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邊荒沒落宗室 第五十九章 典官制度

趙廚子快馬趕到,自是由他集中原為千戶服務的小典,進行接收、清理工作。

「諸位!趙某奉知軍大人之命,得任總典之職,主政伏羌。

「現任命司庫、糧儲、畜牧、農桑、戶籍、通商、百工、醫藥、民防、建設十典!」

趙廚子依舊一身鎧甲,端坐在一個木墩上,拿著官架子鄭重地宣布。

伏羌千戶擄掠唐境多年,抓到的大唐讀書人不算少。

趙廚子出于「惜才」也好,感觸「同是天涯淪落人」也罷。

對這群頗為熟悉的人,自是知道誰該干些什麼。

五六十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雲之際。

一張張任命書,便分別到他們手上。

「哦,我是司庫典,掌管財帛……」

「哈哈,俺是建設典,職責衙署、兵營、城郭、道路、溝渠修築……」

……

拿到任命書,眾人恍然大悟。

任命書上不只簡簡單單的職務任命,各自職責都在上頭詳細羅列著。

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問問趙總典。

他手上有知軍大人親筆擬制的「城池接管要則」,可以組條對照。

當然啦,也不能丟一紙任命、職責說明書,就任由這幫人去折騰。

趙廚子得李卓遠預先指點,早帶了十多個識文斷字的人手在身邊「培訓」。

這些人手全是解救出來的唐人奴隸,一個個被剃光的頭發尚未長起到足夠盤發髻。

只能拿巾布裹著掩飾,倒也頗顯書卷氣。

讀書人嘛,哪怕是淪落成奴,一旦重獲新生,心底里那點自恃立即復發的。

「各位同仁,換上官服去挑選部屬吧!」

趙廚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指著十多個意氣風發的老部下發話。

伏羌千戶擄來的那幾十個知識分子,面面相覷。

眼觀那十幾個模特,頭裹布巾、身著土黃號衣。

唯有左胸一塊白布標注著什麼「農桑典」、「畜牧典」字樣。

「知軍大人有令,百廢待舉之際,一切從速、從簡。

「不欲為典者,不強求!」

趙廚子起身,一甩明晃晃的明光鎧,以權威的口吻宣布。

他自己就是個沒由來便拿架子的讀書人,還能不清楚這些人心里想些啥?

「卑職領命……」

沒辦法,那幾十個讀書人,瞟幾眼神俊非凡的趙廚子。

咽了咽口水,躬身應諾。

再怎麼自視不凡,也知是金須得三日燒的古訓。

再怎麼瞧不起從前那個見人就賠笑臉的猥瑣趙廚子,也知尊卑秩序,只能認命了!

誰叫自己沒那好運,早早傍上知軍大人不是?

皆暗中思量︰待吾等發揮才干,哼哼……

要說這些人的才干,還是有的。

唐軍圈住索別杰論窮盡丁口所發的奴兵,帶著土黃號衣的軍官便會高聲呼喝。

讓那些本是工匠、商戶、郎中之類的站出來,發給標注相關字樣的號衣,另處集中看管。

新任命的典官們,被帶到這些具備技藝丁口的看管所。

不費吹灰之力便辨識出自己所需的部屬。

司庫、糧儲、畜牧三典,立即帶著部屬對伏羌各府庫、牲畜放養場所進行清點、梳理。

戶籍、通商、百工三典,開始忙著登記造冊,收攏相關人員,采集詳細信息。

醫藥典則充當起民政角色,對那些傷病、饑餓虛弱的居民,進行醫藥、衣食救濟。

任務最重的是民防、建設二典,不僅要將城內堆積如山的牲畜糞便、垃圾清理到城外,還要將坑坑窪窪的街巷平整一新,而且還有修築出二千座簡易住房的重壓。

好在可以動用的丁口有五千余人。

五百名身著土黃號衣,配有「防丁」標識的武裝丁壯,被分作十隊。

每隊五十人,分別由兩名從杜貴戰隊抽調出來的唐軍中兵率領,替代原先巡邏防護的軍隊。

幾名民防典、建設典、農桑典,帶了三千民壯、青壯婦女,動用所能找出的車輛、工具,將牲畜糞、垃圾,源源不斷地清理出城。

糞便集中堆積到幾口廢棄干涸的池塘內,其余烏七八糟的垃圾傾瀉進幾個露天焚燒場化成灰燼。

回城時,車輛轉而裝載些土木、石料,供平整街巷、建築房舍。

每清理出一片地段,立即有另一撥民防典、建設典配合百工典,率領三百余工匠、二千民壯,將區域內雜亂的危房拆除。

小心拆除下來的舊料,混搭著新運進城的,築起一座座不大的房舍。這些新建的房舍都不大,不過每座周圍,都留有不小的空地。

人多力量自然大,加上調度得當,三天時間過去,城內牲畜糞便、垃圾被清理一空。

原本難以行走的街巷連帶排水溝修浚一新,房舍也完成五百余座。

于是,除去幾個農桑典帶了一批人手留在城外。

負責將牲畜糞便、垃圾灰燼處理成積肥的工作,其余人手均參加到房舍修建行列。

由于前三天材料備足,僅再用兩天時間,就完成兩千座房舍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幸福的感覺是對比出來的!

當參加施工的人听說這些房舍,是為他們自己建設的時候,先是不敢相信是真的,接著都歡呼雀躍不已。

房舍分大、中、小三類,大型的四間,中型的三間,小型的兩間。

具體功能,也就是每座提供廚房兼飯廳一間,臥房一到三間。

小型分給夫妻倆或是帶嬰幼兒的,中型分給家中有成年卻未婚子女的,大型供家中人口特多的。

盡管這些房舍只是簡單的板壁瓦頂,甚至是茅草頂,但畢竟比他們原先搖搖欲墜的破敗茅屋、帳篷,強多了。

況且,典官們逐個說明,這些房舍只是臨時的。

預留的空地,就等著大家各盡己能,看看以後能建成什麼樣的。

同樣歡呼不已、感激涕零的,還有那些擁有些不錯房產的商戶。他們本以為唐軍進城,自己這些算是受吐蕃千戶「照顧」的人群,必會被抄沒資財。

可典官們傳話,說知軍大人有令,他們的房舍、資財仍歸原主。並且鼓勵他們,繼續將生意做強做大。

在拆去廢舊危房,新建簡陋房舍的城中,除了幾座修繕不錯的寺廟,也就算這百余家商戶的宅院是「高門豪宅」了!

繼續將生意做好?知軍大人豈不是鼓勵商賈?

這不是廢話麼?不鼓勵商賈,設什麼通商典啊?

還真不是廢話!唐代與其余朝代一樣,是輕商賈的。

哪怕商人家財萬貫,其社會地位並不高,尤其是在吐蕃部族混戰地區。

伏羌千戶不就是連商販都全押上,驅趕到朱圉山大營前去填壕?

混幾間像樣的房舍不容易,積攢點資財更艱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