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一十八章︰塵埃落定

右相的手指到陸錚,眾人不禁都是一愣。

還是衛國公最先反應過來,問說︰「相爺的意思是說,這汪德蒲想要在結案的同時,還打算拉陸錚一把?」

右相點點頭,「不錯,他這個人,老夫最是了解,從來都是無利不起早,這一回,他這麼積極想要結案,一方面雖說是為了大皇子,但另一方面,應該還是為了陸錚,或者應該說,是為了太子殿下。」

陸錚是太子手中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這一點,汪德蒲十分清楚,正因為清楚,所以才時刻想要斷掉這把劍,為大皇子除去一個心月復大患。

「只恨這些人視人命如草芥,拿普通人的性命不當一回事,實在可恨!」文國公面露氣憤,顯然十分為汪德蒲等人的做法所不齒。

右相聞言微微搖了搖頭,嘆道︰「良知都可拋卻,又有什麼做出來的呢。」

眾人一時間都沒說話。

良久後,太子才道︰「既然相爺已經這樣說了,衍之,你還是莫要沖動,這件事你再不要出面了,後面的事情,孤會安排人做的,你不是準備往西北運送一批東西麼,就先忙那件事吧。」

每年年節下,陸錚都會派人往西北運送物資,多是些吃食和藥材,西北鎮北軍可謂是陸家嫡系軍隊,陸家幾代人為此付出諸多心血,鎮北軍在陸家人眼中,不光是一支軍隊,更像是陸家的一份子。

這一點,太子心知肚明,但是,卻沒什麼忌諱之心。

無論是陸家還是陸錚的忠心都是不需懷疑的,太子信任陸錚,也給了鎮北軍充分的信任。

若是自己人都不能信任,又何談什麼大業?

陸錚知道太子這是轉移他的注意力,也知道大家都是為了他好,這件事確實不適合他再摻和下去了,因而,便拱手應了太子的話。

待商量妥當此事後續安排後,眾人便散了。

兩日後,案情終于有了「轉機」。

這還要先從一戶人家被盜說起,這被盜的,乃是鄴京城內首屈一指的富戶,這樣的人家,家里怎麼也要養一些伸手不錯的護院,可即便如此,這富戶家里還是遭了賊。

當然,這賊自然不是一般賊,乃是這幾年官府一直在追緝的江洋大盜。

按說若只是這樣,那這跟前幾日的兩宗命案也不該車上什麼關系,可偏偏就是這江洋大盜,昨夜夜盜富商府上之後,「不小心」被人發現了蹤跡,為求順利月兌逃,竟當場殺了這富戶家中一名僕人。

富戶家中出了人命,當即便命人去官府告狀,等京兆尹衙門的人來了之後,就發現這僕人死的十分蹊蹺,雖叫人去通報刑部和大理寺。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很快到了富戶家中,已經查看,這富戶家里的這名僕人的死因死狀,竟然與蕭良和那名更夫一模一樣。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不敢耽擱,忙將此事上報給自己的上官,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連夜過來查看之後,確定這僕人確實如蕭良和更夫一樣,都是被人一刀斃命的。

寒夜茫茫,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腦子幾乎都有點兒轉不過來,叫她們撓頭了這麼久的命案,就這麼解了?

二人對視良久,才叫手下將尸體收走,然後,回去琢磨著怎麼些奏報。

原本以為的無頭官司竟然以這樣一種方氏解了,但是,德郡王妃會接受這個說法麼?

不過,德郡王妃接受不接受,他們也管不得,案子到了現在,各項證據和線索都比較明顯了,今夜犯案的江洋大盜身上本就背著人命官司,以前也曾因為投到殺過人,所以,現在在京城又犯了命案也不是說不過去的。

怪只怪,他竟敢對皇親國戚下手。

次日早朝,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的奏報呈到了惠帝的御案上。

惠帝看後,勃然大怒,勒令京兆尹盡快抓捕這名江洋大盜歸案。

既然案子查清楚了,那抓人就不歸刑部和大理寺的事情了。

德郡王對這個結果顯然很不能接受,但皇上金口已開,他縱有再多的不甘,也是沒有辦法。

太子一派對此表示了沉默,大皇子一派就更是什麼都不說了,吵鬧了七八日,誰也沒想到,最後這個案子竟然以這種結果收場。

大概是為了安撫德郡王夫婦,惠帝特地下旨,破例讓蕭良以郡王身份下葬,不過,雖賜了封號,但卻並沒有封地。

這卻已經是德郡王請求過後的結果了,德郡王知道這應該就是惠帝的底線了,也不敢再多加要求,能給蕭良掙一個郡王爵位,已經是不容易了。

德郡王妃是不能接受這個結果的,在她滿心陰謀論的時候,有人告訴她,她所想的一切都是不成立的,兒子就是倒霉才被殺的,她能接受這個結果就怪了。

不過,不能接受也沒辦法,皇上親自下旨,她縱然有再多的不滿,卻也只能忍了。

既然案子告破,那蕭良的尸身勢必就不能再留著了,德郡王為了安撫德郡王妃,將那百年難得一見的陰沉木棺材讓給了自己的兒子,三日後,蕭良風光大葬。

但因為近了年節,為了怕皇上忌諱,德郡王並沒有听德郡王妃的大操大辦一個月,只停了三日的靈,便將蕭良下葬了。

到此,這樁命案就算是徹底了結了。

但命案被破獲了,京里卻還是人心惶惶,那殺人的江洋大盜一日不被抓捕歸案,大家就一日擔心的睡不好覺。

不過,距離那富商家被盜後又過了三日,京里都是一派風平浪靜,再沒有命案發生,也沒有人家被盜,所以,大家的警惕心便又放松了下來。

年光將至,忙碌的年節氣氛漸漸沖散了凶殺案多帶來的沉悶哀傷,很快,便到了小年這一日。

南詔小年有祭灶王的習俗,這一日,惠帝在宮中主持祀神,宮外的百姓們也在忙著祭灶王,掃塵土,永寧侯府一大早的,便也忙開了。

不過,因為方氏「病了」的緣故,今年的小年祭禮,便由沈氏和宋氏共同操持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