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一 新的開始 第十四章 五千美金的價值

再說劉子清這群學生,雖然挨了打,但劉子清還是堅持回學校做事。

而他所做的事情,並非主要出于他的注意,而是他上頭領導給他下達的任務。

劉子清雖然年紀輕輕,但能力不錯,而且思想上進,自願加入了共產黨。這次他受上級安排,為了喚醒廣大同胞支援抗日,準備于明日進行一次游行,而行動之前還需要一系列的事情需要忙活,因此他不得不帶傷回校做事。

劉子清這一忙,就是半天,一直到天黑,陪同他的還有卓君。

兩人的做事的地方,是一間空間不小的雜物室,平時放的都是學校廢棄的桌椅板凳,閑了很久,于是劉子清就借來用用。

一下午的時間,與十幾個領頭的同學交談溝通之後,也就將明日的安排行程確定了下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市政府門前的集會。

此時偌大的一個雜物室,只剩下劉子清和卓君兩人忙活的身影。

這時,突然進來三個人,劉子清和卓君一看,卓君先開口道︰「你們怎麼現在才來啊,我和子清都忙活了半天了。」

來人正是身材高大威猛的高玉龍、愛調侃的方想,已及大富之家出生的黃琳。

三人聞言,高玉龍不好意思的說道︰「本來想早些來的,家里的活太多,剛完就來了。」

一旁的方想根本就沒有解釋的意思,還是黃琳上前,開心的說道︰「別看我來的晚,可是有好消息告訴你們哦,對了,你倆還沒吃飯吧,我給你們帶來了,本來我以為我是老末到,所以為表歉意,買了四份,不過現在看不用,你倆吃就行了。」

「別啊,我也沒吃飯呢,黃大小姐,可別顧此失彼啊。」方想一听,有吃的東西,忙從黃琳手里搶東西。

卓君在一旁看著,哼了一聲,道︰「真是沒良心的家伙,子清咱們也休息休息吧,吃完飯再忙也不遲。」

于是四人圍在一起,一同吃飯,期間方想不斷被兩個女生攻擊,他多是滿不在乎,因此氣氛十分熱鬧。

聊著聊著,話題就回到了正題上,高玉龍看著劉子清包著紗布的腦袋,問道︰「子清,你的傷好些了嗎?」

劉子清對他笑了笑,道︰「還行吧,就是沒能跟那位先生說聲謝謝,這租界外國醫院的水平真是不錯,早就不痛了。」

「也不看看是誰的地方,那可是咱們國家的地盤,說白了還是地好。」方想在一旁插空打渾,揮舞著拳頭叫道。

「這麼多吃的還擋不住你的嘴,地再好,沒技術還不是白搭,要我說啊,那是因為西醫比中醫好,里面醫療技術好。」卓君毫不客氣的說道。

「卓君,你別崇洋媚外呀,什麼西醫比中醫強,我看咱們中醫也不差,幾千年下來,中醫救了多少人,絕對比西醫救的人多。」高玉龍不待見了,立馬反駁道。

「哈哈,還是大龍有見地,遠的不說,兩千年前,那些洋人的還是猿猴呢?」方想在一旁為高玉龍助威,高聲叫道。

「是啊,咱們國家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何等的燦爛,不說兩千年了,兩百年前咱們國家的實力就不是英、美、法、俄能比的,可是現在呢,就連日本人都開始入侵我國,先是台灣,現在東三省都成了他們的後院了,我看啊,這主要原因就是咱們不團結,科技不發達,社會制度差,民智不開,所以才飽受*的侵略和欺辱。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國人,吾輩應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打倒*,把日本人攆出我們的國家。」

劉子清的聲音雖然平淡,但是他的話似乎是一股子慷慨激昂的宣誓,讓人听著,不僅大受鼓舞,而且心血澎湃。

「子清,說的好,我沒有你這樣的口才,但是倍受鼓舞,跟著你干,絕對沒錯。」高玉龍激動的說道。

卓君也在一旁說道︰「不錯,子清,在你的帶領下,明天的游行,我們一定要發揮出新一代年輕人的熱情,喚醒國人的反抗精神。」

「可惜啊,咱們這次行動雖然策劃很成功,但是缺少的東西太多,不過我有信心能成功。」劉子清充滿自信的說道。

這時黃琳卻開口說道︰「子清,咱們應該缺少旌旗和條幅吧。」

「缺的太多了,因為沒錢,咱們都是學生,這次行動又是自發的,學校雖然支持,但也有限,光是這些東西,還是子清和其他人一起籌得,現在他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未等劉子清開口,卓君就替他說道。

其他人一听,臉色都一暗,不過黃琳聞言,卻神色一笑,道︰「還記得剛才我給你們說,有一個好消息帶給你們嗎?」

「什麼好消息?」方想好奇的問道。

她看除了卓君,大家都看著她,黃琳覺得釣足了三人的胃口,才道︰「今天在車上,在本小姐慷慨激昂的游說下,那位呂先生贊助了咱們一筆錢,足足有五千美金。」

黃琳說完,突然之間發覺幾人都平淡的看著她,頓時好奇道︰「怎麼啦,這個不是好消息嗎?」

「小琳,一千美金是多少錢啊,今天在車上看你激動的樣子,應該很多吧。」卓君問道。

「天啊,忘了你們不知道外幣兌換大洋了,告訴你們吧,五千美金是多大的一筆錢,足足有一萬多塊大洋。」黃琳鄭重的說道。

「一萬多塊大洋,黃琳,你沒說錯吧?」方想吃驚的看著她。

劉子清也驚訝的合不攏嘴,道︰「這是真的?」

黃琳點頭道︰「的確是的,錢太多了,我將大部分錢存在了銀行,帶了兩百塊大洋來,錢都在這里。」

說罷,黃琳從剛才放飯菜的袋子里將錢拿了出來,大洋被紅紙包著,一撕開,幽暗的燈光下,白花花的,散落了一桌子。

四人目瞪口呆的看著桌子上的大洋,就覺得這是做夢一般,他們從來就沒見過這麼多錢。

「那個呂先生真是大方啊,一萬大洋啊,我一輩子也賺不到這麼多錢啊,黃琳,你說他是不是太大方了?」方想覺得兩眼被桌子上的大洋晃花了。

這時,劉子清卻說道︰「錢太多了,已經超出了我們處理的範圍了,我建議咱們應該立即將這事報到校長那里去。」

這個時期,物價很穩定,且工薪都很不錯,比之二十一世紀的普通工薪還要高些。

在《銀元時代生活史》中,作者陳存仁則毫無顧忌地說自己在上海當見習醫生時,每月薪資雖只8元,但袋中常有鏗鏘的銀元撞擊聲,使他氣概為之一壯,外表飄飄然,「第一個月,吃過用過,口袋中還剩下五塊錢。」

如此同時,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巡警月薪10至13元,巡長16至18元。有趣的是,這種連紡織女工都不如的工資水平,居然比北洋軍閥時期的淞滬警察廳還要高1至2元錢。《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也披露︰上海衛生局的一名科長,月薪也不過30元。

你相信嗎?一個紡紗女工的工資,竟然高過巡長和科長!而在當時,物價低廉︰據《上海解放前後物價資料匯編》和《上海工人運動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號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煙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原文中的「石」,應為兩百斤;1包面粉,應為44斤。

《銀元時代生活史》也有類似記載︰二十年代的上海,大米1擔3到4個銀元,老刀牌煙一包3個銅板,剃頭8個銅板,紹興酒1斤1角錢,臭豆腐干1個銅板買兩塊。拿了1塊錢稿酬,請六七個同學去吃茶,茶資8個銅板,生煎饅頭、蟹殼黃等各種小吃也才花去20多個銅板。《文化人的經濟生活》一書則提到︰1929年,每塊銀元兌換兩三百個銅板,一兩個銅板可以換一只雞蛋。

其他城市,大抵如此。三十年代的北平,1銀元可買6斤好豬肉,40個豬肉餃子、兩碗小米粥、外加一盤白糖,兩毛二分錢。在重慶,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兩塊五角錢。甘肅農村,抗戰前7年,百斤小麥5至3元。漢口方面,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雞蛋的價格約為20元,每斤棉花和豬肉約為3角錢,1斤鯉魚不到5分錢,1斤煤油的零售價則長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間。

再看金價——漢口的價格是︰1920年,每兩38元,1927年65元;上海可能便宜些︰1920年,每兩21元,1927年37元。?至于地價和住房,除租界和商業區以外都不算昂貴。1928年,上海近郊的高行、陳行、江灣和楊行的每畝地售價分別為150-100、100-60、100-70、100-300元。1933年,漢口第六區的最低地價為84元1畝,第七區的最低地價為90元1畝。

房租價格︰上海的石庫門一層樓,有電燈、自來水,月租10塊錢;住客棧,每一鋪位3角5至6角;紗廠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兩層樓可住10人,自來水由廠方提供,有的還供電,帶家眷者,兩家分租一層,費用不過1元多;最好的宿舍,為磚瓦結構,鋪地板,長寬500立方尺,容積5000立方尺,有廚房、路燈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結廬而住,半畝地年租金200元,21戶人家分攤,平均下來每戶每月8毛錢,當然,環境極差。

又如在北京︰「四合院,房租每月僅20圓左右;一間20平米的單身宿舍,月租金4—5圓……魯迅所購買的西三條胡同21號四合院有好幾間房屋和一個小花園,售價國幣1000圓。」?從二十年代中期一直到三十年代末,全國物價大體平穩,因糧食豐收,部分農產品還有所下降。

工業品方面,由于歐、美、日展開商品競爭,棉布和石油等洋貨還降價促銷。如在漢口市場上,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別只有17.90和14.50元,1斤豬肉分別只有0.29和0.198元,雞蛋跌幅最大,幾乎跌了一半,而100斤大米也從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價,1936年也從過去的1塊錢跌到8毛錢左右。如此同時,地價也隨之回落。抗戰前,江蘇鎮海縣畝產400斤的農田,售價從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畝產300斤的農田則從100元跌到40元。

北洋軍閥用一套福利設施的辦法籠絡員司、麻痹工人,在交通部內設有鐵路員工福利委員會及職工教育委員會,在鐵路上也組織了一個員工聯誼會,福利機構遍布在各段各廠各站,大的車站,都設有扶輪學校,主辦中小學教育,專收員工子弟,一律免費,每年年終發雙薪,季節發獎金,這些小恩小惠從局長員司到工匠為限,小工卻沾不到邊。

「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資不過二十多元,工齡長、技術好的每月可得四、五十元……至于小工和臨時工,那就苦極了,從八九元到十一二元不等,工作的時間除正規的十小時而外,還要給員司和師傅服役。」?「工匠的生活和工作時間與一般政府機關的中下級職員差不多,比人力車工人、碼頭工人、紡織工人高得多。

小工的工作情況與生活情況就比較苦,他們的工作時間長,收入少,工作還沒有保障。」?具體的福利制度,《中國近代史通鑒》則透露了一些︰在勞動組合書記部領導之下,京漢鐵路的工人也取得一些勝利,如「每年有十五天官假休息,一年有兩身工作服,六十歲退休,工資照發」。?即使按小工最低工資8塊錢,也完全吃得飽飯。在上海當見習醫生的陳存仁,同樣的月薪,吃了用了,還剩下5塊錢呢。?再對比當時物價,你相信

嗎?一個「苦極了「的小工,年薪竟然可以在漢口買1畝地!至于那些「工作時間長」、「要給員司和師傅服役」的問題,自古皆有,這是小工、學徒入門後的傳統陋習,如今仍未絕跡。?工人的溫飽生活,不是個別現象。二十年代初期,開灤煤礦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最後勞資雙方達成協議,日工資由原來的0.90元增至1.26元,即月薪從27元漲到37元以上。

即使是未漲工資前,礦工的薪水也大大超過警察。鐵路工人、煤礦工人、紡織工人,都是人數較多、近代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工人,他們的收入狀況,對于全國工人階級而言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青島黨史資料》第二輯的兩個數據︰1925年,中國女工平均日工資0.45元;1928年,青島紗廠女工日工資最高0.73元,最低0.18元,平均0.455元。這兩個數據完全吻合。

而1929年,山東各省一等警察隊巡長的工資是12元。另據1934年7月1日出版的《勞工月刊》載文指出︰目前武漢一般工人的月工資平均15元。大多數是女工的第一、裕華、震寰三大紗廠,工人1.5萬,工資平均20元。

再看看其他勞動階層的收入水平︰1926年底,武漢國民政府在財政相當困難的情況下,籌措教育經費,將小學教師的月薪增至20個銀元以上。1933年,湖北省立第一小學的月薪為39至56元;省立第一、二、三中學的月薪多在60—80元之間,可買1兩黃金。1935年,漢口的金價最高90元、最低76元,上海最高96元、最低77元。

說完教師,再說店員。?漢口過去有家悅昌新綢緞局,營業員工資最低10元,最高40元,一日三餐的伙食由店方提供,早上饅頭、稀飯、油條,中午和晚上四菜一湯,八人一桌,節假日加菜。每年還有兩個月例假(學徒除外),下江籍的回家,報銷車費。穿衣有津貼,每年多發一個月的本人工資。年終如有盈余,則按16股分紅,店東12股,經理1股,全體職工3股。?老武漢的葉開泰,待遇也不錯︰學徒三年期滿後,月薪10個銀元,第二年15個,第三年20個,全體店員每月發「月費錢」,作為剃頭、洗澡、洗衣的費用。每年帶薪休假72天,如果沒請假,則多發72天的薪水。端午、中秋有獎金,到年終再以各人薪水為基數進行分紅,一般年景,1元薪水可分紅四到五毛錢。藥店還有基金會,分期存入4個月薪水,切藥老師傅吳碩卿告老回鄉時,取回本息500多元。

抗戰前10年內,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上海工人實際收入年均增長0.9%。作為中國工業最發達、產業工人最集中、商品經濟最繁榮的大都市,這一指標具有典型意義。不幸的是,1937年7月爆發的盧溝橋事變,無情地打斷了中華民國的現代化進程,幾乎將中華民族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那些曾經真實的工薪階層,就這樣殘留在歷史的碎片之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