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章 南京與襄陽

第六十章   南京與襄陽

不過兩日之後,周輔臣就到了。

周輔臣見了張軒,說道︰「臣拜見殿下。」

張軒見了周輔臣,上前幾步說道︰「輔臣,好久不見了。」

周輔臣說道︰「自從當年長沙之戰後,臣就沒有再見過殿下了。」

張軒細細打量周輔臣。

而今的周輔臣已經不是當初的單薄少年了,雖然二十多歲,但是看上飽經風霜,一眼看上去,大抵有三四十歲那麼老,讓張軒心中不勝唏噓,說道︰「輔臣,坐。」

張軒與周輔臣坐定之後,張軒說道︰「長江水師都由你掌管的,我只問你十萬人轉運,長江的船只夠不夠用?」

「夠用。」周輔臣說道︰「殿下,放心,我與長江上的船幫都有聯系,只有殿下一聲令下,整個長江上的船都能為殿下所用,甚至可以用大軍轉運輜重。」

「如此就好。」張軒說道︰「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來辦了,大軍立即要出征,要走水路。」

「臣明白。」周輔臣說道︰「臣一定竭力為大軍轉運,支撐大軍東征。」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誰說要東征了。」

「不,東征?」周輔臣也吃了一驚。

張軒說道︰「我要去襄陽。」

「襄陽。」周輔臣也沒有想到。

這一件事情,周輔臣都沒有想到,其他人更想不到了,城中雖然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但是所有人都以為大軍要東征,甚至這消息傳到了清軍耳朵之中,在南京以西駐守的清軍,一時間也有風聲鶴唳。

不過,等出征之時,武昌城中百姓都懵了,暗道︰「不是東征,怎麼向西而去了。」

比武昌百姓更懵的人,就是陳永華。

陳永華萬萬沒有想到,張軒會玩這一手。陳永華硬生生吃了這一癟,心中火冒三丈。他還不是後來江湖大佬,不過是年輕士子而已。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怒火,硬沖去見張軒。

但是張軒哪里是那麼容易見到了。

自然是被人攔住了。

陳永華闖了幾次,都見不到張軒,不過他畢竟是鄭成功的使者,還是有一些特權的。他就在張軒上船的時候,攔在前面,吵吵鬧鬧的,被張軒听到耳朵里面,張軒說道︰「什麼事情,吵吵鬧鬧的?」

鄭廉詢問過後,說道︰「鄭氏使者陳永華在前面攔架。」

「陳永華!」張軒好像忽然听見這個名字一

樣,說道︰「他叫陳永華。」

其實他並不是第一次听這個名字了。陳永華第一次見張軒的時候,也是報名而入的,但是張軒當時並沒有注意,這個時候才注意到這一點了,心中暗道︰「這個名字比較熟悉。好一陣子,將陳永華與陳近南聯系在一起。

心中頓時生出一絲興趣,說道︰「讓他過來吧。」

陳永華來到張軒馬前,行禮說道︰「拜見鄭王殿下。」

「鄭王」這個稱呼,很少有人在張軒身邊說,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稱呼張軒為監國陛下。而陳永華這樣叫,也表明了一些鄭氏的態度。

張軒說道︰「陳大人所來何事?」

陳永華說道︰「鄭王殿下,何以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張軒說道︰「陳大人何出此言?我對陳大人承諾了什麼嗎?「

陳永華此刻才想到,好像張軒根本沒有對他承諾什麼。一時間有些語塞。他此刻更明白一點,張軒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東征。用一種咬牙切齒的語氣說道︰「鄭王如此視閩王殿下為無物。」

張軒說道︰「孤與你家殿下的約定,你知道不知道?」

陳永華當然知道了,鄭成功為了怕張軒反悔,早就將兩人的約定傳得沸沸揚揚了,到處都是了。陳永華說道︰「自然是知道的。」

張軒說道︰「孤讓閩王一個先手,你有什麼不滿意的。」

一時間陳永華有一點點語塞,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張軒用馬鞭輕輕一點說道︰「既然你沒有話說,就先下去吧。」

不用,張軒說話,立即有侍衛將陳永華給拖了下去。這一次陳永華沒有掙扎,不過片刻就被拉下去了。

張軒看著陳永華的樣子,誰也不知道這個年紀輕輕的讀書人,後來成為了鄭成功的柱石之臣。張軒有意挖角,只是鄭成功派他來,估計已經是心月復之流了。恐怕不好挖。

在武昌城之中,大軍西進,沿著漢水逆流而上,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兵臨襄陽。

而此刻的襄陽城中,氣氛雖然有些嚴肅與壓抑,但是並沒有多少動亂。

如果說起來,襄陽一戰打的時間並不比金華一戰短。甚至更長一點。清軍鄭親王濟爾哈朗在清軍南下的時候,與多鐸分並進擊,一頭撞在襄陽的鐵壁之上。撞了個頭破血流,想了好些辦法,連續攻了好一個多月,還是沒有拿下來,反而自身損失不小……

不過損失最多的是西北綠營。也就沒有什麼了。

襄陽城本來就是一

座十分堅固的城池,佔據了地利,與樊城隔江相望,呈雙城結構,互相支援,再加上夏軍一開始就掌握河道的權力,有這個權力,就能對襄陽城之中進行補給了。

在前番一戰之後,張軒對襄陽城建設也提出要求了。比如將峴山上建立一座小城,俯視襄陽城。如此等等,本來就很是堅固的城池,在修繕增補之後,就更難對付了。

而且襄陽城守將是高士衡。

高某人是明朝守衛鄖陽的功臣,在李自成在襄陽的時候,鄖陽與襄陽遙遙相望,李自成圍攻五次,都無功而返,可見高士衡守城技術的高超。高士衡麾下,還有王光恩等大將之才。

守住襄陽城雖然有壓力,卻並非做不到的。

清軍鄭親王,濟爾哈朗自然是撞了一個頭破血流。

但是他們也不是吃素的,故而在初次失敗之後,立即更改計劃,將一句拿下襄陽的幻想打消,開始打消耗戰。將目標縮小為樊城。

清軍放棄一口氣吃一個大胖子,僅僅將目標放在樊城之上,樊城的局面頓時變得艱難起來。

首先是火炮的增多,清軍的火炮數量根本不在少數。對樊城城牆的威脅相當之大。樊城城牆畢竟是新修建的城牆,比起襄陽要差得多。夏軍自然想要救助樊城。

不過清軍在河岸上架跑了。

夏軍凡是想要支援樊城的,都被火炮轟擊之下,紛紛退卻,甚至有炮彈,從樊城到漢水,只有短短幾百步的距離,這一段距離還是防止下大雨,水位上漲的原因。

但是當初設計這一座城池的人,萬萬沒有想到,這短短的幾百步,就成為一段死亡距離。

因為在兩側火炮轟擊之下,想增援樊城人力物力,是一場消耗極其大的事情。但是同時夏軍水師也從江面之上發炮轟擊清軍,想要壓制清軍的火力,但是終究沒有成效。

畢竟長江水師主力在安慶九江長江段。而不在漢水之中。在漢水之中的所謂水師,不過是長江水師一支偏師而已。沒有什麼大船,這樣安排也是純粹欺負清軍沒有水師。

沒有大船,也就沒有大炮了。自然不能解樊城之圍。

濟爾哈朗咬著牙關圍死了樊城。

高士衡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派人增援江北。支援江北的是王光泰。在襄陽城軍中,也算是除卻兄長王光恩之外的二號人物。

但是王光泰與濟爾哈朗相比,還是欠了火候。

于是乎,張軒還沒有到襄陽的時候,就接到一場大敗的消息,猶如一個下馬威一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