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六十三章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VIP]

一群身穿緋紅色宮女服的女子捧著一件件的華服從雕欄畫棟的宮室走過,一陣微風從她們的裙底撩起,霎間就化作了香風,落在了每個人的鼻尖。

大理石鋪就的地板,涼而且滑,這就要求穿著木屐的宮女們得加倍小心。遂就算涼風有意逐美女,紅顏無心戲東風。

是啊,在這個家國受到威脅的存亡關頭,她們哪里還有心思嬉戲游玩。

她們只知道,近些日子來,宮中的主子們的脾氣是越來越壞的,大家在擔心什麼,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但是沒有一個人敢將這話挑明了說,就連一直都備受聖寵,向來目中無人的明妃近來都安靜了許多,也知道在聖上面前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每當前線傳來一次消息,他們的心就緊了一分。都說慕容家富可敵國,這麼多年,又不知道搜羅了多少能人異世為他們效命。可是年輕的王到現在都還無動于衷,升值有傳言說他早就出京了。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們,成天嚷嚷著要見皇上,每當他們路過朝堂前,總會有人攔住她們,追問皇上的行蹤茆。

「皇上吉祥!」

每個人都想著自己的事,知道走在最前面的玉姑姑停下來行禮了,她們才後知後覺,跟著姑姑微微屈身行禮。

站在慈寧宮門前的男人,穿著明黃色的龍袍,頭戴金冠,腳踩金線勾邊制成的重台履。就那樣背光站在宮門前,他的臉色自然不會很好,但是也不見有絲毫的焦慮,站在那兒,瞬間就讓人移不開視線。而他身後那些個太監侍衛,自然都成了擺設。被化作襯托他的背景了蚊。

這樣年輕俊秀的皇帝,自然是有讓人心動的資本。皇室出來的人,自然是與尋常人家的不同,就只站在那兒,俾睨天下的王者之氣就逼得人臣服。

「免禮。」

他眼都不曾抬一下,就對站在宮門口守衛的太監吩咐道。

「通報吧。」

太監答應了一聲,就弓著身子,退進宮中去了。沒多久便帶著太後的懿旨仍是弓著身子走出來,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皇上請。」

劉宸轅點點頭,只帶了一位舉著托盤的小太監,遂大步流星地踏入宮門,那玉姑姑也不是第一天在宮里呆了,知道皇帝此番來見太後,自然是有要事相商,遂帶了自己的人守在門外,安心扥跟著皇帝出來之後,再給太後送衣服進去。

慈寧宮雖然大,但卻一點都不奢華,若是真要算起來,這兒算得上是皇宮里最樸素的地方了。太後尚佛,戒奢從簡,所以只有真正走近宮門的人才會知道這里面是怎樣的空曠。別說那些擺設了,能出現一兩束鮮花做擺設,都是極為難得的事。

淑寧太後此刻正著素裳,工工整整地坐在案前。她的確是母儀天下的典範,就算是貴為太後,也從不做多余的揮霍浪費。太上皇在辭世的那一年,親自封給太後淑寧的封號,不是沒有理由的,因此,對母後,劉宸轅向來是極為尊重的。

「皇兒來我慈寧宮,可是為了那慕容反賊?」

雖然已經年逾半百,但是太後的心思卻是一點都不糊涂,天下大事在她心中,都有一把明帳。當初先皇攻陷黍國之時,本就師出無名,曾不止一次遭到史官的反對。先皇金戈鐵馬一生,若真有任何失誤,也就只在這一件事情之上。

傳言黍國的財富多到數不清,當先皇攻陷黍國,卻發現那筆財富不翼而飛之時,先皇就料到了會有今日,臨走的時候,都還拉著她的手,千叮萬囑一定要找到那筆寶藏。

可終究,還是牽引出了這場災厄。

在慕容家高舉大書著‘黍’的國旗,揚言要復國的時候,她就在等,等皇兒來找自己。

但是顯然,這個孩子比她想象的要有主見,當他踏進慈寧宮,用一貫堅韌的眼神看著她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的皇兒沒有讓她失望,當初她歷盡千辛萬苦把他扶上帝位的心血,沒有白費。

「母後英明。」

知子莫若母,不管外人怎麼說自己的皇兒怎麼不中用,淑寧太後還是願意相信她他的。她一步步在這艱險的深宮中扎穩腳跟,她相信她的皇兒也一定能坐穩這個帝位。

「皇兒可有良策?」

「兒臣可記得青城程家。」

程家?淑寧太後自然是知道的,程家時代都是忠烈之士,為皇朝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如果不是程家祖訓有明示,凡是程家子孫,世代不許為官,他們程家現在一定早就已經是京城里的名門望族了,何至于守在那小小的青城,辛辛苦苦地經營生意過活。

「那是自然,雖說饒安公主的事出在他程府,但慕容家的勢力是你我都清楚的,這不是他們阻止得了的。皇兒心中要有個分寸才是。」

劉宸轅頷首回道。

「母後放心,兒臣會將他們囚起來,一來是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二來也是想保護程家。現在他們已經進京,兒臣會安排妥當的。但是兒臣今日過來想征求母後意見的,不是程家一事。在青城,程家二公子為兒臣推薦了四位能人。」

就在他說話的當兒,他身後的小太監收到了他的眼色,將手中的托盤遞到太後面前。

托盤里面,放著四副畫卷,並四封書信,太後一一拆開。畫上面畫著的,是四位氣宇軒昂的少年公子。而四封書信則分別是他們提給皇上的治國行軍之策。無論是軍情分析,還是治國方策,都一語中的,直中要害。而其中,尤以那位姓白名少卿的公子呈上來的良策為最佳。直看得淑寧太後就像當場拍案叫好。

「國家居然有如此棟梁。皇兒以前卻為發掘,是皇兒的漏誤了。母後看著四人不僅文采斐然,更胸懷大志。能人這二字,的確是擔得上的。只是這四人皆姓白,本宮怎麼未曾听說過這白家有這番本事,有這樣才高八斗的四位兄弟。」

「這白氏一族習慣隱居,所以母後不曾听說。但是這四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兒臣不得不說是天意為之。慕容承宣一事,母後也是知道的。當初他進了朝堂,早就已經弄得朝堂上下一片混論。以至于兒臣連個領兵打仗的人都找不出來。兒臣有意破格錄取這四人,茲事體大,遂先來和母後商量。」淑寧太後將手中的畫卷放下,朝堂一片混亂,皇帝這麼做,的確會引起非議,但是也不是不得已為之,她自然是理解的。她一面對身邊的宮女低聲嘀咕了幾句,一邊直盯盯地望著皇帝,問道。

「事關江山社稷,皇帝可信得過這幾人?」

劉宸轅一愣,露出了近幾天的第一抹微笑,從容不迫地回答道。

「兒臣信這四人。」

望著這個自打生下來就帶著面具過活的皇兒,淑寧太後心中是有些愧疚的。先皇駕崩得早,年輕的太子還來不及鞏固自己的勢力,就被推上了朝堂。從謙她對他說得最多的話是韜光養晦,到這個節骨眼,也是該讓全天下重新認識一下帶領他們的王的時候了。

宮女捧出一個用黃布包著的四方盒子,在場的人心中都清楚,這便是太後的玉印了。

玉印為歷代太後所掌,為的便是督促皇帝。若是皇帝昏庸無能,太後甚至有權用這方玉印,代先皇廢黜帝位,另立新君。所以這玉印一般是不會輕易用的。但若是真的用了,那就如先皇的遺詔一樣,是絕對不容拒絕的。

為此這玉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玉璽的效用還要大,但是歷來被用到了,也只有在皇太後還只是王子妃,太皇太後用這枚玉印罷黜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昏庸無能的長賢皇帝,另立當時的永安王即後來聞名四方天下的長宗皇帝,才算是開創了皇朝的盛世之機。

太皇太後的壯舉被廣為流傳,成為史書上的一段佳話。而現在,淑寧太後將這枚玉印捧出來,多少是有些威懾作用在的。

「皇兒,可有擬好聖旨?」

劉宸轅沒想到這樣便說服了自己的母後,多少是有些驚訝的。

「母後……?」

他認識的母後,做事向來謹慎,單憑他一面之詞,便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還是第一次。

「母後相信皇兒,至于母後這一舉是向太皇太後那樣千古流芳,還是糟萬世唾罵。就看上天的造化了,皇兒,時至如今,放手做你想做的事吧,記住,你才是一國之君。無論你做什麼,母後都會支持你。」

宮女將擬好的聖旨放在案台之上,淑寧太後從盒子中取出那通體晶瑩,雕刻著玉鳳的玉印,在聖旨的一角重重按下。

……

劉宸轅走的時候,是心懷壯志,滿臉微笑離開的。當守在門外的玉姑姑帶著宮女走進門來的時候,丫鬟正在小心翼翼地將玉印放回盒中。動用了玉印,著實令這位宮中老人吃驚不已。但是也沒敢多言,正想著給太後將錦繡坊新出的宮服給太後過目的時候,就听到正出神看著畫卷的淑寧太後問道。

「玉兒,程家的事你比本宮清楚,可否記得那程家的二公子的表字?」

作為宮女的總管,玉姑姑統管錦繡,御膳,禮樂,宮設四房。而向來青城的程家便是皇宮采買的首選。不管是玉器還是一些雜物,皆是玉姑姑親自出面和程家接洽,故她對程府之事,雖稱不上了如指掌,倒是知道一些情況的。

沒多想,她就回上了淑寧太後的話。

「回太後,程家二公子名文軒,表字少卿。不知太後何故問起此人?」

莫不是程文軒犯了什麼事?但是看太後心情大好,又不像。玉姑姑實在是想不出太後怎麼會突然問起他來,故試探性地打听了一句。

但是在這個皇宮,從來都沒有什麼公平可言,不是你回答了主子一個問題,主子就一定得回答你的。

淑寧太後沒有回話,淡淡一笑,似乎是心中猜測的事,得到了證實。

一旁的宮女只見得她一邊喃喃念著「即是如此,那我便放心了」。一邊將手中的畫卷卷起來。又將那些書信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她的心情也是這些天來,第一次這般舒暢。

字體蒼勁有力,沒有一點功夫是寫不出來的。看來她以前還是低估了自己的皇兒,身為一國之君,怎可能在危難關頭,棄天下蒼生不顧。今日會有此等大膽舉動,也算是為前些日子听聞皇兒離宮,心生疑竇所做的補償吧。

雖然還沒見到這四人,但是淑寧太後已經覺得安心許多,至少不用等著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們幡然醒悟,抵御外敵了。

若是等那群人,只怕她半截身子都入了土,還不會有反應。

這群貪生怕死之徒,一個個都守著一顆牆頭草的心思,那里是為君分憂,分明是為君添憂!

淑寧太後已經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思維中,想必也是問不出個所以然了。玉姑姑很明智地放棄了追問的打算。這皇宮之內,多說多錯,故也沒有多問,只專心做自己分內的事。

沒多久,一張特殊的聖旨便驚動朝野。一瞬間,眾說紛紜,說的是聖旨,更是聖旨里,皇帝要破格錄取的,名不見經傳的四位白姓年輕小生。

歷朝歷代還是頭一回有這樣的情況,一封聖旨,不僅有天子的玉璽,還有太後的玉印。就算是目不識字的白丁,也知道這代表著什麼意思。

無法抗拒的至上權威,皇朝子民,只能服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