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五章 親舅舅

藺琦送走了朱厚照,返回了府衙。

順天府府丞楊守隨問道︰「大人。太子殿下要在西山采煤,還要招募流民,這件事情能成嗎?」

藺琦反問道︰「維貞覺得如何?」

「屬下听說太子在江南干得很好,可是這里是京城。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容易失敗。」楊守隨分析道。

藺琦點了點頭,說道︰「和我的看法一樣。而且我覺得應該是太子身邊人所為。極有可能是王鏊王大人。但是,王大人如果有這個想法,完全可以直接向朝廷進言呀,沒必要通過太子來做呀。」

楊守隨笑著說道︰「西山有景泰陵在那里。王大人也許是擔心自己的這個提議被小人所利用。再加上王大人作為詹事府的講官,與太子關系緊密,送給太子一個人情,那也是再好不過的。」

「你這麼一說,到有幾分道理。不過我還是擔心此事最後坐蠟,咱們負責招募流民,也會受到牽連的。」

順天府雖然比其他各府地位都高,可是在京城這個地界,有權有勢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從府尹到下面的官吏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事,生怕一個不小心,掉進了坑里,或者得罪了大人物,那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楊守隨勸慰道︰「大人。既然皇上已經同意,而且還是太子親自來下令,那麼咱們就按照太子的意思辦,就是了。咱們只要把好關,招募身強力壯之人,就算完成任務了。至于西山開采的成與敗,非咱們所能左右得了的。真要是出了問題,那也是工部在上邊頂著呢。」

「說的也是。既然是這樣。一事不煩二主。維貞。那你就親自抓這件事吧。一定要挑選得力之人。」藺琦說道。

藺琦都這麼說了,楊守隨自然沒法拒絕。他只好領命。

工部和順天府都聯系完了。還有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沒有做,那就是資金問題。

這可是西山開采煤炭的最為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資金支撐,開采煤炭就是笑談。

從安遠侯柳景那里獲得的銀兩,還有一萬多兩。啟動沒有問題,但是確保煤礦能夠正常經營下去,那是非常困難的。

要知道,砸進去錢後,順利生產出來煤炭煤、運輸到京城、在京城進行販賣後,才能獲得新的資金。

這是需要一個過程,有時間差的。

再看煤礦這邊,不僅僅生產需要投入資金,就是雇佣的這些流民,即便是不給工錢,一日三餐你總得供應吧。

施粥那是解決不被餓死的問題。要想讓大家有足夠的體力干活,吃的那就增加不止兩倍。而且得有油星、得有肉,還得管夠。否則根本干不動活。

更讓朱厚照感到困難的是,戶部已經是捉襟見肘,此事不能從戶部要錢。

父皇和母後那邊更是幫不上忙。他們即便是有點錢,也都是小錢。

至于剛開業不久的美膳樓,雖然是日進斗金,可是依然無法滿足西山那邊的資金需求。

王鏊建議從大明江南集團調銀子過來。可是這一來一回,也得一個多月。時間有些長。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弘治皇帝已經同意在西山開采煤炭,緩解京城燃料供應緊張的局面,但是朝中仍然有反對聲音。朱厚照擔心遲則生變。

時間緊,任務急。朱厚照突然想起來一個人。這個人雖然談不上富可敵國,但是也相當有錢。

別人的莊子都收三分銀,可是他的莊子卻收五分。大臣們彈劾他,他卻毫發無損。自己的老子弘治皇帝明知他做得不對,也不懲罰他,僅僅是讓他收斂一些。

這個人就是自己的親舅舅,壽寧侯張鶴齡。

朱厚照覺得可以去找自己的舅舅借錢。三、五萬兩銀子對于別人來說,也許很多,可是在他那里,就是九牛一毛。

朱厚照前往壽寧侯府,自然也是秘密前往。

倒是在侯府門前的通報,是如實通報的。

侯府的下人不敢怠慢,一邊引著朱厚照進府,一邊則向侯爺通報。

張鶴齡正打算出門,听說朱厚照來了,本能反應就是沒好事。

自己的這個太子外甥,自己太了解了。從小就是一個十分能鬧騰的小霸王。每次受個傷啥的,自己還得去看望一下。花錢真讓人心疼呀。

听說其在江南買賣干的很大,賺了不少錢。春節前回京雖然也給自己帶來了禮物,可是張鶴齡覺得,給的禮物實在是少,簡直是太摳了。

從安遠侯那里「訛」了那麼多錢,又是酒樓、又是良田的,可是美膳樓開業,也不說請自己這個親舅舅去吃一頓。

張鶴齡對于太子突然登門,那是非常抵觸的。

但是來了,也不能不見。

張鶴齡就出來了。

看見朱厚照,張鶴齡面帶笑容地說道︰「殿下。這是哪陣風把您吹來了。您這一來,我這府上可是蓬蓽生輝呀。」

朱厚照听了,暗罵一句,虛偽。但是面上卻說道︰「這不閑來無事,在街上閑逛,踫巧路過府上,就進來看看舅舅。」

你玩虛的,那我也玩虛的。

張鶴齡看見旁邊朱厚照拿來的禮物,就知道他是找自己有事。閑逛,還帶著精心準備的禮物,騙誰呢。

張鶴齡不陰不陽地問道︰「殿下真是厲害。不僅在江南干成了那麼多事,回京還把安遠侯給收拾了。我這個當舅舅的也是臉上有光。」

朱厚照這是來求張鶴齡借錢,自然要笑臉相迎,笑著回道︰「這都是托舅舅的福。本宮也就是誤打誤撞,瞎貓踫上死耗子罷了。」

張鶴齡就有一搭沒一搭與朱厚照閑聊。就是不問朱厚照前來侯府究竟要干什麼。

朱厚照耐著性子,與張鶴齡聊著天。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問道︰「舅舅。咱們京城每年入冬,薪炭需求量大增,市面上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薪炭價格大漲,仍然是供應緊張。這您知道吧。」

張鶴齡點了點頭,這怎麼能不知道呢。要不是京城薪炭緊張,自己與人合伙開的薪炭行,豈能年年賺得盆滿缽滿。他說道︰「知道呀。京城附近的樹木基本上都被砍伐殆盡,只能是向更遠的地方砍伐了。這是京城上下都知道的,不足為奇。不要大驚小怪。」

張鶴齡說的是實情。朱厚照說的這件事,從上到下都是知道的。的確是不足為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