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江逾白開始期待他的本科生活。他說︰「我們又是校友了。」

「嗯嗯!」林知夏點了點頭。

從這天開始, 江逾白加大了復習的力度。他的心態從「我最好能考上劍橋」演變為「我一定要上劍橋」。

江逾白取消了娛樂活動。朋友喊他去馬場騎馬, 被他委婉地拒絕。叔叔邀請他去听音樂會, 他卻再三推月兌。

江逾白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 偶爾會假想一下他和林知夏的未來。他將在本科畢業之後回國,進入家族企業,承擔他的責任,而林知夏會在大學里任教, 繼續她的科研工作。他由衷地希望,到了那個時候,林知夏和他的關系能突破友情的界限。

他心甘情願經歷漫長的等待。

江逾白的自我封閉式訓練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到了今年的十二月,他乘坐飛機, 只身前往英國劍橋參加面試。

面試當天,江逾白在早晨六點起床, 洗了個澡, 梳好頭發, 戴好手表, 穿上襯衫和西裝, 在他的房間里來回踱步。他承認他有一點緊張,因為他不能接受失敗。

此時, 正是北京時間的下午兩點多鐘, 林知夏坐在寢室的床上, 打開筆記本電腦,給江逾白發送qq消息︰「你起床了嗎,可以和我視頻嗎?」

她等了幾秒鐘, 江逾白回復道︰「可以。」

林知夏開啟視頻,立刻見到了江逾白。她面朝著電腦屏幕,雙手拍掌,贊不絕口︰「你今天真的好帥!好有氣質!」

江逾白沒料到林知夏一開場就這麼直白。

林知夏還說︰「你往後走幾步,我想看你的全身。」

江逾白靜立不動。

林知夏催促道︰「快點,讓我看一下。」

江逾白表面上說著︰「我沒什麼特別的……」雙腿卻不由自主地向後退,還特意站到了攝像頭的正前方,好讓林知夏從正面觀察他。

他們兩人的目光透過屏幕交匯,像是穿越了長久的時光,回到了當年朝夕共處的情境。

林知夏伸出手指,輕輕地觸模攝像頭。江逾白與她心有靈犀,他的手指也搭了上去——在虛擬網絡世界中,他們指尖相踫,林知夏又打出一行字︰「面試加油!你是最棒的!」

江逾白鬼使神差地反問她︰「在你眼中,我是最棒的?」

「當然!」林知夏特別肯定。她還說︰「你是我認識的最優秀的男生,性格很好,人又溫柔、聰明、穩重、理性、有耐心,你就是最棒的!」

林知夏瘋狂夸贊江逾白,滿足了他可恥的虛榮心。

江逾白不再有一絲緊張感。他吃過早飯,又復習了一遍筆記,從容不迫地出門了。

十二月的天氣有些冷,天空顯現出陰沉的藍色,風中激蕩著凜冽的寒意,學院內的古老大理石建築靜靜地矗立在四周,環繞著幾塊方形的修剪整齊的碧綠色草坪。

江逾白穿過草坪中央的一條石路,稍微整理了一下袖口,他掃眼一看,見到了十幾位西裝革履的高中生。

那些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有些同學在聊天時透露了自身的實力和背景,營造出無形的壓力。

江逾白听見一位學生泄氣的話︰「三一學院錄取我的概率,就跟我買中彩票的概率一樣……」

江逾白走到這位男同學的面前︰「概率再小,總比沒機會好。」

這位男生和他握手︰「你在哪里讀的高中?」

「在北京。」江逾白誠實地說。

那男生雙眼一亮︰「老鄉?」

江逾白否認道︰「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江逾白和這位男同學閑扯幾句,雙方維持著客氣又冷淡的交談,直到監考員把他們帶進考場。監考員是一位本校的大學生,看起來非常年輕,可能只有十八九歲,他的態度很隨和,還開了個玩笑,讓大家不要害怕筆試。

江逾白從不害怕筆試。

何況這場筆試只有一小時。

試卷上的題目很難,很考驗數學功底。

自從認識了林知夏,江逾白多年如一日地鑽研數學,埋頭苦學,從未懈怠過。他用高中數學競賽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堅信著「笨鳥先飛」和「勤能補拙」的道理。

只剩十分鐘了。

江逾白還有三道題沒寫。

他閱讀第八題的題目,來不及細想,全憑直覺寫出答案,並用同樣的方法,趕在考試結束之前寫完第九題。

然後,江逾白帶著這張卷子,走向了面試地點。

筆試和面試幾乎是無縫餃接的,筆試是面試的前奏和鋪墊。寫完卷子上的七道題,並不能在競爭者中月兌穎而出,江逾白還得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獲得入學的資格。

江逾白的兩位面試官都是學術成就極高的教授。他剛踏進辦公室,就感受到了教授的凝視,他不慌不忙地和教授們寒暄兩句,雙手遞出了自己的卷子。

第一位教授針對卷子上的題目,向江逾白提問,江逾白回答得非常流暢。那教授面露微笑,點了點頭,又和他談起第九題和第十題——這兩道題,其實都在江逾白的能力範圍之外。

第二位教授開始引導江逾白,給他提供了簡單的思路,他立刻抓住了重點,口述出一種方案。

江逾白的家庭老師曾經教導過他︰劍橋的面試有點麻煩,你要拿捏好態度——你不能太強硬,表現出任何攻擊性,也不能屈從于權威,毫無主見。你不能滔滔不絕,更不能沉默寡言。你要溫和、禮貌、自信、誠實,相信自己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江逾白堅守這個準則。

兩位教授都露出了笑容。

其中一位教授和江逾白探討完卷子上的題目,又給他出了一道速答題︰假設你在玩一個游戲,你有一枚硬幣,你拋擲這枚硬幣後,如果硬幣的正面朝上,游戲繼續,你還能獲得一元錢,如果硬幣的反面朝上,游戲立刻終止,請問你的收益期望值是多少?

江逾白開始作答。他說,拋擲一枚硬幣,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並不確定,因為題目沒有描述硬幣本身的情況。他假設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為a,反面朝上的概率為b,期望值應該是a/b。

接下來,教授又把這道題變成了博弈論,玩家的人數增加了。

江逾白撿起一只馬克筆,在一塊白板上畫出示意圖,教授不斷增加題目的難度,聯系起了數學和經濟兩個領域,甚至考察了一點哲學。

江逾白一直沒有冷場。他的思路永遠清晰,還能引經據典,閱讀面十分廣闊。

江逾白為了和林知夏達到思想共鳴,這些年來不知道看了多少書。林知夏的思維模式非常跳月兌,想象力更是天馬行空,尤其她小時候,完全不考慮江逾白的心理狀態,只要她逮住了他,什麼話都能講。

面試即將結束,江逾白想起林知夏,短暫地走神了幾秒鐘。他听見教授夸獎了他一句,他放下心來,和教授道別,緩緩地走出房間正門。

江逾白回憶整個面試過程,感覺還算可以,沒有特別出彩,也沒有犯什麼錯。

江逾白的叔叔問他有沒有把握,他簡短地概括︰「七八成的把握。」

林知夏問他考得怎麼樣,他詳細地回復︰「考得還好,除了數學和經濟,還有哲學內容。老師問我,人類有沒有自由意志,這是你常說的……」

「你是怎麼回答的呢?」林知夏又問。

江逾白平靜道︰「引用了康德學派的假說。」

「那應該沒問題,」林知夏分析道,「你是經濟系的學生,你了解自由意志和決定論,讀過康德的作品,你這麼優秀,一定會被錄取的!」

江逾白表現得很謙虛︰「也許別人比我更優秀。」

江逾白這麼一說,林知夏以為他沒自信,她又表揚了他好幾句,听得他心里很高興。他充滿耐心地等待著劍橋的錄取結果,很想知道他是否能和林知夏一起留學。

2011年一月份,江逾白回到了省城,準備過年。他的高中生涯快要結束了,今年九月份,他將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學生。

在江逾白的高中同學看來,江逾白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男生。他精通英語和法語,理論功底扎實,考試分數極高。他和同學一起做小組作業的時候,總是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大家都對他心服口服,幾乎忘記了他的年齡比大家都小。

此外,江逾白一點都不驕矜自傲。他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江逾白的高中同學幾乎一致認為,江逾白必然能考進他想去的大學。

同學們富有先見之明。

2011年一月份的某一天早上,江逾白打開申請系統,第一眼就看到了劍橋的錄取通知。他平靜地關閉網頁,重新打開,確認自己收到了相關郵件,又閱讀了一遍錄取通知信,這才向他的親朋好友播報好消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