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4章 伐謀(3)

第324章伐謀

「若本公主當真聰慧,應該早已猜到殿下是何人才是。看」楊悅不由苦笑道,「看來民間將本公主說成妖孽並非空x e來風,乃是出自濮王。」

親王向來不可擅離封地,李泰被李世民貶道均州,更是一步都不曾踏出均州。楊悅被逐出朝堂,李泰卻巴巴來三原請楊悅幫忙。這一貶一尊之間,只怕不無關聯。

李泰知楊悅聰慧,一眼便看透現實,也不隱瞞,一揖到底,謝道︰「一時權宜之計,還望公主海涵。他日定會還公主清白。」

「他日?」楊悅心中不由再次苦笑,知道李泰所言他日不過是,若她肯與他聯手,助他奪得皇位,自然會還她清白。否則,卻又另當別論了。

沉**頃刻,楊悅突然抬頭直視李泰,道︰「濮王為何認定本公主定會幫你?!」

李泰沉**頃刻,迎著楊悅的目光,從容言道︰「若平心而論,公主以為本王與九郎誰更適合皇位?」

「若論才學聰慧,恐怕陛下不及濮王!」楊悅沉**頃刻,幽幽說道。

李泰心中不由一喜,然而听到楊悅不斷稱自己「濮王」,皺頭卻又不由微皺。

如今他雖被封為濮王,一向卻更喜歡人家稱他魏王。只因自從十八歲被父皇李世民封為魏王以來,是他最得意之時。那個時候李世民對他的寵愛冠于諸王之上,以至超過了當時的太子李承乾。開支用度一切都比及太子。加上太子私下玩男寵胡作非為,被李世民得知後,越來越不喜。以至曾私下里答應立他為皇嗣。然而……

然而,楊悅並未停下,接著說道︰「然而,若論當今天下形勢,陛下即已擁有四海,反比濮王愈加合適。」

李泰面上笑容未落,不由僵住。怔了頃刻,卻又笑道︰「公主心胸寬廣,不以個人得失論人,令人嘆服。九郎如此待公主,公主卻以德報怨,不加微詞,當真難得。」

楊悅悄然一笑,道︰「濮王過譽了。陛下與我有朋友之義,他雖無情,我卻不能無義。更況現實如此,非我一言能夠偏頗。」

「然而,本王並不認同公主所說。」李泰頓了頓,卻又不緊不慢地道,「本王聞說公主向來不以嫡長而論,以為有德者居天下才是正統,對父皇蒞位視朝極為贊賞,只因父皇乃是千古難得的英明之主。公主能明此中道理,奈何今日反不能為天下選擇明主?」

「雖然如此,然而當今陛下也不見得不是明主。前些年先皇令陛下獨斷朝政,並非不是存了調查之意,先皇即未改變心意,自然是認為陛下有能力作這個皇拉。更況陛下雖然有些感情用事,然而也並非不能明斷是非之人。」楊悅悄然搖首,言道。

「公主只知其一,卻忘記其二。」李泰也搖頭道,「先皇在時,九郎雖視朝,卻終有先皇余威震懾,朝臣自然不敢狂妄。如今九郎性情羸弱,不免為朝臣所欺。便如公主之事,九郎雖有回護之心,卻無回護之力。如今朝政決于外戚之手;四夷窺伺,洞獠反叛,突厥生變;內宮卻又亂成一團。如此外憂內患,怎稱得上英明之主?」

平心而論,李泰所言到是現實,令人難以辯駁。

楊悅思索頃刻,才說道︰「陛下繼位以來。四夷雖有挑釁,然而洞獠反叛非今朝才有,貞觀盛世也有四夷之患。今四夷雖不安,然邊有大將。我聞說陛下已派右戲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往討阿史那;又令趙孝祖為郎州道總管討蠻。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不能算是陛下之不明。至于長孫太尉雖是外戚,朝政多決于他手。然而長孫太尉受先皇顧命之托,所決朝政一向未有過失。如今又主修律令,頒布天下,實則多有建樹,與國有功。至于內宮爭寵,向來只需有女人的地方便會有這個問題,並非陛下一人頭痛之事。天下男兒只怕皆有此困,到也不能算是什麼大過。如今大唐國祚不過三十幾年,宜穩患亂。只需宇內諸王相安,兄弟齊心,則四海咸服。否則…….在下實在不願看到前隋大業之禍。願濮王以家國為先,三思而行。」

楊悅語出誠肯,到是真心想勸阻李泰罷手。李泰听了也不由動容。暗嘆楊悅口才極佳。難怪向以辯才著稱。

「公主心懷天下,令泰嘆服。」李泰喟然嘆道,「公主所言極是。然而伊尹、霍光雖賢,終是欺主權臣。王莽未篡之時也未尚不十分謙恭。如今主弱臣強,前朝可鑒,太尉掌朝日久,難保不生貳心。

當年太子不賢,先皇本意屬本王,已暗許改立泰為皇儲。若非長孫太尉陰教九郎在先皇面前詆毀,泰如今早已是天下之主。太尉也是泰的舅父,卻偏向九郎,不過正是因為九郎性情柔弱,更易控制而矣。」李泰也不示弱,侃侃而談,「至于公主所慮,泰不以為然。所謂‘上兵伐謀’,泰雖有代天下之心,卻無亂天下之意。所以想請公主聯手,人心所向,只需義旗一舉,朝事唾手可得。公主所患之亂必不會發生。」

李泰言語謙虛,連本王二字都不敢在楊悅自稱。只以名字自謙,不可謂不是謙恭之極。

然而楊悅終是搖頭說道︰「話雖如此,然而宮廷流血只怕在所難免。先皇當年不可謂是以最小的犧牲擁有天下,然而玄武門前誅殺兄弟,向來引為撼事。難道濮王比之先皇當年準備還要充分?憑何能言必有把握。若稍有不慎,便是天下大亂,一發而不可收拾。此等千古罪人這行,還請濮王三思。」

兩個到是棋逢對手,說了半天,卻是說也說服不了誰。

楊悅不由有些不耐煩起來,看看唐晷已是正子時分,打了一哈欠,起身恭行一禮道︰「這些日子蒙濮王見愛,結為酒友,托以月復心。然親王不能擅離封地,若被朝廷得知,只怕會有殺身之禍。今日與濮王別過,還請濮王速速歸去,楊悅只當從未見過濮王便是。」

說完轉身欲走。忽听院中微有響動,似是金革之聲,心下不由一震︰有埋伏?!

然而,轉念一想,卻又豁然。李泰雖貌狀恭敬請自己幫忙,然而卻是將「陰謀」已向自己說出。如今自己不答就與他聯手,只怕他不會放過自己。

想到此不由心下苦笑。正在暗思計謀。卻听李泰在身後叫道︰「公主且稍等。」

楊悅慢慢轉身,注視李泰頃刻,已知不能幸免,不由悄然冷笑道︰「難道濮王信不過在下,要強行留下本公主不成?」說完連自己也覺可笑,縱然她保證不會說出,然茲事體大,李泰又如何能夠相信。便是換了自己,也定會殺之滅口。

「公主誤會。」李泰卻眼光一閃,搖頭說道,「實不相瞞,如今朝中已有二分之一朝臣投向本王。」

「二分之一?!」楊悅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失聲驚道。

李泰見到不由悄然一笑,繼續說道︰「本王若無把握自然不會拿大唐國運作兒戲。雖然如此,本王還是想請公主相助一臂之力。正如公主所想一樣,本王想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天下。公主若肯助本王得到天下士林支持。想來比之父皇當年更勝幾分。」

李泰之意其實很是明顯,二分之一實在是個驚人數字。縱是沒有隋國公主,也是大勢已成。用上隋國公主不過是錦上添花。總算李泰還給楊悅幾分面子,耐心注釋。

楊悅早已驚呆,若果如李泰所言,只怕李治果真帝位不保。一時怔在當場,說不出話來。

「識實務者為俊杰,還請公主三思。」楊悅正在出神,卻听院中樹蔭里閃出一人,向楊悅行禮說道。

「韋待價?!」楊悅不由一怔,驚道,「你,你怎麼在這兒?我知道了,難怪你早已知道我被人稱作妖孽,原來你也投了濮王名下。」

「不瞞公主,在下當年便支持魏王為嗣,魏王英明聰慧,一定如先皇一般,乃是千古明君。如今待價已帶洛陽天下社眾士子一齊投到魏王幕府,還請公主見諒。」韋待價恭身一揖到底,抱歉說道。

「你!」楊悅心下大怒,然而到了此時,卻也已無可奈何,知道多說無益。沉**頃刻,回顧李泰剛要出言說話,卻听院中又有一個聲音傳來︰「魏王何須如此跟她廢話。只需捉了她,還怕她不听從魏王安排?!」

聲音熟悉,卻原來是房二房遺愛,他在院中等了許久,見楊悅一直不肯答應,早已不耐,因而出言說道。

李泰不由暗暗皺眉。去看楊悅,見楊悅眉頭微揚,不但不懼反而哈哈大笑道︰「本公主雖然有心與魏王聯手,然而卻不屑與君同伍,因而還要考慮考慮。」

李泰不由一呆,心下卻又大喜,知道楊悅口風終究松動。但見房遺愛被楊悅激得大怒,已躥到院中手一揮要命人來捉楊悅。當下忙喝住他,道︰「遺愛不得無禮,快快退下。」回顧楊悅,深施一禮,道︰「謝公主成全。」

楊悅卻笑了笑道︰「你先別謝我。我還要听听魏王會給我什麼條件,若不稱在下心意,只怕也愛莫能助。」

李泰听楊悅改稱自己為魏王,心下不由一喜。愈加佩服楊悅心思敏捷,竟能察覺自己心意。不由向楊悅注視頃刻,說道︰「若公主肯與本王聯手,事成之後,中宮之位非公主莫屬。」

楊悅不由一怔,瞅了李泰半晌,突然嫣然一笑,撇嘴說道︰「魏王莫不是騙人。我听說魏王妃琴詩畫無一不精,乃是絕佳女子。魏王向與魏王妃伉儷情深,這許多年除了王妃,連滕妾都不曾有一個。這會子定是拿話來哄楊悅開心,待事成之後,只怕便要封魏王妃為後。到時候楊悅便是後悔也已來不急。」

李泰不斷見楊悅言談大度,不讓須眉。猛然見她女兒笑靨,明眸一閃,星輝灑落,似笑非笑似喜非喜望向自己,仿佛嬉戲世間的仙子一般,不由為之一呆,饒是已過而立之年,心下也不由砰然一跳。

又听她言語之中,已大有爭分吃醋之意,心中更是大快。以為楊悅早已對自己心折。這些日子他與楊悅談古論今,正是要引楊悅對自己心悅誠服。听了楊悅所說,不由喜出望外,去拉楊悅柔荑縴手,低聲笑道︰「好個驚鴻仙子。本王今日立誓,若他日不兌現諾言,必讓本王死無葬身之地,你可滿意了?」

古人重諾,更重誓言。楊悅听了,不由莞爾一笑。眨眨眼,卻轉身面向牆下一處樹叢,突然拍手大笑道︰「龍比格你可听清楚了。魏王的中宮之位也會給了本公主,你永遠贏不過本公主,莫再痴心妄想!」

!@#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