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燕王府,承運殿暖閣內,朱棣一身大紅親王常服端坐在上,世子朱高熾恭立在朱棣跟前,將定好的計劃詳細道出。

「兒認為,應盡快遣人出邊,收攏草原部落。隊伍人數不需太多,可設正、副使各一人,護衛若干,攜帶鹽和茶葉等,假作商隊以防有失。攜帶之物可贈送部落首領,以利誘之。殘元正在內-亂,部落之間混戰不休,勢力日漸削弱,趁此良機引部落內遷,是為良策。」

在燕王面前,朱高熾侃侃而談。

北平守衛戰之後,燕王更加重視這個長子,也讓朱高熾愈發自信。

燕王听得認真,不時詢問兩句,朱高熾說得愈發詳細,底氣也越來越足。

道衍坐在一旁,半合著雙眼,輕輕捻動佛珠,一直沒有出言。

朱高熾說完,燕王沒有馬上點頭,而是問道衍,「大和尚認為此計如何?」

「世子高才,此計大善。」道衍說道,「正使人選,世子可有考慮?」

朱高熾道︰「此計實乃燕王後衛僉事孟清和所獻,孟僉事可為正使。」

「孟清和?」

「正是。孟僉事于招攬朵顏三衛一事上立有大功,為人機敏果決,行事有章法,且為獻策之人,應可當此重任。」

燕王沉吟片刻,手指輕輕敲著膝蓋,「倒也可行。」

道衍卻輕輕搖頭,「王爺,不可。「

朱高熾眉頭微皺,在燕王跟前,道衍的話一向管用,只要他不同意,正使人選就要再議。

「大和尚認為不妥?」

「回王爺,孟僉事獻此良策,為人聰敏可用,世子薦他為正使定是多方考量。然,」道衍頓了頓,「尚有不足之處。」

「不足之處?」

「孟僉事雖有才,然未及弱冠,經驗尚且,對殘元大漠未必了解。」道衍和尚見燕王臉上閃過一抹恍然,繼續說道。「貧僧認為,此行當派一了解當地風俗及部落糾葛之人,官職為何暫且不論,最好為王爺近身之人。」

「近身之人?」

「當可顯示王爺親近之意。」

「大和尚此言有理。」

說到底,朱棣只是個藩王,派出「使節」本就名不正言不順。官職再高也比不上朝廷,打出名號也夠不上品級。不如派遣身邊之人,更顯得有誠意。

再者,北元風俗不同明朝,出使之人言行皆應謹慎。各個部落三天兩頭的打上一仗,不了解部落之間的敵友關系,不知道上門做客的規矩,會遇上不小的麻煩。前腳剛與一個部落首領交好,後腳踩進敵對首領的帳篷里,不知情的各種拉關系,還想女乃茶烤肉的招待?

掃地出門是客氣,脾氣火爆點,直接-操-刀子砍人都有可能。

得罪的部落多了,這就不是去招攬人手,而是給朱棣結仇了。

道衍一番解釋,燕王深以為然,朱高熾臉上不由得顯出一抹慚色。

「兒未曾考慮這麼多,險些誤了父王的大事。」

朱高熾一向謙遜,意識到自己考慮不周,立刻開口認錯。在老爹跟前丟了面子不算什麼,梗著脖子堅持完全沒必要。

「你處事經驗尚淺,一時想不周全也無大礙。」燕王沒有責怪朱高熾,反而安慰了他幾句,溫聲道,「先下去吧,正使人選,孤自會考量。」

「是。」

朱高熾退出了暖閣,看著房門關上,才轉身離開。

暖閣內,朱棣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沒好氣的哼了一聲,「大和尚是故意的?」

「非也。」道衍搖頭,「世子心急了些,本意是好的。貧僧只是點播些許,王爺明鑒。」

「是嗎?」朱棣放下茶盞,同意了道衍的話,「是急了點,倒是比溫吞要好。北平一戰,到底是長進了不少。擱在平日,他推舉的人也算不錯。」

道衍捻著佛珠,沒點頭,也沒表示反對。

人已經摘出來了,多說無益。

靜靜思索片刻,朱棣吩咐候在一旁的鄭和,「去叫侯顯過來,另派人將楊鐸從真定召回,越快越好。」

「奴婢遵命。」

洪武二十九年,燕王北征沙漠,侯顯以內宦隨軍,表現果敢勇猛,很快獲得朱棣的賞識,被召至身邊听用。

那時,鄭和才剛剛嶄露頭角。

侯顯有辯才,個性剛毅,熟通蒙藏語言,曾深入北元月復地,了解當地風俗,又一向對燕王忠心耿耿,絕對是最好的出使人選。

「這個孟清和,」燕王遲疑了一下,「可讓他做為副使?」

「王爺,不若令楊同知為副使。」道衍和尚說道,「貧僧徒弟身子不好,恐會拖延行程。何況有侯顯在,多他一個少他一個都無妨。」

「大和尚,孤記得這個徒弟你還沒收到吧?」

「阿彌陀佛,貧僧也曾回與王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如王爺當年。貧僧有信心!」

道衍握拳,一臉的佛光普照,光頭都在閃閃發亮。

燕王很是無語。

敢同燕王這麼抬杠的,除了道衍再沒第二個。哪怕是一向以豪爽著稱的朱能都不敢同朱棣這麼說話。和動不動就剝皮填草的朱元璋他兒子抬杠,不要命了?

偏偏朱棣就吃道衍的這一套。

難倒是被這個和尚在耳朵邊嗡嗡了十多年,徹底麻木了?

很有可能。

不過,孟清和的確是個人才,幾番獻策,行事看似缺少章法,細想卻有可取之處,與道衍有不少相似之處,合了大和尚的脾胃,倒也不奇怪。

下次出征,還是帶上吧。

孟十二郎回到王府,查驗過腰牌,見過王府典寶之後,快步回了廂房。

解下大氅,長隨送來熱水,溫熱的布巾撲在臉上,孟清和舒服的喟嘆一聲。

「僉事可要用飯?」

「不必了。」放下布巾,整個人頓時精神了許多,「我不餓。」

「是。」

長隨退了出去,房門關上,吱嘎一聲,室內變得寂靜下來。

孟清和坐到桌旁,倒了一杯茶水,一點一點滋潤著有些干澀的喉嚨。

族內的事情暫時解決了,病假也不能繼續休下去了。轉眼就到三月,德州的朝廷大軍肯定會有行動,燕王出征,燕山後衛不是前鋒也要拱衛中軍。沈瑄說過,他還缺少戰功,這次,他必須隨行。

德州一行,免了孟氏一族的殺身之禍,接下來,他就要為自己努力了。

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想升官發財就要冒險。

想通之後,一直懸著的心暫時放了下來。甭管是有人算計也好,怎樣也罷,就算踩進坑里,誰知不會是個機會?

放下茶杯,孟清和解開武官服,打算休息一會。

明日開始,他又要在存心殿前輪值,出了王府就要準備的打仗,這麼悠閑的時候恐怕再沒有了。

剛躺下沒一會,房門就被敲響。

孟清和不得不起身,整理好衣服,系上腰帶。哪怕包得再嚴實,也沒有穿著里衣見人的道理,武官也不會如此的豪邁。

房門拉開,趙大夫提著藥箱走了進來。

「孟僉事尚未休息?老夫來得正是時候。」

「趙大夫上門,睡死了也要爬起來。」

趙大夫捻著胡須的手一頓,目光從孟僉事臉上移到打開的藥箱,停在包裹銀針的布袋上良久,似在斟酌,又似在衡量。

扎,還是不扎?

孟清和一縮脖子,嘴快果然要不得。起床氣也要看人,有些人絕對不能遷怒,例如趙大夫。

幸好趙大夫仁心仁德,不屑同孟十二郎一般計較。表情淡然的見禮,寒暄兩句,落座。

孟十二郎識趣的伸出手腕,診脈,用藥。

趙大夫表示,孟僉事恢復尚可,還要繼續努力。

「僉事仍是心思過重了。」

孟十二郎連聲說道,一定謹遵醫囑,听趙大夫的話,注意休息,按時吃藥、

「如此才好。」趙大夫蓋上藥箱,「老夫近日要為王妃診脈,僉事若身體不適,可遣人去請劉大夫。」

「趙大夫費心了。」

送走趙大夫,孟清和重新躺回床上。

為王妃診脈?莫非是王妃身體不好?

雖然奉命守衛王府,對燕王妃,卻一直是只聞七名未見其人。

據說燕王妃很有學識,武力值很高,燕王對她相當愛重。北平城交給世子守衛,實際也是交給了王妃。

巾幗英雄四個字,用來形容她再合適不過。

歷史上,徐皇後去世之後,永樂帝再未立後。

想著想著,孟清和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卻睡得很不踏實。

夢中,他獨自走在一座橋上,橋下就是萬丈深淵,黑蒙蒙的一片。

每邁出一步都必須萬分小心,一腳踩空就是萬劫不復。

他很小心,以龜速移動。

坑人的是,即將達到對岸時, 嚓一聲,橋突然斷了!

自由落體過程中,孟十二郎憤怒的比起了兩根-中-指。

做夢也不能這麼坑人!

失重的感覺並不好受。

一片黑暗之中,聲音發不出來,踩不到底,沒有任何可借力的地方,只能不停的下落。

恍惚中,手腕突然被鉗住,力氣大得掙月兌不開。

孟清和猛然間睜開眼,一頭的冷汗,臉色十分蒼白。

沈瑄正站在床邊,俯身,一手托著他的頸後,一只手扣住他的手腕,眉頭微擰。

抓住他的,是沈瑄?

「沈指揮?」

「魘著了?」沈瑄放開孟清和的手,回身取來布巾,擦過孟清和的臉頰和頸側。

布巾是溫熱的,力道有些大,卻讓人感到踏實。

孟清和閉上雙眼,到底是在夢中受驚了,呼吸有些急,渾身沒有力氣。

額頭上布巾移開,耳邊傳來水聲,在寂靜的室內格外清晰。

「長隨說你休息了。」沈瑄坐在床邊,手覆上孟清和的額頭,聲音有些低沉,「在門外听到聲響,進來卻看到你摔在地上。」

摔在……地上?

孟清和連忙確認五官,萬幸,應該不是臉著地。

沈瑄奇怪的看著他的舉動,「幸好裹著被子摔得不重,抱你起來卻不老實。」

說到這里,聲音一停,修長白皙的右手舉到孟清和眼前,緩緩的收攏四根手指,只留下一根中指。

孟清和震驚了,萬分震驚。

這是什麼情況?!

沈瑄一臉平靜,問道︰「此為何意?」

「……」

「抱你起身時,雙手都是如此。」

「……沒有意義。」絕對沒有!

「恩?」

「卑職睡糊涂了。」孟清和嘴角扯開一抹僵硬的笑,「完全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麼。」

「哦。」

沈瑄點頭,沒有繼續在手指的問題上糾纏。在孟清和剛要松口氣的時,突然掀起了被子的一角,手探進去,很是自然的模了一把。

孟清和;「……」

他該如何反應?

主動一點,還是擺出嚴肅的表□□拒還迎一下?

「果然。」沈瑄收回手,「出了一身的汗,衣服被褥都要換。」

「……」好吧,是他不-純——潔。

「自己能換嗎?」

「能。」

「還是算了。」沈瑄搖頭,「不能再受涼,我幫你。」

幫他?

一陣轟鳴,孟清和頭又開始暈。

沈瑄的手已經搭上了孟清和的領口,指尖有些涼。下一刻,他的下巴突然被抬了起來,額頭後仰,一塊布巾瞬間捂上了他的鼻子。

孟清和眨眨眼,先是不解,然後頓悟。

情緒起伏過大,流鼻血了……這不是丟人可以形容的了。

窩在被子里,孟十二郎徹底石化。

至于嗎?至于嗎?!

穿越一回,一世英名全都碎成了渣渣。

孟十二郎自怨自艾,自我厭惡中,絲毫沒有發現,背對他的沈指揮勾起了嘴角,怎麼看,怎麼有點「紈褲」的味道。

對大明朝的侯二代,孟十二郎還是了解得太少。

最後,衣服是孟清和自己換的,被褥是長隨抱來的,趙大夫背著藥箱又跑一趟,開了一副湯藥,熬好送來,險些苦得孟十二郎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沒扎他,原來在這里等著嗎?

捏著鼻子把藥喝下去,孟清和的額頭又冒出一層細汗。身體卻輕松許多,睡意很快涌上。

沈瑄一直沒有離開,靠坐在孟清和身邊,將他連人帶被的攬進懷中,輕輕拍了兩下。

「睡吧,我陪著你。」

聲音很低,帶著安撫的味道。想起趙大夫的話,表情微凝。

「孟僉事思慮過重,難以放開。這樣多折騰幾次,老夫也無法保證不留下病根。」

思慮過重嗎?

手指撫過有些汗濕的額角,該如何開解?

黑色的眼眸微合,掩去了幾許復雜的思緒。

這一覺,孟清和睡得很沉。

醒來時天已大亮,沈瑄也已離開。

候在門外的長隨一直小心听著室內的動靜,昨夜,沈指揮冰冷得似要殺人的目光,想起來就讓他全身發寒。

「孟僉事可是醒了?」

「進來吧。」

孟清和起身時並沒感到頭暈,趙大夫的醫術當真是厲害。

「僉事先洗漱,早飯馬上送到。」

「麻煩了。」

長隨表現得比往日周到許多,孟清和洗漱之後,一碗小米粥,幾個餅子和兩碟小菜已經送到。食物的香氣引得肚子咕嚕嚕叫,捧起粥碗,幾口下肚,整個人都暖和起來。

辰時正,孟清和出現在存心殿外,巡視之後順便鼓勵了兩句,轉道去見朱高熾。

為了探親假和寶鈔,也該去謝一回。

來的時間卻有些不巧,朱高熾正在忙。

燕王回到了北平,需要朱高熾處理的政務仍是不少,車馬糧秣的調派是重中之重。

德州的朝廷大軍秣馬厲兵,隨著武定侯,安陸侯和都督平安的隊伍先後抵達,從德州傳遞消息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吳杰從真定城下敗退,損失了足足三萬人馬,但對德州此時的兵力來說,著實不算什麼。

南京送來的消息,朝廷下令召集的軍隊足有六十萬,號稱百萬。不斷從南方調派的衛軍還攜帶有大量的火器,立刻引起了燕王的警惕。

三十萬對六十萬,燕軍人數只是朝廷軍隊的一半。論糧馬輜重,燕軍也不佔據優勢。

朝廷大軍主帥雖是李景隆,平安郭英等人卻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即將從南京出發的徐輝祖,朱棣比以往更加重視此次戰斗。

這會是一場苦戰。

得勝,則更進一步,順勢打出河北。

戰敗,積攢的家底保不住,連命都要丟掉。

道衍和尚表示,王爺不必多慮,如往常一般沖上去砍人就是了。

燕王眉毛一豎,虎目一瞪,敢情要和人搏命的不是你這禿驢!

道衍拈花一笑,佛態十足,王爺不用擔憂,皇帝已有命令,不得讓他背負殺親之名。就算話是對耿炳文說的,其他的朝廷將領也不能當做不知道。

「王爺龍威,必登大寶!」

道衍的勸說很有效,燕王不焦躁了,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戰斗做周密準備。

侯顯和楊鐸就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中向北元出發了。

根據侯顯的要求,從燕王轄下的守御千戶所中-抽-掉少數歸附蒙古騎兵,與燕山衛共同負責此行的安全工作,遇上草原部落,有這些蒙古人現身說法,必定更有說服力。對北元的了解程度,又有誰比得過他們?

「大善。」

燕王同意了侯顯的建議,親自送他出了北平城。

侯顯萬分感動,哭得不能自已,表示一定完成王爺交代的工作,肝腦涂地在所不辭。鄭和低頭撇嘴,抬起頭也象征性的抹了幾滴眼淚。

同行業的競爭上崗機制,果然鍛煉人。

侯顯與楊鐸也算舊識,行在路上,談及獻出此計的孟清和,話中頗多贊揚。

「若有機會,顯願同孟僉事當面一晤。」

楊鐸沒有接言,只下令隊伍加快腳程,趕在後日前抵達開平衛,與衛所邊軍做好交代,盡快進入草原。

侯顯了解此行的重要性,不再多言,揮舞起馬鞭,馬蹄踏起一片碎雪,遠看,似從地面騰起了一片白色的薄霧。

自此,明初又一位航海家,有名的外交家,鄭和船隊的三號人物,未來的司禮少監侯顯,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在孟十二郎毫無所覺時,已然刷了這位不少的好感度。

先是鄭和,再是道衍,緊接著就是侯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孟十二郎的人格魅力也是相當的高,雖然,作用的對象有些奇怪。

廂房內,朱高熾運筆如飛,孟清和請見時,他正忙著核對調入燕山前軍的戰馬數量。真定城一戰,徐忠和沈瑄繳獲戰馬千余匹,損失也同樣不小,一來一回,真正能算入「盈余」的並不多。

除了戰馬還有軍糧。

幾十萬大軍的糧草,差不多要搬空庫倉。南軍駐扎在德州,想派軍隊搶劫軍糧也不是那麼容易。

朵顏三衛暫時被安撫了,可誰知會不會再突然鬧起來?

朱高熾發愁,見到孟清和,忍不住又開始吐苦水。

孟清和學聰明了,不管世子怎麼說,不涉及到己身,他都不開口。

「侯顯已帶人前往草原,原本孤想推薦你的。」

朱高熾道出這番話,孟清和面露驚訝,沒問朱高熾為何如此「看重」他,也沒問這事怎麼沒成,只一個勁的表示,不能為王爺和世子分憂,十分慚愧。

「卑職慚愧。」

孟僉事的演技很到位,一點不滿都沒有,還流下了幾滴眼淚,增加說服力。

「孟僉事不必如此,是孤想得不周。」

朱高熾一番感慨,孟清和又是一頓慚愧,好不容易告辭出來,模模額頭,沒出汗,掌心卻變得冰涼。

為姓朱的打工,果然不是件容易事。

剛繞過廊下,迎面遇上了高陽郡王。

比起在開平衛初見時,朱高煦眉眼間多幾分凌厲,身上也帶了更多的剛毅和煞氣。

「卑職見過郡王。」

「孟僉事不必多禮。」朱高煦親自將孟清和扶起身,「僉事最近可好?」

「回郡王,卑職一切都好。」

「是嗎?」朱高煦挑起一邊的眉毛,「孤觀孟僉事的氣色卻不太好,人也有些消瘦。」

「回郡王,卑職一向如此,一天吃上幾頓也魁梧不起來。」

朱高煦點頭,目光落在孟清和的手腕上,「的確。」

孟清和︰「……」是應該感謝這位沒再說出「小娘」一類的驚人之語?

剛打算托辭離開,又見鄭和從朱高煦身後走來,見著兩人,先對朱高煦行禮道︰「郡王,王爺召見。」

「父王在承運殿西暖閣?」

「回郡王,正是。」

「孤這就去。」

孟清和剛想借機開溜,卻被鄭和叫住。

「孟僉事,王爺也召見了你。」

孟清和︰「……」

他今天是走什麼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