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譚振興似乎也意識到柴太多了,把扁擔遞給兩人,轉身又回了趟前院,折身回來時,身後多了兩人,譚佩玉和汪氏,都是被拉來做苦力的。

只是兩人身材瘦削,看著弱不禁風,不像能干重活的。

也虧譚振興想得出來。

譚振業道,「長姐,賣柴是我們的事,你與大嫂就別摻和了,我去村里借牛車來拉。」他抖了抖肩膀,和譚振興說,「你先去鎮上問問誰家要柴火,議好價格,到時候我們直接過去,能省不少功夫。」

譚振興滿臉不解,賣柴火有什麼好議價的,既是有牛車,何須他走路,正想拒絕,就看譚振業沉著眉,眉宇凌厲,頗有幾分父親生氣的模樣,他瞬間慫了,嘟噥道,「知道了。」

話完,沉默地挑著柴先出了門。

出門就後悔了,他是兄長,調兵遣將的理應是他,憑什麼听譚振業安排,欲回去找譚振業理掰,又怕譚振業跟他翻臉撂擔子不干了,譚振業自幼有主見,他如果鐵了心寧肯接受懲罰也不認真干活,誰都拿他沒轍,想到這,到底任勞任怨的朝鎮上去了。

這邊譚振業他們也沒閑著,柴的粗細彎直與價格有關,他讓譚振學把柴重新挑揀捆好,把牛車借來後,依著秩序搬上車,左邊是又直又粗的賣相好看的,中間次之,右邊最差。

半個多時辰,他們方把柴全規整好搬上牛車。

「回屋換身衣服就出門罷。」譚振業拍了拍衣服的灰,和譚振學說道。

衣服貼著皮膚,汗膩得讓人難受,譚振學巴不得換身衣服,但怕太遲了,遲疑道,「不如待會回來再說吧。」

「成,那你等我,我換了衣服咱就走。」

譚振學︰「」

他們要去鎮上賣柴,書房就剩下譚生隱獨自溫習功課,往日四人同進同出,猛地就他一個人,極其不習慣,心不在焉翻了會書,實在靜不下心來,「辰清叔,我能跟著去不?」

他听到譚振業說的了,想不到賣柴還有這麼多門道,不禁想去開開眼界。

譚盛禮坐在書桌前,正給默的書做批注,聞言,抬頭望向窗外,譚振學站在陰涼處搖扇子,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滾滾而落,臉上焦灼不已,不住地催譚振業快點,他沉吟,「你既想去就去吧,但功課不能落下。」

「是。」

譚家有田地,家境殷實,看譚振業他們拉柴去鎮上賣,村里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回想這段時間譚家的做派,和以前差太多了,譚家人心氣高,誰家有紅白喜事甚少露面的,上個月村里死人,譚家老老少少都去了,不僅如此,譚老爺子隨和許多,甭管老弱婦孺,說話客客氣氣的,沒有半點架子。

有人情味了不是一星半點。

人們不禁猜測譚家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不好問譚振學和譚振業,便拐彎抹角地套譚生隱的話。

譚生隱從小在村里長大,哪不知眾人的心思,只說柴太多燒不完,堆在院子里也是招蚊蟲,不若賣了省事。

人們哪兒信這個,譚家不缺錢,好端端的怎麼會去山里砍柴賣,別以為大家伙不知道,這兩個月來,譚家幾位少爺天天在山里砍柴呢,養尊處優的大少爺,身子嬌貴,干活嚷嚷聲比唱戲的聲音都大,半個山頭都听到了。

「生隱,你不老實了,嬸子問你也不說實話了。」圍著牛車追問的多是村里婦人,她們平日沒什麼愛好,最愛東家長西家短的。

譚生隱有些尷尬,閑談莫論人非,譚家的事他如何好多說,倒是譚振業不咸不淡道,「嬸子,你既知生隱哥不老實,還問他作甚,直接問我不更好?」

他端著臉,看不出喜怒,老婦臉色悻悻,譚家祖上是做官的,哪怕到這輩已經不是了,但骨子里仍然存著敬畏,說話小心翼翼的,「振業少爺,我與生隱開玩笑呢。」

譚振業目不斜視,直直望著前方,趕車的動作頗為熟練,就在牛車越過人群時,突然有道聲音傳來,「你們家是不是沒錢了?」

問話的是個年輕婦人,譚振業側目,視線掃過婦人略微得意的嘴臉,冷漠道,「與你何干?」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譚家縱使再差,也比劉家強。

隨著牛車漸行漸遠,議論愈發激烈,最後,還是村里的老童生出面制止了人們毫無根據的猜測,譚家是書香世家,縱使沒落了,教出來的孩子也比劉明章強。

讀書人有自己評判是非的標準。

村里的事譚盛禮並不知,天氣干燥,他停筆喝了兩口茶,繼續埋頭做批注,讀書意在明理,譚振興書讀了不少,能深刻領會其含義的不多,能學以致用的更少,讀書不能釋其意明其理,那便是白讀了,他之所以給文章做批注,既是希望他們讀這些文章時參照批注領悟其含義,再就是為人師表當言傳身教,希望他們學有所得時也像他這般養成批注的習慣。

到後代再讀書時便輕松容易得多。

抱著這個想法,他批注得極為詳盡,且越寫越投入,家里來人也全然不知,還是譚佩玉站在桌邊喊,他才回過神,「何事?」

「村里的鐵生叔來了,說找父親有事商量。」譚佩玉小聲說,「還拎著禮,想來是有什麼事麻煩父親。」

譚盛禮听人說起過趙家的情況,趙鐵生共有四兄弟,父親是個秀才,他十幾歲就過了府試,只待考過院試就能成為秀才,老秀才死後,兄弟們也支持他繼續考,不知為何,總是差點運氣,次次都落榜,幾年後,兄弟們看他科舉無望就和他分了家,不再供他考科舉。

他不死心,偏要考。

今年快五十了,也還是個童生。

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老童生。

「他在哪兒?」

「在門口,我請他進堂屋坐,他說什麼都不肯。」譚佩玉也無奈,老人的性格固執,說是怕鞋子弄髒她家院子,死活要在外邊等,她也沒辦法。

譚盛禮沒見過趙鐵生,他以為會是個精神矍鑠,氣質溫潤,衣著質樸的老書生,但看到門口那個駝著背,面容枯槁的老人時,他愕然。

趙鐵生遠比想象的要老很多。

「譚老爺。」見到他,趙鐵生露出局促來,手緊緊攥著籃子,飽經風霜的臉難掩忐忑和不安,「我,我看到譚少爺他們趕牛車去鎮上了,我」

譚盛禮邀請他進屋坐,趙鐵生急忙搖頭,「不用,不用,我」

他顯得很緊張,這種緊張,譚盛禮在很多人身上看到過,但趙鐵生的緊張遠比其他人更甚。

「趙兄,外邊曬,還是進屋坐著說吧。」

這聲趙兄,讓趙鐵生抬起頭來,皺紋縱橫的眼角浸出些許濕潤,「我,我就是想讓你幫我看看文章。」他是黔驢技窮了,從十幾歲到五十歲,除去給父母守孝的幾年,心思通通用在了學習上,年輕時大家伙都說他年少有為,樂得巴結奉承他,待過了四十,所有人就轉了風向,看他的眼神透出不屑來。

連幾個兄弟都勸他放棄科舉,踏踏實實種地。

他不甘心啊。

有些事情,只要放棄就永遠夠不到了。

「譚老爺」趙鐵生張了張嘴,緊張得說不出來。

譚盛禮嘆氣,「不管什麼事,進屋坐會吧。」

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啄食,大丫頭蹲著身看得稀奇,太陽照在她鵝黃色的紗裙上,譚盛禮喊她,「大丫頭,去陰涼的地方玩,小心中暑了。」

大丫頭仰頭,看到他,眼楮驟時明亮有光,「祖父,不讀書了嗎?」

大丫頭黏人,最愛跟譚盛禮出門,奈何譚盛禮從早到晚守著譚振興他們,少有閑暇,這會看譚盛禮有空,便牽著譚盛禮要去外邊玩,譚盛禮揉揉她腦袋,柔聲解釋,「家里來客人了,待會祖父帶你去外邊好不好?」

大丫頭撅嘴,看了看趙鐵生,又看譚盛禮,乖巧地點頭,「好。」

「這是趙爺爺。」譚盛禮給大丫頭介紹趙鐵生。

大丫頭聲音清脆地喊,「趙爺爺。」

趙鐵生拘謹地應了聲,手探向籃子里的點心,譚盛禮拉住他,「進屋說話吧。」趙家家境他有所耳聞,這般太破費了,他讓大丫頭自己玩,領著趙鐵生進了堂屋。

進屋後,趙鐵生顯得愈發局促,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譚盛禮給他倒茶,茶葉是自己去山里采的,茶味更重,譚盛禮就愛喝這種後味苦的茶,醒腦。

茶香四溢,帶著浮躁的心跟著平靜下來,趙鐵生垂眸,如實道,「我知道生隱那孩子這邊溫習功課就經常留意他了,時不時的會找機會考他,感覺他功課突飛猛進,便是那手字都工整有力得多,想來都是譚老爺的功勞,我自十幾歲就過了府試,旁人都說我年少有為,前途無量,結果卡在院試這道關卡幾十年。」

回想過往種種,趙鐵生百感交集,「人生還有多少個幾十年啊,我也是沒法了,還望譚老爺幫幫我。」

見他面露哀戚,神色悲痛,譚盛禮不禁想到自己孫子了,天資聰穎,十幾歲就是舉人了,照理說考個進士不成問題,誰知心性不堅定,整日與那些沽名釣譽的友人來往,沒幾年就墮落了,待他醒悟時,已是將死之人了。

趙鐵生的持之以恆是許多人所沒有的,這份心性,值得人尊重,他道,「待我看過再說吧。」

趙鐵生小心翼翼地抽出籃子里底部的紙,幾十年來,他做的文章不少,他是想全搬過來的,又怕耽誤譚盛禮時間,便只拿了些他認為好的文章和詩來。

有些紙張的字跡已經模糊了,紙張甚至朽了,趙鐵生不好意思的解釋,「屋子漏雨,有些遭了殃。」

「不礙事,能看就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