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9章 歲末加俸

東暖閣,早朝。

天越來越寒了,嚴成錦穿得不多,里頭有一件羽絨內衣,外頭披著麒麟賜服,很暖和。

大殿中,大臣們官服里,穿著厚厚的棉襖子,胖得像只鴨子。

「陛下,禮部回禮朝鮮生絲五百匹、《大統》一百部。」

「嗯,再恩賜一些茶葉吧。」

嚴成錦臉色微微一動,《大統》經常出現在大明給各國的回禮中。

送日歷的習慣,其實從明朝就開始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書籍。

朝鮮民俗和文化,為何與大明極度相似,有一定的原因。

正在這時,兵部尚書秦紘上奏︰「兵部接到薊州急奏,韃虜侵入薊州境內擄掠,軍士死傷三人,被擄者五人,劫掠米糧,恐怕達萬石之數。」

「守將為何人?」李東陽問。

「參將白綜和監丞郭順。」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此二人罰俸一月,若再有失守,押回京師問責。」

嚴成錦後悔讓老爹去宣府。

「老爹已出發前往宣府,韃子卻擄掠薊州,錯失軍功啊。」

韃靼人的騎兵,飄忽不定,時常侵襲九邊,他記憶力再強,也不可能記住所有史料。

老爹只有一個人,軍功定然要不完。

大殿安靜下來。

百官再無奏報。

弘治皇帝眸中光輝流轉,投向都察院,促狹地問︰「嚴卿家,楊詹士彈劾良鄉知縣張賢,裝神弄鬼,戲弄書生,你身為監察御史,可知此事啊?」

嚴成錦仔細想了想,道︰「臣知曉。」

陛下輕飄飄的問一句,豈會不知道,是他建的奇遇屋。

「關了吧,莫要讓此事,再讓有心之人抓住把柄。」

陛下所說的,是白蓮教弄出來的血月一事,裝神弄鬼,說不準又折騰出ど蛾子來。

韓文微微一動,望著弘治皇帝,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臣遵旨!」

「可是……臣已將旅游稅,納入了戶部的稅簿,可否請戶部將此稅目移除?」嚴成錦堅持道。

大明律有一點很奇葩。

只要這個稅目開了,記錄在稅簿上,你就每年都要交稅賦,管你開張還是倒閉。

江南一些種桑的州縣,開了桑稅,次年土地改種棉花,不種桑了,同樣得交桑稅,還得同時交棉花稅。

嚴成錦堅持,將稅目在稅簿上移除。

李東陽听著新鮮,旅游稅?

弘治皇帝正要點頭,一道聲音打破平靜。

「不可!」

韓文心急如焚道︰「陛下,這旅游稅,收上來的稅銀,不低于一府礦稅,不可取締啊!」

大臣們臉色微微一動。

礦稅,收入內承運庫中,用來供給皇宮的支出。

每年一項礦稅,約收上來一萬兩銀子。

弘治皇帝詫異︰「這麼多銀子?」

嚴成錦暗自算著,門票一兩銀子,員工全是流民,暫時只管飯,道具可以重復使用…

收到的銀子,就多了。

張家兄弟雙眼放光,頓時不困了,「光稅銀就有一千兩?發財了啊!」

「哥,等陛下把良鄉的奇遇屋關停了,咱們可以在京城開啊!」張延齡一激動,說了出來。

「噓……」

張鶴齡瞪了他一眼。

弘治皇帝和大臣心驚之際,韓文踟躕︰「陛下,十三道主府的新商稅,清算出來了。」

弘治皇帝神色一緊,有些局促不安,新商稅試行,頂著巨大的壓力,天下官吏的俸祿,提高了三成!

新商稅收不到銀子,就要從國庫或內帑出。

「新商稅算出來了?」

大臣們眼楮發直,目光落在韓文身上。

嚴成錦心氣浮動,新商稅收不上來銀子,朝廷面臨廢除加薪的抉擇。

變制,能不能成,就看這一遭了。

韓文悵然長嘆,半天不說話,弘治皇帝不由提醒他一句︰「韓卿家?」

韓文卻噗通一聲跪下︰「臣……有不宥之罪!」

弘治皇帝臉色微微一變,朕給天下官吏發的三成俸祿,全都打水漂了?

李東陽疑惑︰「難道……一萬兩也沒有?」

新商法的推行,沒有先例可以借鑒,故而無從推測。

所以,諸如李東陽和劉健等人,也不知到底能收多少銀子。

見情況不妙,嚴成錦已經掏出了免死金牌。

韓文面色慚愧,高聲︰「新商稅,入京倉稅銀,一百零八萬三千四百兩銀!」

弘治皇帝心跳慢了一拍,嚇得手腳生寒。

可下一刻。

一股暖意從胸腔蔓延而出,席卷全身,他直勾勾的看著韓文,因為太過震驚,以至于沒反應過來…

李東陽等人,如墜入冰窖般,最先感受到的,不是喜悅,而是震驚!

嚴成錦默默地,把免死金牌收回懷中,期間沒有任何人發現。

「怎麼……怎麼會有這麼多銀子?」

弘治皇帝呢喃,一副「我這麼有錢,我怎麼不知道」的樣子,痴呆半天,沒反應過來。

秋糧收上來的,包括米面、絲絹、稅銀等,全部換成銀子,大概有兩千多萬兩銀子。

一百多萬兩銀子,比秋糧不算多。

但,比往年收上來的商稅,如隔天塹。

大明的商稅,從來沒收上來這麼多銀子。

韓文低著頭,悲聲︰「臣這幾日,也在想,還特意去了良鄉一趟,如今終于想明白了,根結在良鄉。

江南和西北的商人,來良鄉采購,需要雇用馬車和伙計,若空跑一趟,要花許多銀子,故而,商人來良鄉時,帶來異地的貨物,回去,又帶走良鄉的貨物,一來一回,稅關就收到了銀子!」

嚴成錦覺得,韓文說得不對,或者說不全。

良鄉刺激大明商業,和絲綢之路的繁榮,萬殊一轍。

弗朗機和大食人,喜歡大明的絲綢、茶業、瓷器等,所以,商人就帶上了絲綢等商品,去各國販賣。

一帶一路,一來一回,絲綢之路繁榮起來。

而在大明,

士紳喜歡良鄉的單筒望遠鏡、羽絨被、羽絨內衣、熱水囊等,就刺激了商人的活動,同絲綢之路一樣。

良鄉作為大明的義鳥,作用就在這里。

商人走不走商,在于價值,賺到的銀子,比繳納的稅賦多,便樂意走商。

弘治皇帝眉頭深蹙︰「朕還是想不明白,和良鄉有何關系?」

「臣……臣恐怕,也說不明白。」韓文慚愧。

嚴成錦覺得,經濟跟陛下解釋不清楚,不打算在堂上分析,「陛下,良鄉的旅游業?」

「陛下,臣認為,奇遇屋該取締。」

「對,臣也認為該取締!」

壽寧侯和建昌伯一本正經道。

「……」嚴成錦。

好久沒在這兄弟兩身上賺銀子了,要不……再從這兄弟倆身上撈點銀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