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88章 其身不正

直到兩人都來到了昭華宮的宮門口了,初凡也沒問出來初蝶喜歡的人是誰,這讓初凡心里難受的緊。

沈昭正在霜榮殿等著兩人,見兩人來了,叫曉笙被兩人搬了繡墩坐下說話,「怎麼樣,你這一走四個月的,吃了不少苦吧?」

初凡搖頭,「吃苦還算不上,屬下也不至于這麼較弱吧?」

沈昭笑道,「你是不覺得了,可你看看你現在的樣子都成什麼樣了?我倒是覺得你可比四個月前瘦了,瘦的還挺明顯的呢!這下一定要有人心疼壞了,估計接下來的幾天,你肯定要湯水不離口了。」

說著這話的時候,沈昭還故意看了看初蝶,揶揄的笑容使初蝶臉色微紅,縱然臉紅了,她卻依然保持著鎮定。

反正被公主打趣的多了,她都有些習慣了。

再說她真的在打算,接下來幾天要怎麼給師兄補身體呢!

初凡倒是沒多想什麼,心里反而因公主這話,有些高興。

師妹一直都是這麼照顧著他,每次他有公事出門,師妹總是徐叨叨的說很多,以前覺得師妹怎麼突然間羅嗦了呢?

可時間長了,就習慣了,反而是師妹去西北的時候,他覺得有些不習慣,甚至開始想念師妹的羅嗦。

想到這初凡一愣,如果以後師妹嫁人了,不是就不能像現在這樣照顧自己,羅嗦自己了嗎?

可是難道因為這樣,自己就不允許她嫁人了?

不行,自己不能那麼自私的。

師妹的終身大事很重要。

得趕緊問問公主,師妹喜歡的人到底是誰,如果是個可靠的,就先給他們定親,如果不可靠的,就算師妹會埋怨自己,他也要阻止!

打定主意後,初凡主動把話題引到了今天的主題上。

「屬下去司隸調查當年的事,不過因為時間過去的太久,一開始真的是一點線索都沒有。屬下只有暫時住了下來,想著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總能知道一些,好比當年的官是誰,被調往了哪里等等。」

「最後竟然被屬下查到當年秦太師落腳之地!」

沈昭驚喜的起身,「在哪?」

初凡看沈昭這麼激動,也沒賣關子,「是祁縣的一個大戶之家,而那個時候那群土匪則是逃到了祁縣附近的劉家村。所以秦太師會救下他們,完全屬于巧合。」

「那件事屬下也著重了解了一下,當時並州知州孫彥請祁縣衙門派兵支援,秦太師雖然在祁縣,可他畢竟是隱姓埋名過去的,知道了這件事後就暗中跟隨過去,結果知道了這件事,救下了那群土匪。」

「至于他為何會救他們,屬下卻不知道他的打算。救下他們之後,也確實如土匪們所言那般,秦太師讓他們去了荊州。」

沈昭頷首,「為何會救他們,我想可能是秦太師想為自己留的一記後手,秦家是文官世家,想來沒有兵權,可若是出事了怎麼辦?」

「那個文官沒有點後路?尤其是向秦太師這樣的人,他精明太過,凡事都喜歡未雨綢繆,又不懂的放權,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為自己想個後路呢?有些文官,功勞或者名聲太大的時候,聰明的都知道要放下些權利,可那些自以為聰明,以為自己可以做到萬無一失的呢?」

初凡瞬間明白了,「他們喜歡給自己留後手,然後繼續攬權,他們認為自己有後手,手中又有權利,這樣才是最安全的。」

沈昭頷首,「是啊,殊不知這樣就把事情弄的復雜了,簡單點,放下一些權力不好嗎?更何況秦太師的年齡也不小了,也該頤養天年了!可是他總認為他還年輕,還想為國家‘操勞’。」

沈昭故意加重了操勞兩個字,不就是挖苦嗎?

初凡繼續說,「祁縣,是徐家庶出的那一支為官之地,當年也就是徐家庶出的二老太爺做縣令,也是他答應了孫彥出兵清繳土匪。」

「當然,徐家二老太爺之所以能跟秦太師搭上橋,也是通過孫彥進行的,之後他們研究了什麼屬下查不到,不過沒多久,秦太師回了寧陽,不出三月,徐家的事就被爆出來了,而且還是在大廳廣眾之下。」

當年正好是秋闈的時候,徐老太爺被昌睿帝授命做主考官。

可是還有三天就正式開考了,大街小巷流傳出了一則謠言,說徐家門風不正,徐老太爺監考出的學子,肯定也都是一些其身不正之徒。

然後就有好事的開始挖掘,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于是在司隸的事就大家口口相傳。

當時徐家ど子正在外面,跟人喝酒品茶,听了這話就反駁,說他根本就沒有讓人殺了那一家人,更沒有跟縣令聯合!

這話一出,只要不是傻的,都能明白。

這徐家ど子是承認了這件事的,他真的玷污了人家有夫之婦的清白,還逼死了人家的丈夫,最後聯合縣令將那女子也害死了。

然後大家都說他的不是,可那個時候他的不上進也是寧陽出了名的,饒是徐家這樣的大家庭,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的。

子孫總是良莠不齊的,哪有一直都是上進有出息的子孫的人家?

可是也不知道是誰從哪听說了這件事,就說這事事發地的縣令,不就是一個月前被處死的官員中的一員嗎?

當初處死那個縣令是昌睿帝下旨,卻是徐家老太爺查證他貪腐的。

可是當這兩件事聯系到一起時,又有誰去管那個縣令,是否真的貪腐呢?他們認為的只不過是徐家為了包庇徐家ど子做的這件事。

于是眾學子們紛紛抗議,不允許徐家老太爺監考。

眼看著當時的形勢有失控的可能,昌睿帝只好先撤了徐老太爺的官,並且將徐家ど子收監待查。

如果這件事不是被這麼翻出來的,徐家的罪再大,也不至于會連未滿十歲的小孩都不放過!甚至徐老太爺也不會被牽連的!

偏偏學子們大鬧,秦太師上書,朝中眾多官員也都跟著聯名上書,甚至刑部還拿出了當地許多居民的口供,和萬民狀。

可以說,徐家是被逼著滿門不保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