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6章 四號人物

「這怎麼可能?」藍橋動容道,「你是說,徐叔從一開始就是你們的人?」

「還記得荊州城外的東陵渡口嗎?」

「當然,對我來說,那是一切開始的地方。當時徐叔和爹還在船上有過一番關于削藩的辯論……」藍橋突然頓住,瞪大了眼楮道︰「你是說……」

「是啊,那時二七會已決定通過推進削藩的方式攪亂天下,那次辯論,其實就是我們做的最後一次嘗試。」花語夕遺憾地道,「只可惜定遠伯堅決反對削藩,徐先生勸說無果,這才把你們的行蹤暗中告訴了堂主。」

「所以才有後來安蕭寒路旁挑戰的事?」藍橋回憶起此事的前因後果,喃喃地道︰「難怪安蕭寒墜樓前說,他和我爹都是被自己人所害。當時我還不明白什麼意思,原來他口中的‘自己人’,指的竟是徐叔。」

「定遠伯被最信任的老友背叛,堂主亦成為二七會的棄子,所以才會在臨死前生出天道輪回的喟嘆。」

「可既然如此,安蕭寒和徐叔應站在同一戰線才對,徐叔又怎會綁架了安一心,還帶我們去岳陽對付安蕭寒?這對他有什麼好處嗎?」

「此中內情異常復雜,公子有沒有興趣,听奴家先講個故事?」

「講吧,今晚知道的真相比過去的幾年加起來還多,也不多這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若說開頭,那還要從至正二十三年,也就是三十八年前的鄱陽湖之戰講起。那年陳友諒的漢軍與先帝的水師決戰于鄱陽湖,陳友諒坐擁更強大的戰船,卻最終不敵先帝,敗亡于鄱陽湖。」

「那是先帝奠定大明王業的關鍵一戰,就算說是家喻戶曉也不為過。」

「漢軍戰敗後,先帝乘勝掩殺,漢軍大將張定邊則率其麾下最精銳的三千定勝營,保護陳友諒的幼子陳理突圍而去。」

「當年的張定邊號稱漢軍第一高手,先帝一方或只有沈大師才能勝他一籌。」

「常遇春奉先帝之命追擊張定邊,雖經歷了幾次波折,卻最終在湖北的一處小漁村附近將定勝軍包圍。那一晚,志得意滿的常遇春喝了很多酒,決定在第二天黎明時發動總攻。」

「既是故事,那這一晚定然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故。」

「那晚三更剛過,一個哨兵前來稟報,說抓到敵人的奸細。常遇春見那奸細身材瘦弱,頭臉也被麻袋罩住,便把他帶進營帳,打算親自審問。他掀開奸細臉上罩著的麻袋,沒想到這奸細竟是個姿色上等的美女。」

「所以他就……」

「他本就長時間在外行軍,那天又喝得醉醺醺的,于是也沒多想,留了那美女在帳中過夜。直到第二天他才知道,原來定勝營被圍困的小漁村竟就是張定邊的老家,而那個被他留下的美女,則正是張定邊的小女兒。」

「我听說定勝營的士兵都是張定邊在家鄉附近的村落親自招募訓練的,兩軍若真打起來,他們再無處可退,必是奮死一戰,也不肯投降的了。」

「若依常理,定勝營必會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但張定邊不忍看到他的父老鄉親血染沙場,這才試圖請常遇春網開一面。」

「只是把親生女兒送出去當籌碼,他這當爹的心也真夠狠。」

「後來,常遇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放走了張定邊和陳理,卻留下了張小姐以及那三千定勝營的降軍。他知道若有一日東窗事發,他月兌不了通敵的大罪,于是便趁先帝進攻武昌的機會,把定勝營的士兵偷偷轉移到了一處不為人知的秘境,為他們重建家園,讓這些人世代生活在那里。」

藍橋至此終于明白她的故事,月兌口而出道︰「那個讓定勝營重建家園的秘境,就是楚水城!」

花語夕點了點頭,接著道︰「張定邊帶陳理返回武昌,堅守數月之後無奈投降。先帝對張定邊十分賞識,本想重用,可惜張定邊經歷那件事後終日活在自責和內疚之中,再無心戰場,也無顏再面對女兒,沒多久便削發為僧,從此竹杖芒鞋雲游天下,再無人知其所蹤。」

「那張小姐後來又怎麼樣了?」

「張小姐和定勝營的戰士們都被安置在楚水城中,常遇春因軍務在身,並不能經常前去看望,便讓他的妻弟藍玉掌管楚水城。次年張小姐為常遇春產下一子,常遇春始終擔心事情敗露,不敢讓他姓常,最後還是張小姐出主意,給孩子起名叫安蕭寒。」

「原來安蕭寒竟是常遇春的兒子。」藍橋想起在楚水城祠堂最深處掛著的三張畫像,「所以你們祠堂里的三張畫像,應該就是常遇春、張定邊以及張小姐了。」

「正是他們。沒過幾年,常遇春病故,藍玉就成了楚水城的主人,他一邊等待著為朝廷效力的機會,一邊撫養堂主長大,把一身武功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原來安蕭寒還是藍玉的養子,難怪後來十三太保中的藍道行和藍湘子也甘心為楚水城效力。」

「又過了幾年,藍玉開始得到軍方的重用,沒時間總待在楚水城,于是他就把他比堂主年長八歲的徒弟找來,讓這個徒弟代替自己照顧堂主,直到堂主長大成人。」

「年長八歲?」藍橋敏銳地察覺到花語夕想說的話,失聲道︰「所以藍玉的這個徒弟就是……」

「他就是後來的徐先生。」花語夕點頭道,「比起專精劍術的堂主,徐先生的涉獵更為廣泛,對醫術、軍事及政治都有很深刻的理解。」

「沒想到徐叔和楚水城竟有如此深的瓜葛。」藍橋輕嘆一聲道︰「想來也正因如此,安一心才會輕易受騙,被徐叔拐走。」

花語夕微一頷首,表示贊同藍橋的話︰「堂主十六歲後獨掌楚水城,時年二十四歲的徐先生則在藍玉的巧妙安排之下入軍為將,跟隨藍玉屢立戰功,並在軍中與後來的文昌侯、定遠伯等人交好。」

至此藍橋終明白了楚水城和徐秋雨的來歷,長舒了一口氣道︰「你說你的醫術也是習自徐叔,那是什麼時候的事?」

「徐先生雖說經常隨藍玉征戰,沒有戰事時卻也常駐京城,因其醫術的關系,經常被各府的達官貴人們請去給他們府里或有關系的患者診病,據聞就連當今的建文帝也曾蒙他醫治。當然,我家也是其中之一。」

「你家有誰患病嗎?」

「就是我。」花語夕苦笑道,「我幼年時患有一種怪病,經常沒緣故地突然暈倒,于是家父便請了徐先生來,為我診脈開藥調養。」

「後來他給你治好了?」

「算是穩定了吧,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再犯。」花語夕似乎不願過多提及這段往事,輕描淡寫地道︰「前前後後一共用了六七年,我和徐先生見得多了,便也跟著他學了不少醫理,算是久病成醫。後來我們遷到江浦,我煩悶時便喜歡去他的藥廬,他把醫書借給我看,還和我討論一些疑難病癥的處理思路,久而久之,我也就多少會了一些。」

「你這麼說可就太謙虛了。」藍橋也不知是擔心她的身體,還是想多知道些徐秋雨的事,又追問道︰「你說你的病情算是穩定而非痊愈,莫非還留有什麼後遺癥?」

「若是思索一件極困難的事,導致心神損耗過大,我還可能會再次暈倒。」花語夕偷瞄了藍橋一眼,咬了咬嘴唇,怯聲道︰「還有就是,因為小時候用過的藥太多,以致後來一旦腳上出汗,就會有一種像是藥味的奇異氣息。」

她說到最後,聲音已低得幾不可聞,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藍橋想起和她在霧濛山下烤火時,她月兌下的鞋襪可令蚊蟲不敢靠近,不禁啞然失笑道︰「原來花大家赤足示人的背後,竟還藏有這樣不為人知的苦衷。以另一個身份活在世上的辛苦,由此可見一斑。」

「公子別說了,奴家最不想提的就是這件事。」花語夕臊得雙手捂住通紅的臉頰,賭氣似的鼓起了嘴,大嗔著道︰「公子還笑!奴家都丟死人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