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戰馬引起的混亂是致命的。

沖入北元騎兵-左——翼的明軍騎兵越來越多,刀鋒揮舞間殺開一條條血路。北元騎兵被徹底打亂,切割成一塊又一塊,很快陷入了明軍步卒的包圍。

無法沖鋒,失去了速度的騎兵,面對長槍和劍戟組成的戰陣,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屠殺。

城頭鼓聲再響,城門大開,身披甲冑,手持長槍的北平都指揮使陳亨,親自率領一支騎兵從城內殺出。

身經百戰的老將,目如鷹隼,最擅于把握戰機。

開平衛指揮使徐忠眼睜睜的看著陳亨策馬沖進了戰場,只得下令城頭擂鼓,吹響號角,為將士助威。同時不忘盯緊高陽郡王,這位絕對要看好,不能出一點岔子。

陳亨年過花甲,武威仍不減當年。長槍在手,沖入北元騎兵之中,便如撲入羊群的猛虎,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三個更好,扎透了,一串。

不到片刻,身上的山文甲已是濺滿鮮血,隨他而至的騎兵也是個個猶如殺神,手中的長槍長刀,每每落下,總會帶起一片血霧。連周圍的明軍步卒都被鼓舞,一時間喊殺聲震天。

冷兵器時代,與人對戰最重膽氣。膽氣一散,再凶狠的狼群也會變成任人宰割的牛羊。

這正是北元騎兵此時最真實的寫照。

來時上萬人,不到半天時間,已有千人死在明軍的火器和戰陣之下。加上如凶神惡煞的明軍騎兵,想贏根本就是天方夜譚,能不能跑路都是個問題。

北元騎兵們想哭,只是打個谷草,為過冬儲存點糧食,怎麼就那麼難呢?

還活著的千夫長下令吹響號角,不能繼續打下去了,繼續這樣下去,非但便宜撈不著,恐怕命都保不住。♀

听到北元騎兵撤退的號角聲,戰場上的明軍頓時精神一振,攻勢變得愈發猛烈。城頭上的衛指揮使徐忠當機立斷,留守城內的邊軍全部出擊。

「韃子要跑了!」

明軍進攻的鼓聲與北元騎兵撤退的號角,幾乎是同時響起。

窮寇莫追?

在邊軍的字典里,沒這四個字。

好不容易有個撈戰功的機會,就算是兩條腿追四條腿,也必須努力一把!

藍天白雲之下,茫茫的草原上,听到撤退號令的韃子在前邊跑,揮舞著刀槍劍戟的明軍在後邊追,一邊追還一邊吼,「跑什麼跑,回來!再同某家大戰三百回合!」

听到這話,傻子才不跑。

韃子是傻子嗎?不是。

所以,號角聲再起,全軍加速。

沈瑄麾下的騎兵速度最快,追上了落在最後的一股韃子,沖上去一陣砍殺,殺完了繼續向前追。這場景簡直像在割麥子,割完一茬又一茬。

只不過,麥田留下的是一片金黃,馬蹄踏過之處,卻是被血染紅的草地。

明軍殺紅了眼,像是餓了許久之後,終于發現獵物的狼群,咬上了就不松口。

饒是身經百戰,殺人如麻的陳亨,見著了戰場上的沈瑄,也不免後背冒涼氣。

殺神,這才是真正的殺神!便是當年的沈良也沒見凶成這樣。

「指揮,繼續追?」

「不追了。」

陳亨猛的將長槍扎在地上,撫過頜下一縷長髯,目光沉凝。

戎馬半生,見過英雄無數,戰場上的沈瑄讓他想起了兩個人,一個是開平王常遇春,另一個,則是涼國公藍玉。

同樣是勇冠三軍的武侯,智謀無雙的猛將。

常遇春身負開國之功,死後仍享尊榮。藍玉大破北元王庭,卻因驕橫引來殺身之禍,累及親族。

在沈瑄身上,他既看到了常遇春,也看到了藍玉。

是福,還是禍?

陳亨叫來一名親衛,「沈游擊可是出自燕山衛?」

「回指揮,沈游擊曾為燕山左衛百戶。」

「恩。」

陳恆點點頭,想起燕王送來的密信,不免忐忑。

皇太孫登基之後重用文臣,已引得部分武勛不滿。兵部尚書齊泰,翰林學士黃子澄等人屢次上奏,密謀削藩。事不機密,別說燕王,便是湘王,寧王,晉王等也已獲知消息。

周王被廢,放邊軍為民,幾乎是處處針對燕王。諸王亦會物傷其類,人人自危。

如此下去,燕王豈會坐以待斃,皇帝又會如何?

陳亨眉頭深鎖,忠君?還是……

回城時,路過孟清和戍守的瞭望墩台,見到山上樣子古怪的地堡,又見十幾名渾身染血的邊軍靠坐在山下,陳亨心中一動,親自打馬上前,開口詢問,「汝等可是此處守軍?」

孟清和正閉著眼楮休息,胳膊和肩膀上的傷口疼得麻木了,月兌力和失血讓他一陣陣的頭暈,若不是強撐著,怕是會立刻暈過去。圍在他身旁的丁小旗等人也是一樣,否則,又豈會留在這里,不隨大軍追擊韃子。

眾人都太累了,以至于陳亨問話時無一人應答。

一旁的親衛見這幾個邊軍竟對都指揮使的問話不理不睬,立刻喝斥道︰「大膽!都指揮使問話,怎敢不應!」

聲音像是打雷,孟清和打了個機靈,不得不睜開眼。先看到的,是健壯的馬腿,然後是噴著熱氣的兩個大鼻孔,再向上,是坐在馬背上的一個將官。

山文甲,明盔,一桿長槍,花白的長髯。

沒見過,但都指揮使,正二品,官很大。

用沒受傷的手撐著,搖搖晃晃的站起身,沙啞著嗓子,剛要開口,袖子突然被扯了一下。轉過頭,是滿臉烏黑的前兵部武庫司郎中。

本就沒什麼力氣,再被這樣一拽,孟清和一個沒站穩,直接趴到了地上。

五體投地,著實的大禮。

陳亨︰「……」

前武庫司郎中正身跪拜,順帶著把孟清和拉了起來,壓低聲音,「總旗,都指揮使當前,應當跪拜。」

孟清和頭還暈著,一時間沒轉過彎來,听到丁小旗提醒,終于清醒了些,不情願,膝蓋也得彎。

「卑職見過都指揮!」

「起來。」

陳亨坐在馬上,看不太清楚孟清和的長相,看清楚他的個頭和身形,卻是皺眉。未免,太單薄了些。

「汝等是此處守軍?」

「回都指揮,正是。」孟清和答道︰「卑職孟清和,領一總旗,奉命戍守此處。」

「總旗?」陳亨有些驚訝,「可是世襲?」

「回都指揮,卑職是累功升任。」

「哦。」陳亨點頭,突然似想起了什麼,「汝名孟清和?」

「回都指揮,正是。」

「可是文人從軍?」

「卑職不才,從軍前曾是童生。」

「老夫想起來了!」陳亨撫須而笑,「棄筆從戎,被宛平縣令贊為孝友的孟十二郎,果然不凡!」

孟清和張大了嘴巴,他的名聲有那麼大?朝廷的二品大員都听說過?

「老夫最欣賞孝勇之人,棄筆從軍,為父兄報仇,善,大善!」陳亨笑道︰「老夫著人將汝調至開平,果然不錯!」

將他調至開平?

一句話,孟清和立時間清醒了。

當初他還在奇怪,自己明明被贊為大孝,怎麼會和犯官一個待遇。原來,這其中還有這位都指揮使大人的手筆?

果然人怕出名豬怕壯?他是不是該找個地方哭一哭,順便感謝愛管閑事的都指揮使大人祖宗十八代?

說話間,又有明軍騎兵歸來,後邊跟著由明軍步卒押解的北元戰俘和馬匹。

行到中途,為首一名武官突然調轉馬頭,徑直朝孟清和戍守的墩台而來。

到了近前,從馬上一躍而下,單膝跪地,「標下見過都指揮!」

聲音很熟悉,來者不是別人,正是一路追殺北元騎兵,斬獲頗豐的沈瑄,沈副千戶。

沈瑄此舉有些突然,他下馬的位置恰好擋在了孟清和之前。似無意識,卻相當自然。

在場眾人,誰都沒有發現。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