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孩子打人,也是敏感期的一種正常表現。♀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他打人,可能是出于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自己太過興奮而無法控制自己,也可能是他想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比如愛或不滿,還可能是他想與別的小朋友溝通、交流,等等。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認為孩子有「暴力」傾向,更不要給孩子貼上「暴力」的標簽,因為孩子並不是真的「打人」。

引導小妙招

1.對孩子的行為別太敏感

如果孩子的「打人」動作被父母發現,父母要嚴加管教的話,孩子這種打人行為與父母給予的關注之間的因果聯系很快就會被孩子覺察。這時,孩子就會非常聰明地意識到,父母關注其他事情時,只要他打人,父母就會關注他。所以,孩子就會把打人當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種方法。♀可見,父母對于孩子打人的行為不要太敏感,否則就會讓孩子的打人行為轉化成他的一種習慣,他以後可能就會真的打人了。

2.注意向孩子表達愛

一般來說,當孩子能自己到處走路時,大部分父母就不會再向以前那樣特別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動作、表情和每一句話了。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少了,但是希望父母關注的這種需求並沒有減少。于是,孩子就會感到失落,就想通過打人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還是要有意識地去關注孩子,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愛。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為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打人,搞破壞等。

3.教孩子正確表達愛

上面已經提到,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打人行為太敏感,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教給孩子正確表達愛的方式,就像故事2中的老師提醒青青一樣。還有一位媽媽,看到自己2歲的而在打小表姐,她就對兒子說︰「你是不是很喜歡小姐姐呀?」兒子雖然沒說話,但他「嗯」了一聲,還使勁點點頭。媽媽又說︰「你喜歡小表姐,那就拉拉他的手吧!」兒子就順從地去拉小表姐的手。媽媽繼續說︰「你還可以親親小姐姐,擁抱小姐姐呢!」于是,兒子就跟小表姐親熱起來,剛才打小姐姐的事情都忘了。這樣,孩子就學會正確表達愛了。

對于父母來說,一定要注意讓還沒有靈活掌握語言的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愛,從而不把注意力放在打人上。

4.別給孩子扣上「打人」的帽子

很多孩子「打人」,其實只是拍打,而不是真的打,這是他自我意識的一種反映。因為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他在「打人」時,會是在這樣一些情況之下︰生氣了,父母不理解他了,別人離他太近了……也就是說,這些情形讓他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他就會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父母應該知道,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將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傳遞出去時,當他發現父母誤解他的時候,他就會比較著急。這個時候,他就會本能地通過肢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肢體上的行為往往會被父母誤認為是攻擊性的行為,這時,孩子就更加感覺到不被理解,就會更加著急。

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觀察孩子,如果是這樣的情形,父母應該跟孩子說︰「你是不是生氣了?」「你是不是受委屈了?」「你想他走開,是嗎?」等等。當父母幫孩子把他想表達的意思說出來時,他就會如釋重負,就會感覺父母理解他了,也就不會再通過肢體語言——「打人」來表達自己了。

5.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壞榜樣

當然,父母還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是否給孩子在無意間做了壞的榜樣。比如,孩子「不听話」時,是否動手打過孩子,是否打過別的小動物,是否與另一半動過手,等等。千萬別忽視這些,也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中,他會模仿。因為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能吸收環境,是父母的鏡子。所以,父母如果有以上的這些舉動,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及時改正。

11.抓、扔、捏︰喜歡抓軟東西、扔東西、用兩只手捏東西(0—2.5歲)

——給孩子一些安慰物,讓孩子盡情地「舞動」雙手,體驗手的功能

孩子在手的敏感期時,會喜歡抓軟軟的東西,比如他非常喜歡用手抓女乃油,會很喜歡捏香蕉,把香蕉捏得稀爛。因為他就願意體驗那種黏糊糊的感覺。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生雞蛋,當他用手抓雞蛋的液體時,就會感到非常快樂,甚至還會去打碎第二個雞蛋,以體會那種黏黏的、軟軟的感覺。他喜歡探索抽屜、櫃子,會把里面的東西都抓出來,然後扔到地上……父母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體驗手的功能。

身邊小故事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