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網友上傳章節 第八十一章︰信長之意

第八十一章︰信長之意

低頭應道。

既然信長這麼說,那就只能這樣不了了之。

「那麼這樣就很好了。」信長露出一個贊許的笑容。

這時候,近侍菅屋長賴在門外稟報︰「主公,三河守殿下求見。」

「請他進來吧。」信長答應道,右手一指下首,示意我坐過去,擔任禮見之責。

我雙手撐著地面,移到右側方端正的坐好。然後,一臉圓潤的德川家康走了進來,坐下給信長見禮︰「家康前來覲見兄長。如今義昭公順利繼任將軍之位,兄長上洛大業完成,真是可喜可賀」

「家康啊,見外的話就不必說了。有什麼事情,就直接提出來吧」

「是,」德川家康略一低頭,「敢問兄長,近日是否要前去覲見新任公方,拜領管領代之職呢?」

的確,按照慣例,地方實力大名上洛,就是擔任管領代之職,和管領一起為幕府代理畿內事務。如大內義興、三好長慶、六角定賴都是。當然,管領和管領代之間如何協調,那就是他倆的事了,有像細川高國和大內義興那樣合作愉快的,也有像三好長慶、細川晴元那樣反目成仇的。

對于這個問題,信長卻沒有顯示出多大的興趣。

「唔……」信長含糊的應了一聲,「請繼續說。」

「那麼,既然重立了幕府,是否該對狂悖之徒施以懲戒呢?」

「你指的是?」

「是今川家」德川家康深施一禮,「當年的今川義元,無名無份,便敢私自上洛,以致擾亂地方,實在是狂悖之極,天下間無不側目。兄長與在下,皆曾受其逼迫,如今是否該奏請朝廷和幕府,將今川家定為朝敵,號召諸大名共同討伐呢?」

我明白了,德川家已經和武田家達成協議,準備瓜分今川家。但是,德川家與今川家乃是仇敵,若要出兵的話,根本不需要再找什麼名義。倒是武田家,由于和今川家是同盟和親緣關系,如果擅自背盟相攻,就是大大的不義之舉,不僅信義大失,家中說不定也會因此而發生爭執,如北條家這樣和兩家共同締盟的大名,更可以有理由和名份干涉武田家的行動。

所以,這個提議多半是出于武田家。

這算是比較明顯的事情,我既然能看出,信長自然也能看出來。可是,德川家康不是這麼笨的人啊?居然會冒著引起信長猜疑的風險,替武田家火中取栗?

我忍不住輕輕的搖了搖頭。抬頭望向信長,他果然是起了疑慮,一雙眼楮緊緊的盯在了德川家康的臉上。

「竹千代,」信長換回了他的小名,「這不是你的意思吧?是否在替什麼人傳話啊?」

「兄長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德川家康反問。

「這不是很明顯的事情麼?」信長哈哈一笑,「你要對今川家動手,國仇家仇就是現成的名份啊」

「兄長此言甚是。」德川家康贊嘆一聲,卻避開了信長前面的問題。

「說吧,是武田家還是北條家?」信長繼續問道。

「這個……」德川家康沉默了一下,忽然笑了起來,「這有什麼關系呢?反正,我家康的話確實是帶到了。」

「哈哈,不錯」信長也笑了起來,「總之謝謝你了,家康」

「不敢,我家康只是做了承諾的事情。」德川家康躬身一禮,「兄長思慮周密,實在令人佩服」

「你倒是個厚道人,」信長贊了一句,話題一轉,「但是,我認為,現在並不是進攻今川家的上好時機……以你家目前的實力,並不能和武田、北條家分庭抗禮,而我目前初定畿內,也無法抽出兵力幫助你家。這樣的話,達成進攻今川的同盟,你家只會淪為陪襯角色,無法獲得太大的實惠,實在是無益之舉啊」

「是。兄長的話,我家康明白了。那麼就此告辭。」雖然要求被拒,德川家康並沒有顯出沮喪的神情。他向信長施了一禮,起身出了房間。

等到家康離開,信長沉吟著問道︰「宣景,你怎麼看?」

怎麼看?是這件事,還是德川家康這個人?如果是德川家康這個人,我只能說他不僅是一頭烏龜(為什麼是一頭?萬年巨龜麼?),而且還是一只狸貓。他不僅向信長通報了東方有變、甲相越同盟可能破滅的消息,而且還在信長心中贏得了忠厚的印象——要說信長,並不是容易糊弄的人,但是德川家康算是比較高明了,而信長呢,又向來懶得去考慮別人的想法,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行事,從小就是這樣。

是說這件事的話,那很明顯了,武田家即將對今川家動手。然而,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今川和武田家是同盟。武田信玄是今川氏真的親舅舅,武田家的嫡子義信,娶的又是今川義元的嫡女,同時背棄盟約和親緣,絕對是極為不智的事情。只不過,信玄此人本來就是重利輕義之人,可能是被信長這麼容易就上洛成功的事刺激到了,他終于停止了和上杉方在信濃的爭奪,與德川家達成盟約,並謀劃進攻今川家。

之所以提出將今川定為朝敵的建議,大概是出于減少家中阻力的考慮……不得不說,他這個建議很在理,織田家與今川家乃是死敵,照理說應該樂見今川家被圍毆至死吧而且時機也選得不錯,目前織田家要穩定畿內,無法支援德川家,那麼今川家的大部分領地都將被他佔據。

可是,這有個問題,雖然是通過德川家提出的建議,信長難道就猜不出了麼?目前織田和德川、武田都是同盟,只要越過今川家,就可以直趨京都。那麼,信長會樂意武田家摻和到畿內事務中來?

以武田信玄的能力,肯定能想到這一點。那麼他也應該知道,這個提議不太可能成功。既然這樣,他為什麼還要提出呢?甚至年底還會強行破盟?

那麼就有這樣一種可能︰信玄已經知道他自己時日無多了,所以才如此急迫,想要替武田家留下一個更好的態勢

歷史上關于信玄的死因,有舊傷、肺癌和胃癌等猜測。這些傷病,確實在死前的三年多就有明顯的征兆……

我這樣飛快的想著,卻覺察到信長的目光一直看著我,于是躬身答道︰「臣下認為,這一定是出于武田家的授意……德川家,看來是和武田家達成了盟約。」

「為什麼呢?」可能是見我思考了好一陣,信長繼續考究道。

「因為北條家歷代的攻略目標都是在關東,他們冒著北條這個苗字,就是想和北條得宗家一樣,控制鐮倉這個武士之都,然後圖謀關東八州……對于他們來說,有今川家作為後背,是非常有利的事情,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破盟的。」

「不錯,正是這樣,」信長贊許的點了點頭,「所以,我是不會給武田家這個名義的……你曾經向我建議送足利義周前往甲斐,讓武田家有插手關東事務的名份,但是看來信玄是另有打算啊」

「是。是臣下看錯了武田家的意圖。」我低頭說道,「那麼金吾大人(義周官居左衛門督,唐名金吾大將軍)就沒必要前往武田家了。」

「那是當然,」信長點了點頭,「既然武田家另有圖謀,義周就先留在畿內吧」

……,……

雖然眾人都覺得信長應該主動去覲見新任將軍,他自己卻沒什麼動靜,只是做著自己的事情。處理軍機,安排防務,接見豪族等,前天甚至還舉行了一場上規模的茶會,邀請今井宗久和連歌師里村紹巴主持,幾位重臣悉數被召回京都,參加這難得的盛會。

到了十月二十三日,將軍那邊失去了耐心,細川藤孝主動前來,邀請信長及幾位重臣次日前往作為義昭御所的本寺,欣賞能樂表演。

我知道,這是足利義昭和細川藤孝主動約見信長,想弄清他的心意了。

要說義昭的話,算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雖然最近發生了幾件不愉快的小事,但是他對信長的感激卻是實打實的。當初三好長慶過世後、三好家竭力想要拿到的管領代一職,他是誠心誠意的想要交給信長,由信長幫他治理畿內。

可是,信長和他的想法卻大相徑庭。信長想要以武力徹底統一全日本,義昭卻只想維持室町幕府的舊有格局,保住足利家作為天下武家棟梁的地位,將軍的歸將軍,大名的歸大名,最好是恢復到應仁之亂前的狀態。至于徹底統一日本,那是連室町幕府最杰出的義滿將軍都沒能完成的事業。

這就是兩人之間的根本分歧。

這個時代的大名,絕大多數都是和義昭一樣,考慮的是自身家族的地位和影響力。其中處于頂端的三管領家,斯波家已經完全沒落不提,其余兩家大概都抱著依靠義昭復興本家的想法。

以山家為例。應仁之亂前,山家分為兩支,一支是河內、紀伊的宗家,因為家主世代擔任左衛門督的職位,按照唐名,就是金吾大將軍,所以又稱為金吾家;另一支是能登山家,家主世代擔任修理大夫,按照唐名稱為山匠作家;到了應仁之亂的時候,因為宗家的山政長和山義就爭奪家督,結果宗家分裂為尾張守山政長的尾州家,以及上介山義就的州家,至今沒有恢復,所以也就失去了爭奪管領之位的資格。

如今州家的山尚城沒落,山高政終于看到了恢復宗家的曙光。等到義昭逃到南近江,他立刻就把作為繼承人的弟弟政賴送到了義昭身邊侍奉,並拜領偏諱,改名秋高,前一陣又隨著義昭改名昭高,然後成功的獲得了左衛門督的官職,只是因為尚未接任家主而沒有取得位階而已。

細川家的情況更為復雜,宗家是世任右京大夫的京兆家,目前家主是長期作為三好家傀儡的細川信元。一直在義昭身邊侍奉、儼然第一心月復的細川藤孝,不過是和泉上守護家的家主而已,家格在他之上的還有僅次于上屋形京兆家、被稱為下屋形的阿波細川家,作為京兆家分家的典廄家和野州家這三支,另外還有和泉下守護家、備中守護家、淡路守護家和奧州家這四支與他同格。

但是到了現在,宗家的細川信元長期作為傀儡,沒有任何勢力和威望;下屋行阿波家的細川真之被三好長治架空,還與幕府敵對著;典廄家的細川藤賢在松永久秀手底下干活;野州家擔任備中淺口郡分郡守護的細川通重已經喪失力量,不久就要依附于毛利輝元,做著他當管領、輝元當管領代的白日夢;淡路守護家、下和泉守護家已經絕嗣;奧州家的細川輝經,嗣子乃是由經義輝將軍指定的、細川藤孝的長子熊千代(細川忠興)……以細川藤孝目前的地位和影響力,很可能由他本人出任管領之職,然後在細川家內部重新洗牌,再行確立宗家。而這也許正是藤孝現在的想法。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把信長推上管領代的位置,在依靠他遮風擋雨的同時,也將他納入幕府的統治體系當中。

因為這個緣故,細川藤孝是目前最想獲得信長支持的人,也是最急于將信長推上管領代位置的人。由于信長本人不主動,他只好絞盡腦汁,想出了這個利用觀賞能樂來進行非正式會面的主意……

二月二十四日晚,信長帶領佐久間信盛、柴田勝家、森可成、我、丹羽長秀、村井貞勝六人前往京都六條的本寺,觀賞將軍舉辦的能樂表演。

以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表演十分精彩。負責表演的是著名的結崎座世家,這是大和猿樂四流派之一,當年由義滿將軍引進京都後,世代都是出入京都顯貴之家。而今天這場表演,由于是新任將軍第一次舉辦,世座極為重視,年屆六十、已經退隱了的七世大夫世元忠再次登場,與作為養子的八世大夫世元尚同台演出,可謂是極為賣力。

但是我知道,最為精彩的表演,將由義昭方和信長友情客串。

中場休息的時候,好戲終于開場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