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章國共合作 第四章 寒冬圍獵(上)

清代承德有圍場,皇家秋獵在此開展。

現在,風雪斷斷續續的大冬天,一場另類的圍獵,正在曾經作為後龍禁地的興隆進行。

而且是環繞狹小的縣城地帶,槍炮日夜交響地進行著。

充當獵物的小鬼子,聲嘶力竭地咆哮「大東亞聖戰,天皇陛下萬歲」,拼死抵抗掙扎。

困獸暴躁易傷人,被死死圍堵住的小鬼子尤甚。

原以為,諾大個縣城,早在組織運作下撤走多數百姓,剩下的多半是些躲避在里頭的漢奸人家,鬼子好歹能讓他們「共存共榮」。

所以學生兵為主的教導團圍住之後,並沒有動用火炮朝縣城開火。

只在外圍地段布置各式地雷警戒、防御,發現敵情才予以飽和火力打擊。

赤峰戰役結束,順勢取得多倫控制權,並奪得鬼子150重炮,也沒想百炮齊鳴轟轟了事。

即便是事敵的漢奸,其家人與跟班是不能一概論罪的。

相信日偽能夠善待他們而留下的,以為平素與日偽關系極好,不僅其本人不走,家小、長工、店伙之類也多半留下。

結伙武力沖破組織、群眾勸阻,攜家帶口、載著貴重細軟跑進城去的,更是覺得自己義無反顧地信任「皇軍」、「國兵」,理應能夠得到善待。

粗略估算,男女老少在內,有個四千余人。

別說這些人,就是來自後世的月復黑,都以為頂多是大規模行動結束了,讓開一條通道任由日偽裹挾著這些「人質」潰逃。

爾後由特勤旅、駐防軍各部神槍手沿途狙擊,既有效訓練初級狙擊人才,又能減少「人質」傷亡。

接到周副主席來電催問遼北部隊情況,當時就腦子嗡嗡了。

小鬼子拿調兵山、法庫一帶活動的小駝子一伙說事,要求以保證「安全撤出」換取興隆被圍日偽同等待遇。

蔣委座想到的是「赤匪」欲蓋彌彰掩飾戰略意圖,怨怒合作沒有足夠坦誠。

但畢竟覺得自己乃一國元首,于是頗為委婉地告誡︰不要貪功好戰,置百姓生死于不顧,可與日方溝通,就不要拿將士生命兒戲。

吳毅想到的卻是小鬼子把「人質」禍害光了,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打水漂了。

故而悲憤與郁悶之下,怒不可遏地連最為敬愛的周副主席,都陪著蔣委座挨沖。

偏偏老李筒子有點近墨者黑,加密轉發時不僅沒有斟酌,還在電文後邊加以簡短說明,以表達憤懣之情。

周副主席收到電文,心知事情另有蹊蹺,溫言擬電詢問老李同志。

就連毛主席听了周副主席憤慨的轉述,也是怒火中燒,立即致電指示︰中央支持你們狠狠地打!

月復黑卻有自己的想法,不僅沒有狠狠地打,而且規定迫擊炮之外,75口徑及以上的火炮不許動用。

每次出動的兵力,也不得超過一百人。

抽調到興隆縣城外圍的部隊,都是特勤旅、駐防軍、民兵的「好戰分子」。

都磨拳搽掌、迫不及待,恨不得一家伙就將困守圈內的日偽生吞活剝了去。

咋一听這樣的命令,差點以為旅長是不是發瘋了。

不過,腦子轉得快的略微一想,歡呼雀躍不已——這不是圍獵的做法麼?

于是嚴格依照規定,各部輪番扛著槍炮上陣「打獵」。

鬼子不是禽獸,不會只靠尖牙利爪還擊人類。

他們是禽獸不如,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不可能得到抗日軍民的寬恕。

陷入包圍之初,一木清直就下令,驅使所有「友好人士」修築防御工事,防止「抗匪」發動進攻。

得知「抗匪」果真發起攻打赤峰行動,更是大批驅逐出去蹚雷、開路。

意圖消耗這些「友好人士」,為「皇軍」取得突圍時機。

眼看這是徒勞的做法,又打起死守待援的幻想。

將絕大部分「友好人士」的家小驅趕到一塊,假惺惺地說是防止「抗匪」動用重炮轟擊。

實際上,是將這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小活埋了,以免消耗糧食份額。

剩下那些身強力壯的「友好人士」,不知家小早已死在他們自己挖掘好的淺坑內。

更不知道他們稍有姿色的妻女,正供日偽用以「提升士氣」。

吃飽喝足了,奮力為小鬼子挖掘、堆壘足以扛住重炮轟擊的各類工事。

還夢想著自己這些人與「皇軍」患難見真情,在「抗匪」發動攻擊時,可以一家子也躲進這些工事「避難」。

等到平息了「抗匪」,飛黃騰達、榮華富貴享受不盡。

這些傻球多半有點文化,至少也能哼呀點戲文。

賣力地干著,還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自勉、共勉。

小鬼子也奸詐得夠可以,遇著他們中誰累虛月兌生病了,假意說帶去修養治病,實際卻是往活埋的土坑填了。

日夜趕工,干得動重活的越來越少,整個防御工事也構建得差不多。

小鬼子又假意說「皇軍」經過連日苦戰,已模清西北向大道「抗匪」防守薄弱。

命令殘存的四五百「友好人士」,冒著風雪趁夜「突圍求援」。

「皇軍」將會派出兵力,朝另一個方向攻擊掩護。

結果除了寥寥幾十個命大的逃過地雷,躲過教導團火力截擊,讓學生兵給生俘。

其余的,全都這樣稀里糊涂地死了。

他們生死都是自找,替小鬼子「貢獻」的卻是惡果。

守著他們這些罪人下大力氣構築的工事,小鬼子刁鑽地發揮奸詐本性,給圍獵各部造成巨大的威脅。

好在小鬼子現在是獵物,參加圍獵的各部也真象山間打野獸那樣。

寂寂無聲靠近,悄悄守候著,等待獵物出現。

而非叫著、喊著,傻傻地「沖鋒陷陣」。

「哼!不知好歹的支那人,我大日本皇軍用得著你們求情?

躲在深深地下隱蔽部里,一木清直就著汽燈,看著兩封電文,不屑地撇著嘴。

電文中的一份,是得任「冀東國際自由區」主任的潘毓桂所發。

抱怨一木清直所部「皇軍」,不該連「友好人士」都趕盡殺絕。

以至于「國際調停」下,蔣委座都簽署「中日友好停火協議」了。

且以「影響國共合作」高度下令,卻無法約束「抗匪」。

因為中共、熱河駐防軍、特勤旅都聲稱,把興隆乃至朝陽、北票等地變成狩獵圍場的,是那些復仇者,而非其所部。

另一封則是香月清司司令官所發︰死守待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