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八章

當天康熙就挪了窩,內務府立刻馬力全開,掀地板、鋪管道、修水箱、安鍋爐……

因過些日子還得上朝,胤祚派足了人手,但凡可以同時做的,一分一秒都不耽誤,又怕有什麼事兒他們一時解決不了耽誤時間,便親自守在乾清宮,有事可以直接去找他。

他腦子靈活,辦法多,權利又大,有什麼意外情況立時就解決了,到了晚上,他回去休息,科岱帶著內務府的人還點著馬燈、輪著班的在干著,是以進度比胤祚預想的,竟還要快些。

三天管道就鋪好了,第四天試水,修整些零零碎碎的,第四天晚上開始鋪瓷磚,到了第八天就基本完工了,最後再將東西歸置歸置,第九天晚上,胤祚領著康熙驗收成果。

外觀上和先前幾乎沒什麼差別,也就是地上換了和先前顏色差別不大,但多了隱約花紋的防滑瓷磚,看著也甚是大氣,胤祚解釋道︰「時間太緊,就只裝了暖氣管道,等明年的時候,再收拾其他。」

康熙點頭,忽然覺得有些待不住,于是將大氅月兌了,再逛了一會,發現又待不住了,那邊不敢月兌衣服的科岱和梁九功已經滿頭都是汗了。

科岱見康熙不適,道︰「要不,臣吩咐他們把火燒小一點?」

胤祚早有準備,這會兒已經將外袍都月兌了,舒適的很,笑道︰「這會兒就算燒小了,一時半會兒溫度也下不去。」

雖然他暖氣片安的密,但這種透風的窗子還能將房間溫度燒這麼高,燒鍋爐那幾個也是拼了老命了……

「萬歲爺……」梁九功抹著汗︰「要不奴才服侍您更衣吧?」

于是都去更衣。

衣服都換了,難道還要搬回那冷冰冰的地方不成?于是來檢驗工程的康熙,驗著驗著就住下了。

後宮那邊,因德妃和太後娘娘不急著住,所以動的地方多些,所以地方雖小些,卻反而晚了幾天完工。

這世道最重一個孝字,德妃和康熙的宮里都修好了,胤祚自己的宅子也終于可以動工了。

不過他宅子的裝了,和他交情最好的胤禛當然也得裝,胤禛的裝了,能不管胤禎?真這樣,不等胤禎自個兒找上門來,德妃就先把胤祚的耳朵給擰掉了!給胤禎裝的話,他隔壁的胤祥管不管?同一個阿哥所里住著的弟弟們管不管?

若住在宮里的弟弟們都有,搬出去了的呢?

胤祚這頭還沒發話呢,胤褆就找上門來,大有你要是不給我裝暖氣,我就住在你家不走了的架勢。

老三胤祉倒沒找他,他找到了胤禛頭上︰你清理戶部的時候,可是一開口,哥哥我二話沒說就把錢給還了,現在你看著辦吧……

胤斯文,絕口不提裝暖氣的事兒,就是天天請胤祚過府喝茶,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六哥啊,您覺不覺得弟弟的宅子里少了點什麼?

胤祚沒法子,一揮手︰算了,所有弟兄一起裝吧!不就是人手少點,裝的慢點嗎?大不了每天一起床就到康熙這兒蹭吃蹭喝蹭暖氣。

結果這邊還沒安生,那邊後宮又鬧起來了,在太後宮里體驗了一把何為暖氣的嬪妃們一下子就急了——若不把暖氣裝起來,自個兒受冷不說,只怕這一個冬天,就別想見著萬歲爺了……她們可沒那個魅力,將萬歲爺從春暖花開的地方,拽到這冰窟窿里來。

怎麼辦?老規矩,拿錢開路唄!雖然說明年一塊兒都裝,但女人的青春等不起啊!

于是胤祚的錢包繼續鼓著。

******

南書房。

房中溫暖如春,窗外卻大雪紛飛,康熙站在窗前,看著外面鵝毛般的大雪,道︰「胤礽是今兒搬出去吧?」

梁九功應了一聲,替康熙披上外衣,道︰「萬歲爺,窗口風涼,別待久了。六阿哥說,等明年換了玻璃窗子就好了,又暖和又敞亮。」

一直沒听康熙提起這事兒,梁九功還以為他早就忘了,卻原來還是惦記著——萬歲爺對瑜親王,終究是狠不下心啊!

梁九功雖然祭出胤祚,卻也未能成功轉移話題,康熙問道︰「瑜親王府裝了暖氣沒有?」

梁九功一愣,道︰「這個,老奴就不知道了!」

沒見大家擠破頭都搶不到呢,瑜親王府……呵呵。

康熙又好氣又好笑道︰「朕說小六怎麼這麼好心,主動給毓慶宮裝暖氣呢,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

從來都沒擁有過,怎麼比的上得到又失去的痛苦?胤礽從溫暖如春的毓慶宮一下子搬到冷如冰窖的瑜親王府,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康熙搖搖頭,回到座位,目光落在一旁的幾口大箱子上——大臣們薦太子的折子,幾乎都在這兒了,只差少數偏遠之地的官員,他們的折子還在路上走著,但也就是這幾日的事兒了。

那些折子,他都一一看過,舉薦誰的都有,但數老大、老四、老八最多。

立嫡立長,除了胤礽,剩下的都是庶子,老大佔了個長字,為人又豪爽義氣,行伍出生的官員都偏向他,所以支持他的人是最多的。

接下來就是老四和老八,兩個人算是不相上下。

老四辦差的早,累積了不少人脈,他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處事也公正——若不是這次清理戶部著實得罪了不少人,支持他的應該更多些才是。

倒是老八有些出乎康熙的意料,小小年紀,卻頗得人心,不過也是,老八打小就圓滑,執掌刑部一年,結交了不少大臣。春天大水的時候,他負責賑災也表現頗佳,听說那一方百姓,都稱他為八賢王、八仁王。

再後面就更出乎意料了,居然保的是廢太子!康熙皺眉,他當時差點連「亡國」兩個字都說出口了,難道態度還不夠明顯嗎?這些人到底是安的什麼心?又或者他當時說的「不忍」、「純孝」讓他們誤會了?

再下來就是老三、老五兩個,他們雖然表現平平,但一個掌禮部,一個掌工部,旁的人也就算了,他們手底下的官兒是萬萬不敢推薦別人的——雖然是密折,但萬歲爺看見他們舉薦別人也不好啊,而且,誰知道以這些皇子的本事,有沒有辦法知道密折的內容?其中老三又強些,他向來喜歡拉攏文人。

剩下的人得的折子就只有三瓜兩棗了,連老六都有人支持,雖然人少,但分量還不輕——李光地、于成龍、曹寅。

康熙盤算著,李光地被小六兒救了一命,曹寅欠了他五十萬兩銀子,于成龍大約是和他在一起一塊勘察河道,處出感情來了……這都是些什麼鬼理由。

「梁九功。」康熙忽然開口道︰「若是讓你薦太子,你薦誰?」

梁九功先是一驚,後又笑道︰「自然是選和郡王,和郡王救了奴才的命呢!」

康熙瞪了他一眼,道︰「朕看你是覺得說選老六最不會出錯兒!」這個老滑頭,成了精了。

梁九功嘿嘿直笑。

康熙道︰「听說這幾天下了朝以後,有人賴在宮里不肯走?」

梁九功笑道︰「也算不上,就是在和郡王專留出來給他們更衣歇腳的偏殿里,聊聊天,喝喝茶……說他們衙門凍死人,寫幾個字手就僵了……」

這是想讓他給他們的衙門也裝暖氣呢!康熙嗤笑一聲,道︰「你說,若老六說,誰薦他當太子,就給誰裝暖氣的話,這會兒那箱子里會不會全是胤祚的名字?」

梁九功看了一眼忽然腦洞大開的主子,想想在偏殿听到的那些埋怨和羨慕︰這個……還真不好說。

難得主子開玩笑,梁九功正要說話湊趣兒,門口傳來通報︰「萬歲爺,雍郡王求見。」

康熙點頭︰「喧。」

片刻後胤禛進門,肩頭還帶著雪花,在門口將外衣褪了,請安。

康熙吩咐他近前坐下,問道︰「前兒還听老六說,你忙的腳不沾地的,這會兒怎麼樣了?」

戶部年終的時候總是最忙的,今年又有清理欠款的事兒耽誤,所以時間格外緊。

胤禛道︰「年終匯總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些零零碎碎的事兒,戶部的欠銀也幾乎都收回了,只剩下江南孫、李兩家,是皇阿瑪發過話,容他們五年內緩緩還清的——前些日子,他們又各送了幾萬兩銀子過來。」

康熙點頭,老四的能力,在幾個兒子里是最出眾的,可惜為人刻薄冷漠,否則他也不必猶豫什麼了。

卻見胤禛說完,忽然起身跪下,恭敬道︰「兒子今兒來,是來送折子的。」

從袖子里取出折子奉上,梁九功忙上前接過。

康熙微微皺眉,這種私下的場合上折子,便是大臣,也只需站起來以示恭敬,老四這般做派,是出了什麼大事不成?

接過折子打開,口中問道︰「什麼事兒值得你這般慎重?」

胤禛沉聲道︰「是兒子薦太子的折子。」

康熙皺眉,道︰「朕似乎沒說過,讓你們也上折子舉薦太子吧?」

胤禛答道︰「可是皇阿瑪也沒說,不許兒子們上折子。」

康熙盯著他看了一陣,才低頭看折子,胤禛木著一張臉,對康熙銳利的目光全無反應。

「老六?」康熙將折子扔在茶幾上,不耐煩道︰「你跟著胡鬧什麼?老六怎麼能做太子?」

胤禛反問道︰「六弟為什麼不能做太子?」

「他有心疾!」

「可是十九年來,六弟的心疾只犯了三次,除了六歲時他女乃娘出事那一次,就只有太皇太後娘娘過世,還有兒子遇刺,才發作過兩次!皇阿瑪將他貶為庶民時,他沒發病;在冷水中泡了幾個時辰,也沒犯病……太醫也說,只要將養得法,並不會有損壽元。」胤禛道︰「六弟的心疾,根本就不是他不能做太子的理由。」

康熙默然,又微微嘆息,只看小六兒犯病的原因,也能看出他性情如何,嘆了口氣道︰「小六兒為人太重情義……」

「六弟重情沒錯,可是也重是非。」

是啊,康熙伸出手指按著太陽穴,小六兒心疾並不嚴重,又心存百姓……說他不懂政事,可那日在朝堂之上,他信口胡謅的幾條幾點,哪里像是沒有主意的?說他心無大志,免丁稅、免鹽稅,這些連他都不敢想的東西,老六不僅想了,他還在做著……

為什麼就沒想過讓他當太子呢?

何止自己沒想過,連滿朝文武也都沒想過。

不怪朕!都怪這小子太沒個正形!在他面前,不是耍性子鬧脾氣,就是著臉要東西,走在大街上,活月兌月兌一個二世祖,站在朝堂上,整個一小霸王……人稱大清第一紈褲的,就是他了!

就算胤禛說的有點道理,可是一想到要讓那不正經的小子做太子,康熙怎麼都覺得別扭。

太子的形象,就該像胤礽那樣,雍容大度,要不像老四這樣,氣勢逼人也行,再不然,像老大那樣豪放爽直也不錯,像老八溫文儒雅的也行啊!

可像老六那樣,不說話的時候還看著跟謫仙似得,可……就上一次朝,結果把老臣給氣暈過去了,把滿朝文武嚇得聞「六」變色,沒事還喜歡坐著氣球去天上逛一圈,大張旗鼓的買狗買鳥買園子,一生氣就嚷著要敗光他的內庫……

康熙打了個冷戰︰還是不要了吧?

卻听胤禛繼續開口道︰「兒子舉薦六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

康熙點頭道︰「你說。」

他還真不知道,有什麼重要理由非要老六做太子呢!

胤禛一字一句道︰「諸位兄弟中,只有六弟做太子,兒子才會全力輔佐。」

康熙神色驟冷,居然敢在他面前說這種話!這種大實話,他不愛听。

胤禛對他的神色恍如未見,繼續道︰「唯有六弟做太子,兒子才會全力以赴,皇阿瑪,會這麼想的,不止兒子一個。」

康熙臉色凝重起來,盯著胤禛,道︰「你舉薦老六,可你知道有多少人舉薦你,難道,你就不想做太子?」

胤禛全然不受影響,道︰「皇阿瑪,說句大不敬的話。皇阿瑪歸去之後,若六弟登基,兒子想做的事,一樣可以做,還可以全心全意的做。但是,若是登基的是兒子,兒子只怕只能將大半的精力,用于內耗。」

「皇阿瑪,咱們雖然兄弟眾多,但皇阿瑪對我們弟兄,每個人都費盡了心血……康熙十四年,正是三藩之亂最為困難的時候,大哥出痘,皇阿瑪輟朝九日專門護理;二十二年六月,圍獵途中,大哥不慎從馬上掉下,肩膀受傷,皇阿瑪令隨行六萬人原地駐留,直到十日後大哥臂傷基本痊愈,才繼續前進;二十四年六月,皇阿瑪出巡塞外的,兒子染上痢疾,皇阿瑪聞訊後立即趕回京師……這麼多年來,皇阿瑪只要在京,不管多忙,無論寒暑,每日都要去南書房檢查兒子們的課業,皇阿瑪對兒子們的好,兒子們都謹記于心……」

胤禛磕了一個響頭,聲音有些哽咽,道︰「皇阿瑪,兒子們不負皇阿瑪教誨,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且自認並非庸才。可是皇阿瑪,您真的願意看著您精心養育的兒子們,因為內斗,一輩子碌碌無為,甚至拖這個大清朝的後腿,甚至自相殘殺?」

康熙眼圈也有些泛紅,但神色依舊冷肅,道︰「胤禛,你不覺得自己說的太過了嗎?」

胤禛道︰「皇阿瑪英明神武,這種事會不會發生,皇阿瑪應該心中有數才對。」

康熙默然許久,道︰「為什麼老六就不會?」

胤禛道︰「因為在六弟心里,兄弟就是兄弟,不管他做了太子,還是做了皇帝,兄弟還是兄弟,不是……奴才。」

所以只有他,才能整合所有兄弟的力量,將這大清,變得更好。

康熙以手扶額,許久之後才嘆道︰「你先回去吧,讓朕好好想想,讓朕好好想想。」

胤禛應了一聲,起身退下。

康熙忽又開口道︰「你今兒過來的事,老六只怕還不知道吧?」

胤禛神色一僵。

康熙道︰「你覺得,這事兒就算朕答應了,老六會答應?」

胤禛道︰「六弟的脾氣,雖然不肯管事,但是只要是歸在他身上的事兒,他硬不起心腸不管。」

這倒也是。

康熙揮揮手,令胤禛退下,忽而又想,于成龍他們之所以會舉薦老六,真的是因為「交情」二字?還是覺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