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有黃色、白色、黑色、褐色多樣的人種。不知怎地,又把話題繞到「迪士尼游樂場」去了,我給她講過山車的驚險刺激、4d電影的震撼效果,還有好多好多的卡通人物,它們有多麼多麼的可愛。

憐兒的眼神里散發著美麗的光芒,這是這個時代的女孩子所完全沒有的。她時而瞪大了眼楮,時而開心的哈哈大笑,一副很是快樂開心的樣子。

我想起了一句話︰她若涉世未深,就帶她看盡人間繁華;她若心已滄桑;就帶她去坐旋轉木馬。

「什麼事情那麼開心,笑成這樣啊?」,話音未落,七叔公走進了屋里。

「七叔公!」憐兒看到七叔公回家了,從板凳上跳起來迎上去,拽起了他的胳膊︰「老路哥哥在給我講故事呢!你知道嗎,你知道嗎,地球是圓的!」

「什麼球?是圓的?」七叔公任憑憐兒晃悠著自己撒嬌,但卻沒听懂這孩子說啥。

「七叔公,您回來了!」,我慢慢起身站了起來,活動還是有一點點不方便,但比剛才好了許多了。

「哦,回來了。看來這小丫頭什麼都跟你說了,呵呵。你好些了吧?」七叔公在水盆里洗了一把臉,邊擦著臉邊跟我說話。

「好多了,沒事了。謝謝您的照顧啊!」我得再次向老人家表示感謝,客氣話必須得說。

「謝我做啥,你昏迷的這幾天都是憐兒在喂湯喂水的,你得謝謝這丫頭才是」。

听七叔公這樣說,憐兒又臉一紅,趕忙閃身到廚屋里去了。

「你們剛才在說啥呀?我听見憐兒笑的咯咯的,這孩子好些年沒見她這樣開心過了」,七叔公問道。

「也沒說啥,給她講了一些我在南洋做生意看到的閑書上的事情」,我遮掩了一下,心里明白那時就算南洋再先進也還沒有這些偉大的科學理論。

「七叔公快吃飯吧!」,憐兒從廚屋出來,端著一碗米粥放到了桌上。

「我在祠堂里吃過了。咦,你們怎麼光擺著飯菜沒有吃啊?」七叔公看著桌子上問道。

我這才發現我剛才講得天花亂墜,憐兒可這勁兒的听故事,桌上的飯菜和米粥基本上都沒動。

「你們快些吃飯吧!」七叔公看著憐兒說道︰「別貪玩胡鬧,耽誤了人家吃飯」。

憐兒撅了撅嘴,坐下開始乖乖地吃東西。

「小兄弟,剛才听這孩子說你姓路?」七叔公問我。

「嗯,是道路的路」,我連忙應聲道。

「本地好像沒有這個姓氏。你可是山西人?」

「山西人?」,我可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啊,七叔公為什麼會問我是不是山西人?

「你是不是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的?」七叔公追問道。

在七叔公的提示下,我腦海中猛然想起了史書上有所記載的一件事,那就是明朝洪武初年發生的大規模移民事件。

眾所周知,元末明初劉福通的紅巾軍、朱元璋的明軍與元朝軍隊連年戰爭,使全國人口銳減。山東、河南等地黃河數次決口,水旱、蝗災、瘟疫一並而發,使齊魯大地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慘狀。《元史》載,至正十八年,「山東大旱,流民四溢,避之大都。」當時,山西卻因為地形佑護免于戰亂,成為中原人口的重心。因此,在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為發展經濟、均衡人口比例,從山西等地大量移民

這次大規模移民事件的主角是山西洪洞縣的原住居民,而他們遷徙的最終落腳點就是在

山東。此次移民規模之大前所未有,而山西移民的落腳點分布涉及到了山東省內八十多個區縣,以至于到今天還有很多山東人說自己的祖籍是在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老鸛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