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九章 納妃聖旨2

就像冷晴與朱梓陌說的,沒出幾天,在九月二十三這日,梁儒明冊封冷晴為妃,召冷晴入宮侍君的聖旨就送到了朱府,一同送到朱府的,自然還有一大堆奢華到價值連城的賞賜。

一般說起來,宣讀聖旨的宦人都是宮中最普通的小黃門,可此番前往朱府宣讀聖旨的宦人,卻是在梁儒明身邊近身伺候的總管太監張玄福。

張玄福從梁儒明還是太子的時候起,就跟在梁儒明身邊了,所以在大梁國內,幾乎人人都知道張玄福是梁儒明身邊的總管太監,是整個大梁國梁蕭城里最有權勢的宦官。

能讓張玄福親自出宮宣讀聖旨,這對于被宣讀聖旨的人而言,無疑是莫大的殊榮。而上一次張玄福親自出宮宣讀聖旨,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來宮中頒下聖旨時,都會先派人往接聖旨的人家打個招 ,告訴對方,宮里要來宣讀聖旨啦,讓接聖旨的人家速速做好準備接聖旨。

前幾天梁儒明第一次派人到朱府宣讀聖旨的時候,天色雖已晚,聖旨也下的頗為倉促,卻也是有禁中侍衛提前出宮到朱府打招 的。這一次自然更是不會例外的

這廂,張玄福還沒出宮,那廂,就已經有禁中侍衛先出宮打頭陣到了朱府,告知朱府上下,宮中即將來人宣讀聖旨,讓朱府闔府人員皆整理好衣冠後出府準備接旨。

而自古接旨這件事吧,是只能接旨的人家跪等聖旨來,不能讓聖旨等接旨的人家的。

所以,當宮中車輦停在朱府府門前,張玄福單手捧著那道明黃的聖旨走下車輦時,朱府府門外,由朱梓陌和林蕭陽、冷晴帶頭,領著林知吾、陸雪月等一眾朱府內的下人早已在朱府大門前的長街上跪了一大片。

然後,在初升的朝陽下,在四周因好奇而駐足圍觀的行人們的注目中,頭戴深藍色宦人帽,身穿深藍色宦人服,左手臂彎里搭著柄拂塵的張玄福站在一眾雙膝跪地,上身匍匐在地的朱府人員面前,緩緩展開他手中那道明黃的聖旨,一字一句地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吾皇詔曰!敕︰禮有謹于初,義亦重其本︰凡是姻構,且猶正于人倫;況在元良,更將承于宗祀。

今有冷氏之女冷馨,鐘靈毓秀,風姿綽約,秀外慧中,得才兼備,仁孝自然,特封昭儀位,爰從吉辰,式備嘉禮,上事下繼,君子重之,言告言歸,秦晉同休,成兩姓綢繆之好,朱陳媲美,締百年婉之歡。允擇吉日入宮侍君。

冷馨其姐,冷氏之女冷晴,封昭華縣主,賞百金,賜封地北樺省嵐風縣,食邑三百戶,世襲罔替。其姐夫婿,朱氏梓陌,封關內侯,賞百金,賜封地北樺省華陽縣,食邑五百戶,世襲罔替。

今日應預會官等,各節級給賜物,即宜領取。宴會者所以宣其情,頒錫者所以將其意,公卿百闢,庶知朕心。」

隨著張玄福不緊不慢地宣讀完這一道聖旨,張玄福身後站著的那一百多名排成長龍的禁中侍衛這才將他們抬著的那一大堆奢華到價值連城的賞賜一一送進朱府。

而另一方,在一陣井然有序的腳步聲中,是伏跪在地的朱府眾人們異口同聲的山 聲︰「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平身,該干什麼干什麼去罷。」待朱府眾人山 完畢了,單手提著那道展開了的聖旨的張玄福方如此笑眯眯地讓伏跪在地的朱府眾人起身。

于是,伏跪在地的朱府眾人紛紛從善如流地起身,無論有事沒事的,都束手垂頭地老老實實地離開了這方天地,回到朱府中去了。

當然了,朱府的下人們自然是可以離開的,可朱梓陌和冷晴,卻是不能就此走掉的。

冷晴不能走,是因為今天這道聖旨就是頒給冷晴的,冷晴自然不能就此離開。

而朱梓陌不能走,是因為朱梓陌是這朱府的主人,張玄福雖說是來宣讀聖旨的,可也是「客」,如今張玄福還在朱府大門前站著,朱梓陌怎可兀自離開?豈有客人未走,主人先行離開的道理??

尤其是,剛剛聖旨上寫的清楚明白,一同封了朱梓陌為「關內侯,賞百金,賜封地北樺省華陽縣,食邑五百戶」,封了朱梓陌的妻子「冷晴」為「昭華縣主,賞百金,賜封地北樺省嵐風縣,食邑三百戶」,且均是世襲罔替的爵位……夫妻二人均被賜封,朱梓陌自然也是要留下來一道領旨謝恩的。

雖然所謂的朱梓陌的妻子「冷晴」今天並「未」在場,但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冷晴就是冷馨,冷馨就是冷晴!可是心知肚明是一回事,面上,卻是誰也不會將這件事攤開了擺到台面上的。

話說這「關內侯」位于「二十等爵」位中的第十九等,僅次于徹侯(即列侯,亦稱通侯),但卻是個有其號,無封國的爵位。

舊時這「關內侯」一般是對立有軍功的將領的獎勵,封有食邑數戶,有按規定戶數征收租稅之權。而為「關內侯」者,一般稱「君」,如昭化君、昌陽君等,亦有稱侯者,如長策侯、建信侯等。

不過如今天成大陸上海清河晏,近百年來都太平無戰事,這「關內侯」的爵位也就逐漸實行虛封了,如今這「關內侯」與其他爵位一樣,僅是爵位名稱。

說白了,這「關內侯」雖位于「二十等爵」位中的第十九等,听起來很風光、很氣派的樣子,卻是個沒有半分實權的爵位。但是!!即便朱梓陌再是不屑于這個有名無權的「關內侯」的爵位……那也是要留下來老老實實地領旨謝恩的!

當然了,留下來的人不只有朱梓陌和冷晴這兩個必須留下來的人,林蕭陽和林知吾、陸雪月三人也是一同留下來了的。只是他們三人不是今天的主角,只能老老實實地站在朱梓陌和冷晴身後,不能做那等喧賓奪主的事情。

直等到眾人該走的走,該留的留後,張玄福這才笑眯眯地上前兩步走到冷晴面前,將提著聖旨的那只手朝冷晴一遞,如此笑眯眯地道︰「姑娘,請接旨。」

于是,冷晴伸出雙手,恭恭敬敬地接下了張玄福手中的那道明黃的聖旨。

待冷晴接下聖旨後,就見張玄福抬手,朝後招了招手。

也是直到此時,留下來的五人方注意到,在張玄福身後,還有一名身穿甲冑的禁中侍衛沒有跟隨大隊伍進入朱府,而是安安靜靜地站在張玄福身後。

那名侍衛也不似其他侍衛那樣兩兩一組地抬著一只龐大的紅木廂,而是單獨懷抱著一只狹長的沉香木盒。

此刻見張玄福朝他招手,那名懷抱著一只狹長的沉香木盒的侍衛便往前邁步走到張玄福和冷晴之間,雙手一拖,就將他懷中抱著的那只狹長的沉香木盒呈到了張玄福和冷晴眼前。

下一瞬,就听得張玄福如此笑眯眯地與冷晴說道︰「姑娘,這沉香木匣里裝著的,乃是寶劍‘玄光’。這‘玄光’乃是我大梁開國聖祖傳下來的寶劍,是用最精純的玄鐵打造的,後為我大梁代帝王的配劍。今日聖上將這‘玄光’賞賜給姑娘,還望姑娘好生保管著,日後說不定能起到大用處。」

這廂,雙手捧著聖旨的冷晴垂眸瞥了被呈送到她眼前的那只狹長的沉香木盒一眼,隨即冷晴又看向張玄福,如此含笑應道︰「好,民女記下了。」言罷,但見冷晴微微朝左後方側眸,低聲喚了一聲︰「知吾。」

听見冷晴的喚聲,站在冷晴左後方的林知吾十分自覺地上前兩步,抬起雙手,接下了那名禁中侍衛以雙手捧著的那只狹長的沉香木盒。

接下了那只狹長的沉香木盒後,林知吾就捧著木盒退回到了朱梓陌和冷晴的身後。

那廂,但聞張玄福又與冷晴笑語道︰「待入了宮,姑娘日後在灑家面前就無需以‘民女’自稱了,而是該自稱‘本宮’了。」

冷晴聞言卻是自謙道︰「福公公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更何況日後民女入了宮,怕是多的是仰仗福公公的地方,民女又怎敢在福公公面前造次。」

對于冷晴的自謙,張玄福則是笑著奉承道︰「姑娘得聖上青眼,如今又手握聖上親賜的‘玄光’寶劍,別說是在灑家面前,就是整個大梁國,姑娘都可以橫著走。」

「福公公說笑了,民女又不是螃蟹,橫著走干什麼?」一句笑眯眯的戲 之言從冷晴口中不疾不徐地吐出。

若是以往,面對張玄福這種半生不熟的人,冷晴是斷不會說出這些玩笑之言的,可這會兒冷晴卻連玩笑都開起來了,可見冷晴今天是真的心情很不錯。

而那廂,見冷晴笑得如此開懷,張玄福眼角的笑意也跟著加深了幾分︰「姑娘笑起來確實很好看,灑家但願日後還能見著姑娘笑得如此開懷的模樣。」

張玄福這段話中的深意,在場的眾人里,唯有冷晴能听懂。但冷晴沒有接張玄福的話,只是含笑看著張玄福。

張玄福見狀,也不再與冷晴說話,在回了冷晴一笑後,張玄福就看向了站在冷晴身旁的朱梓陌,如此笑語道︰「這位便是朱家主了罷?」

朝張玄福拱手作揖,朱梓陌面上恭恭敬敬地應著︰「正是在下。」

那廂,張玄福亦是拱手作揖地回了朱梓陌一禮,而後如此朝朱梓陌溫聲笑道︰「朱家主客氣了,從今日起,朱家主就是關內侯了,無需與灑家如此多禮。」

對于張玄福此言,朱梓陌未置一詞,只謙和地笑了笑。

張玄福見狀,又張口朝朱梓陌溫聲笑語道︰「朱家主果然是一表人才、人中龍鳳,就連周身氣度也非比尋常。朱家主年紀輕輕便能撐起如此龐大的家業,實乃年輕一輩中的翹楚。如今朱家主被封為關內侯,反到是這北樺省的華陽縣百姓們的福氣,有朱家主這般會操持家業的侯爵,這北樺省的華陽縣日後只會越來越富裕才是。」

張玄福說的都是奉承好听的話,朱梓陌自然不可能去打張玄福的臉,自然是順著張玄福的話含笑接道︰「在下能有如今的身家,都是聖上治世有方,若無這海清河晏,在下如何能賺的盆滿缽滿,公公說可是?」

「世人都說朱家如今的家主是個庸人,可在灑家看來,朱家主卻是大智若愚之輩。」一句語氣平淡無波的話,從眉眼含笑的張玄福口中不疾不徐地吐出。

一听張玄福這話,不但是朱梓陌自己心頭一跳,就連冷晴、林知吾、陸雪月三人也具是心頭一跳,唯恐張玄福說出這番話,是因為察覺到了什麼。

朱梓陌前二十多年,一直是被冠以「傻、無能、庸才」等稱謂的,可是突然之間就變成了如今能力爆棚、殺伐果決、獨霸一方的朱氏家主,這的確是容易惹人懷疑的。尤其是半年前在朱府發生的那些事情,林知吾幾人都是知道的,若是半年前的那些事情被有心人拿出來傳揚,對朱梓陌絕對是極其不利的……

不過,事實證明,朱梓陌等人那一瞬的擔憂都是多慮的,因為張玄福緊接著就又如此笑眯眯地說道︰「朱家主無需擔憂什麼,太平盛世出富商,這是常理,上面也是明白的。朱家主如今又身有爵位,往後這生意,只會越來越紅火的。」

張玄福這番話,看似只是在與朱梓陌寒暄奉承,可朱梓陌和冷晴幾人都听得出來,張玄福這是在隱晦地告訴朱梓陌,宮里的人是不會打朱梓陌的主意的,朱梓陌大可以放開手腳地做他的生意。

于是,朱梓陌含笑朝張玄福拱手作揖,恭聲道︰「承公公吉言,在下先在此謝過。若日後在下的生意當真越來越紅火,在下必不忘公公今日之吉言。」

對于朱梓陌的奉承,張玄福並未接話,只按照禮數,含笑回了朱梓陌一禮。(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