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興兵滅漢卷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朱家老四

饒是朱元璋身經百戰殺敵無數,也被自己的兒子一片仁心所感動,抹去眼角滲出的眼淚,轉而朝李善長、宋濂、陳迪道︰「你們很不錯!替我教出的好兒子!」

李善長等人也是一陣欣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小小年紀就如此懂事,這個學生到底沒辜負了自己的教導,日後必定是個仁義之君!口中還是一陣謙虛,宋濂上前道︰「大公子宅心仁厚理當嘉贊,不過大公子身負重任,誠心禱告便是,此等不詳之語今後還是莫再提。」

朱元璋點點頭道︰「這話有理。」少不得細細囑咐了朱標一番。

說起來也奇怪,水陸道場一結束,早產的男孩兒出人意料地好了起來,病蔫蔫的樣子一下子就不見了,也虧的女乃媽多,女乃水足,到了年關的時候,這孩子明顯白胖了起來。

朱元璋和馬秀英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商議給孩子取名兒。馬秀英說道︰「虧的標兒誠心禱告才救了老四一命,不如讓標兒替老四取個名兒吧!」

把朱標和幾個師傅叫來一說,朱標就眨巴眨巴眼楮說道︰「他是我弟弟,就叫‘弟’好了。」

朱元璋哈哈笑道︰「標兒你說差了。你爹爹我名字里帶個‘元’字,乃是乾像,是萬物之始,;你名字里帶木字,咱們老朱家以後就以五行為名,從五德終始之說,你的兒子輩兒名中帶火,以木能生火;孫輩兒名字帶土,以火能生土。你給你弟弟取的這個名兒不妥。」

沉吟片刻,朱元璋笑著對有些沮喪的朱標道︰「不過你既然說了個‘弟’,那麼老四就叫這個!不過不是‘弟弟’的‘弟’,是‘棠棣’的‘棣’。就叫朱棣,如何?」朱標這才蹦蹦跳跳地隨著幾個師傅回去念書去了。

馬秀英目送朱標離去,轉過頭問朱元璋道︰「老四的事兒總算有了起色,大勝之後因為這個已經耽誤了兄弟們的封賞,眼下年關將近,總得有個說法。」

朱元璋微微嘆息道︰「不好賞啊!直到現在,我不過自稱明公,‘公’而已,給兄弟們封爵好像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可是不封賞又寒了將士們的心,這事兒著實不太好辦。」

馬秀英細細尋思了一陣,笑道︰「辦法是有,不過不知道你肯不肯。」

朱元璋來了精神,直起身道︰「說來听听。」

馬秀英解釋道︰「封爵不行,咱們就封將軍,以往不是有雜號將軍這個說法麼?咱們也封將軍去!再者,兄弟們也有有了家室、子女,咱們也有了子女,雖然還小,不過功勞大一些的不妨就給孩子們定下親事,何況你們朱家又不是你一個,你不也有兄弟子佷麼?將來你若真成了大事,這些朱家子弟也少不得封個郡王,兄弟們都明白的。跟兄弟們結個親家,總比那些封賞來得實在。」

「成!」朱元璋一拍桌子道,「這種事兒就算現在不考慮,將來也要做,提前一點兒也沒什麼。年底的時候咱們就把這事兒提一提。」

「還有一件事兒,昨兒派到老四府上的大夫回來說,老太太又不行了,老六說這次老四殺的人太多,又犯沖了,」馬秀英苦惱道,「老五已經過繼了兩個丫頭,這會兒去哪兒再尋一個丫頭來?」

「有!」朱元璋笑道,「還跟咱倆有關系。」

馬秀英眼楮立刻瞪得大大的。

朱元璋道︰「你還記得香兒麼?她父母被韃子的細作扣押滅了口,可還有一個已經嫁出去的姐姐,前番大戰,應天內亂的時候,一家都被亂兵給禍害了,正好那時候趕上生產,自己都挨了一刀,還硬是撐到把孩子生下來才斷了氣。這孩子比老五的二丫頭大幾個七八個時辰,我知道你是個念舊情的人,就讓人把那孩子抱養了過去,若是老四來求,給給他好了,也不枉香兒和咱們主僕一場。」馬秀英點頭同意,兩人便在燈下商議封賞事宜。

與所有人大戰之後的平靜相比,雲霄就忙得不成樣子了。

雲字營募兵的告示剛剛一發出去,雲字營空落落的營盤前就立刻人山人海,甚至還有早就得到消息的江湖人從河北山東趕了過來。熱鬧的場面讓應天其他將領嫉妒得眼楮都快發紅。

大戰之後,朱元璋立即下了擴軍令,各營在大戰中也減員不少,到處都缺人;胡大海奇襲廣信府得手,連番來文書催援兵守城;水師趁勝追擊收復了太平、采石,而且進佔了洪都,再加上俘獲了不少大船,缺人缺得更厲害。以往是一將難求,不過飛字營長久以來的人才儲備起了巨大作用,各營將領自己跑到飛字營,如同相親一般,看上對眼的打個招呼直接帶走,中低級將官倒也不缺,文官謀士也夠用,問題是,現在的應天已經發展到一兵難求的地步。

其他將領募兵的竹棚門可羅雀,可雲字營的竹棚都快被擠爆了。各營將領們從飛字營大把大把地拉走了不少人才,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再從雲字營拉兵丁走人。看著眼楮發紅的同僚,雲霄只好硬著頭皮找朱元璋商議,整整商議了半天才拿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所有大營的募兵竹棚全都撤了,只留下雲字營的,凡是來應征的雲字營照單全收,整編之後以百人為單位,讓各營將領過來挑選,補滿全額為止,剩下的才是雲字營。

听到這個消息讓所有將領都樂得抓耳撓腮,臉老皮厚地朝雲霄說一句︰「辛苦,改日請劉兄弟喝酒!」然後躲到一邊吃涮鍋去了。

這下就苦了雲霄,只得動用飛字營的商號勢力,在全國各地募集人手。本來雲霄也不寄多大的希望︰雖然範圍夠廣,但是一路關山險隘,最終能成行的估計不會很多。

天曉得雲霄這個家伙踫上了什麼狗屎運,消息傳出去,最先響應的居然是河北綠林。眼下中原亂戰十室九空,這些綠林好漢們別說打家劫舍,往往跑出去幾百里都找不到一個「富」來濟自己的「貧」。道兒上的生計越來越艱難,謝青山和白海石就算再有錢,也不可能周濟到所有的綠林同道。應天募兵的消息傳到河北,謝青山和白海石當即拍板,從自己開始,把綠林里富余的人手都轉到應天軍中去。反正劉雲霄的厲害整個河北綠林都是知道的,跟著他混,肯定不吃虧!

河北綠林行動起來之後,比河北日子更難的其他幾個省也主動和飛字營聯系上了,緊接著就是山東、河南來人,隨後山西的人也來了,最讓雲霄哭笑不得的是,就連關中、甘涼一帶吃不上飯的百姓,不知道是不是听錯了消息,以為應天有米糧派發,居然拖家帶口地也來了。

最太平的川中沒什麼動靜,可是湖廣卻被雲霄的缺德主意害慘了。本來湖廣一帶的糧食就被雲霄指使飛字營收了個精光,陳友諒一敗,糧價飛漲,治下的百姓眼見日子過不下去,立刻拖兒帶女朝應天趕,甚至還有吃不上飯的非陳友諒嫡系兵卒成建制地帶著兵器過來投降,足足讓應天周圍的州縣好一陣緊張。

天下所有的州縣都把目光投向了應天︰水陸商路一應俱全,海路暢通,物價低廉,賦稅極低,有糧吃,有錢拿,有名將,老打勝仗。尋常百姓,但凡覺得日子快過不下去的,都帶著家眷朝應天前進。

到了年關的時候一清點,算上正在路上的和全家老小的,足足有三百萬之眾。議事廳里朱元璋捧著雲霄遞上的條陳,手都在發抖︰三百萬人啊!一人一天一斤糧,一天就要消耗三百萬斤的糧食,足足兩萬石!一天兩萬石,到明年秋收之前,能活活把人吃窮!還沒算上安置需要的石料、木料,春耕配發的農具、耕牛,越冬需要的棉衣,燒飯取暖用的柴火、薪炭……

除了掌管應天府庫、財稅的幾個人臉色發白,其他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武將們最樂︰兵員問題徹底解決,三百萬,就算精挑細選,少說也能募集幾十萬精兵。

文官兒們也跟著樂︰明公大義,百姓贏糧影從,這是大吉之像啊!這些百姓雖然沒有「贏糧」,但畢竟「影從」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帝王之資,盛世之資!登高一呼,應者以百萬計,說起來榮耀啊!當下七嘴八舌地湊到朱元璋跟前,擺出笑臉討論朱元璋祖上跟炎黃二帝,堯舜禹湯之間是否有親戚關系。

不過就算真被這些文官兒們考證出什麼結論出來朱元璋也沒這個興趣听,他更關心的是應天大庫里的糧食還能支撐多久,等文官兒們羅嗦完畢之後,便直接詢問雲霄。

雲霄不假思索地提出四條建議︰「第一步甄選,挑選出精兵充實到各部,也可以趁這個機會裁汰一些老弱去屯田,把應天兵馬的戰力提升一個檔次;第二步安置,幾次大戰下來州縣荒蕪的田地不少,正好可以安置一些拖家帶口的百姓,開過春立刻發給種子農具,來年免一年稅,隨後三年三十稅一;第三步調糧,根據各地安置的具體數目就近從飛記商號調集糧食,安置的百姓和糧食全部由水軍運送,一來有了護送的力量也節省運送的成本,二來可以讓新募的水軍熟悉操船,沿途還可以編練水戰陣法,展示軍力,讓前來投奔的百姓可以安心耕種;第四步屯田,裁汰下來的老弱和落選的青壯派發出去屯田,閑時操練,將來還有大戰減員時可以直接調來補充。」

(又開一卷了,求票啊求收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