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六章,巧計放糧,金蟬脫殼

第二十六章,巧計放糧,金蟬月兌殼

今天事發突然,此刻靜下心來,欣兒才想到這事做得甚為不妥,心中一急,面色也異常凝重。

鄭林和大哥鄭和聊著等會兒放糧的事,看到小妹神色凝重,「小妹,你怎麼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眾人此時也注意到了欣兒的異樣,都緊張了起來。

「大哥,我這心里很是不安。今天這事金家不會就此善罷干休,如果在放糧時金家找人趁亂鬧事或有意圖不軌之人滋事搶糧,那事情就不是我們五人可以應付的了。介時就怕縣令會以「滋事」之罪將我等關押。」以欣兒現在的能力,是無法和官家抗衡的。

這番話說的幾人心神懼驚,鄭玉、鄭琴更是擰緊了衣服,不知如何是好。

「那小妹,咱還是回家吧。」鄭玉想著只要離開,事情就會解決了。

「不行。」鄭和本也想著離開,但做人不能言而無信,更何況知道這件事的人那麼多,逃得了一時,逃不過一世。

「這事兒知道的人太多,就這樣離開是不可能的,只能想辦法解決。」欣兒知道逃是逃不掉的,並且也想借著這事,看看哥哥們的能力。

鄭林猶豫了一下,覺得這銀子還是不放在自己手里最好,「小妹,如果把銀子送給縣令,請他出面呢?」

鄭和也覺得可行,但總感覺似有不妥,卻又不知哪里不妥。

其實鄭林能這樣想,已經很難得了,但還是不夠全面,「如果縣令問起這銀錢怎麼來的,我們要如何解釋。」欣兒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說是從金家人手上贏來的,會不會定我們一個施計搶奪的罪名?」

「那要怎麼辦?」鄭和、鄭林都沒了主意。

哥哥們還是經歷的太少,這辦法還是欣兒自己來想吧。

又沉默了一會兒,欣兒心里已有了計較,「大哥,你先去把銀票換成九個十兩的銀錠,再換成九個一兩的銀粒,再換上一貫錢。這錢要分開使用。」

大哥拿著銀票出了「一品齋」,「二哥你去打听一下,這蘭陵縣城里不是金家的糧店有哪些?」鄭林按著欣兒的話去找人打听。

屋子里又靜了下來。

隔壁房間,「尚明,你說這個欣兒又打著什麼主意?」四爺很是好奇,這個小姑娘腦子里都在想些什麼。

斛律尚明剛還在為欣兒擔心,怕放糧時出現意外風險,沒想到這麼快她就能想到這個問題,也好奇她要如何面對這個困境。

「我也不知道,听听看。」

一柱香的時間,鄭和、鄭林相繼回來了。

「小妹,你是不是有辦法了。」鄭和將銀袋給了欣兒。

「小妹,這蘭陵縣城不屬于金家的糧店共有三家。」鄭林也將打听到的事,和欣兒說著。

「大哥,這是九兩碎銀子,你一會兒去趟縣衙,請見縣令,就說‘金家今日未時初要在縣城門口放糧給流民,這是利民積福之事,特請縣令派人出面參與。’縣令為了搏一個好名聲,一定會派三到五個衙役,介時給他們每人一兩銀,請他們去放糧,我們則不出面。這事就算是金家想要鬧事,也不敢處了縣令的霉頭。」

「二哥,你帶著三輛騾車,去這三家糧行,每家花上三十兩分別買上一車雜糧,跟掌櫃的說這是積善的好事,請他們每斤少收個一文銀錢,並請他們派伙計跟著一起放糧,這樣他們也能賺個好名聲。而同行是冤家,有了這三家,金家也不會輕舉妄動。再發給每個伙計二百個錢,請他們在放糧時多照顧一下老弱婦孺。」

「這樣安排,金家、縣令、糧店三家都得了名聲,而我們亦可全身而退。」欣兒把所有能想到的都想了一遍,確認無有遺漏才向眾人解釋。

「妙計。以退為進,金蟬月兌殼,此乃大將之材,只可惜是個女兒身。」四爺由衷情的贊了一句,也略帶惋惜。

風行跟了四爺五年,從未見他夸贊過誰,雖說這小姑娘有些計謀,但和將材相比,還略顯不足,卻能得四爺的夸贊,甚是意外。

「也算是個好主意,即保了自身,也沒出一兩銀錢,果然是個守財奴。」斛律尚明听四爺夸欣兒,心里不自在,諷刺的話托口而出。

欣兒這邊眾人又把細節再仔細的過了一遍,就分頭準備了。

這件事,只能鄭和鄭林去辦,她們三個女孩子,都去寄放騾車的地方去等著了,好等事情定下後,能盡快離開。

「風行,跟著,保她們安全到家,再查探一下。」四爺讓他的貼身侍衛去保護三個小姑娘。

風行心有不甘,卻也知道軍令如山,只得領命退去。

「四爺是擔心欣兒有甚意外?」斛律尚明對四爺的行為,甚是不解。

「想看看是怎樣的人家,養出這麼一個心思靈透的女兒。不知這父母是何人?」四爺不只對欣兒好奇,對她的父母更是好奇。

這邊再無話,只是坐等回音。

那邊鄭和、鄭林分頭辦事,中間雖有困難,但只要花點銀子,也都辦好了。

欣兒去買了十斤粟米,一包點心,就和姐姐們一起等著鄭和他們回來。

未時將近,鄭和、鄭林跑著回來了,眾人也沒多話,駕了騾車向鄭家村出發。

他們都沒有注意,一匹黑色戰馬,跟著他們一路而去。

放糧時果然來了很多流民,一眼望去有千人之眾,其中不乏有想借機滋事搶東西的,等到未時初時,卻看到衙役趕到,和糧店的伙計一起放糧,衙役明示這次放糧乃縣令愛民之行為,所有鬧事者,皆將授以鞭刑。想鬧事的也歇了心思,暗罵了幾句,排隊領糧。

縣令今天是一文銀子沒花,還搏了個好名聲,樂得進了後衙就去妾氏五姨娘的房間,這五姨娘正是金家庶出的女兒。

「金香啊,你那個弟弟總算是干了件好事,枉我每天給他擦**,總算是知道孝敬了。」縣令姓季,已經在蘭陵縣當了五年多的縣令了,如果今年再無政紀,就要歸田還鄉了。

「老爺今天有什麼高興的事,怎麼扯到峰兒身上了。」金香頗有些姿色,在眾多姨娘中最得寵,因金家是這蘭陵縣的大戶,沒少給縣令送禮,所以季縣令才如此在乎金家。

季縣令把今天金峰放糧的事和金香說了,金香也是一楞,這金峰是何樣的人品,她又怎會不知,以他的人品,萬沒有放糧給流民一說,還幫季縣令換名聲,怎麼想怎麼不對,但看自家老爺高興的樣子,又不能明說,只得暗中打听。

欣兒兄妹,一路急趕,總算是平安抵達了鄭家村,眾人都松了口氣。

「大哥,你帶上這十斤糧,和這包點心去鄭二爺爺家還車,將這些東西,當著鄭家嬸嬸的面交到鄭家女乃女乃的手中。」這鄭二爺爺一家人都不錯,只這大兒媳,是個小氣愛算計的,早上大哥去借車時,就沒少抱怨。

鄭和也知是這個理,就帶著東西去還騾車。欣兒和二哥、姐姐們先回了家,這家里的牲畜、田地、魚苗都還沒喂呢。一家人也沒細說,都各自去忙著。

風行一路行至鄭家村,本以為這麼大個院子,這家人生活一定很是富裕,等翻牆進去一看,只有一間正房,二間耳房,後院種著糧菜,養著牲畜。家里沒見大人。「這一家竟是孩子當家不成。」帶著疑問略轉了一圈就退出院子,趕著回去復命。

這邊鄭家嬸嬸看鄭和來還車,本要張嘴抱怨個幾句,看到鄭和手里提著糧食和點心,馬上換了副嘴臉,鄭和出門時,還送了幾步。

直到入夜,家里的活才算忙完了,兄妹幾個晚飯都沒做,累的只想睡覺。

風行回到「一品齋」復命,「四爺,這些人住在鄭家村村東頭,院子很大,但只有正房,家里並沒見到大人,不過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這家後院種著水稻,可這稻田里養著魚,旱地上種著菽等糧食,中間還間種蔬菜,這家人還養蚯蚓喂雞。屬下沒能探明原因,請四爺降罪。」

四爺沒注意到風行的請罪,滿腦子都是剛剛听到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事,稻田里養魚,蚯蚓喂雞,這都是怎麼回事?

斛律尚明也沒想到,這欣兒家沒有大人,而且對這些奇奇怪怪的事,也不知如何解釋,一時也陷入沉思。

風行見兩人都不說話,悄悄退了出去。他這心里也不平靜,這是個怎樣的人家,這些人到底是些什麼人?

四爺想了好久,還是毫無頭緒,將風行又喚了進來,「著人去查。」

「是,屬下領命。」

欣兒從未想過,她要的平靜生活,從此刻開始再無平靜,而她命中注定之人,與她擦身而過,她卻毫不知情。那些流民心里知道這糧食是那個小姑娘放的,人家不想得此名聲,才找了縣令,真是個大善人。這些人中有些以後還真是幫了欣兒大忙,只是這些都是後話了。

金家今夜更是燈火通明,金老爺子高興的將全家人都叫進了廳堂,「峰兒終于長大了,知道為這個家考慮,今兒這事做的好,連縣令都譴人送來謝禮。好。」

金峰本來坐在房間中生悶氣,今天白天失了面子,正想著如何找回來,被金老爺子叫到廳堂,當著全家人的面夸贊,弄得他一頭霧水,不知他爹為什麼夸他。但他還算有點小聰明,只想著過後再找人來問問。現在看他爹高興,不如多要點兒銀子才是正經。

這**就在各種人的猜測、憤恨、無知、感激中悄然度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