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這算是17世紀版的‘全裝輕型火炮’了吧?」白白胖胖的王曉輝站在「有光」號船頭,看著正在被鋼索緩緩吊落的拿破侖炮,不由得嘖嘖幾聲,搖著頭露出了壞笑。

「得了吧,你個陸軍懂什麼?」一身筆挺白色制服的「有光」號艦長穆龍城在旁邊撇了這貨一眼。

「嗨嗨,我說,咱現在可是聯合指揮部的參謀長,海陸兼容型的,也算海軍的一份子好不好?」王曉輝這下不滿了。

「雙向插頭。」穆龍城嘴里小聲嘟囔一句

王曉輝之前當然是陸軍一員,但是此君在海事上的理論水平同樣不低風帆嘴炮黨。後來由于跑杭州的運輸船隊缺人,所以他就臨時頂了幾次班。這麼一來二去的,這貨居然在大辦公室那幫人眼里混了個「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印象出來。

然後忽忽悠悠的,他就成了前不久新成立的聯合作戰指揮部的參謀長,負責制定即將到來的福建沿海剿匪戰的作戰計劃

而作為當前的最重要的軍備工作,「有光號」的 裝工程是在台風過境後的第一時間展開的。這麼做不但有現實壓力︰ 裝工程完成得越快,留給海軍熟悉的時間就越長。而另外一方面則有點悲壯了︰陳有光老哥就是因為操心 裝工作而死的,所以這活要盡快完工,以慰故人。

有光號的建造工作,其實早在四個多月以前就開始了。但是因為有光號實際上是一艘驗證艦的緣故,所以有些關于理論方面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就導致了建造進度的延後。當那幾艘小型的「驅逐艦」已經在海面上硬懟鄭芝龍時候,有光號還在船塢里趴窩呢。

最終,一切的分歧都在驅逐艦們帶回來鸕鶿島海戰的第一手實戰資料之後,煙消雲散了。

根據當時的戰況和事後測量,經過後世工業設備加工後的12磅拿破侖炮,是完全有能力在1000米距離上打破福船艙板,並且在500米距離內穿透敵船的。

也就是說,事實證明哪怕是鄭芝龍的座艦,同樣是缺乏船肋,單層船板的老式福船結構︰弧形彈道的鐵球,只要角度合適,就可以在500米內保證穿透艙板和底板,造成船只進水。這個效果在1000米內同樣有效,只不過概率低一點而已。

實戰是檢驗理論的最佳方式。現在答案既然已經揭曉,那麼關于有光號的最終艦炮配置也就有了定論︰不需要安裝少量更大口徑的艦炮,盡可能多地布置12磅炮就好。

有光號是一艘400噸級的機帆炮艦,當初建造這一級艦艇的初衷,就是為了對付以鄭芝龍為首的中式海盜們。而這艘船一直未能 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艦炮布局一直有爭論︰全12磅拿破侖炮和更大口徑火炮之間的爭論。

現在爭論終于沒了︰「全裝輕型火炮」派獲得了最後勝利

1906年2月下水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列艦︰它是第一艘安裝蒸汽輪機的主力艦,航速達到了驚人的21節。

然而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無畏」號除了一些對付魚雷艇的小口徑速射炮以外,只裝備了10門12英寸主炮,完全沒有中等口徑的火炮。

這就造成了「無畏」號的遠程大口徑火力比其他戰列艦強一倍半;火炮射擊指揮儀確保它的這些大口徑火炮在最大射程上仍有較高的命中率。

正是由于這項獨特的「全裝甲重型火炮」布局,使得「無畏」號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成為了這之後全球建造的150艘現代戰列艦的代名詞。

而某些穿越眾附庸風雅提出來的「全輕型火炮」布局,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借鑒了無畏艦的設計思路︰全部的甲板空間都留給12磅拿破侖炮,不再安排小口徑副炮所有近距離內副炮的工作都交由火槍來完成。

這種艦炮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穿越者的火力優勢和觀瞄,射速優勢。但是這種布局同樣有缺陷︰有光號的假想敵只能是開著福船廣船的中式海盜們,遇到歐洲船就啃不動了

有光號船長44米,寬7.5米,船型和之前那幾艘飛剪艏,流線型的驅逐艦區別不大,只不過噸位放大到了400噸。而有光號這種程度的戰船,在歐洲那邊只能算是4等艦,噸位太小。

17世紀正是大航海時代如火如荼的時候,歐洲人在船舶領域已經將其他民族遠遠拋在了身後。凡是能跨越大洋來到東亞的歐式船,哪怕是純粹的商船,在船體結構上也遠遠勝于單層船板的中式船︰沒有厚厚的船殼和船肋,航海家們早就在風暴中喂魚了。

而在這幫歐洲人的老巢,強大的戰艦正在層出不窮的出現在海面上。即便是遠在30年前的無敵艦隊大海戰,以凱旋號和聖胡安號為首的英西兩國艦隊里,已經有了多艘1000噸級的加里昂式戰艦。這些戰艦厚厚的橡木船殼和船肋,就更不是有光號上的12磅炮能輕易擊穿的了。

于是,有光號在確定了艦炮布局的同時,也把自己的檔次明確了下來︰只打海盜。

在確定了艦炮布局後, 裝工作就正式開始了。

這個時代的艦艇 裝和後世可不一樣。後世那些戰列艦,動輒就要半年的時間 裝幾百噸重量的炮座和15寸大炮不是那麼容易安上去的。

而有光號的 裝滿打滿算只用了5天時間。

 裝很簡單︰首先是將一套煤氣動力系統安裝在船尾的輪機艙。由于有光號的排水量只有400噸,所以這里用不著將船殼先弄下水再安裝輪機。

船廠的做法是直接在船架上吊裝設備。

當煤氣爐,發動機,螺旋槳,還有一座小鍋爐都吊進艉艙以後,以喬正泰為首的工程師們用了兩天時間,就將這一套體積不大的輪機系統全數運轉了起來。

試車完畢後,船舶下水。下一步就是往已經設計好的炮位上吊裝拿破侖炮。

有光號的甲板上一共設置了10個炮位。

炮位全部集中在船只中線,被布置在甲板正中的船樓分隔開來,前後各5門。炮位是360度底盤轉向設計,頭頂有收放式雨棚。

為了最大限度節省甲板空間,有光號的炮位上這次並沒有安裝佔地面積很大的圓形滑軌,而是用炮井取代。

炮井的位置就在炮位下方,是由鋼鐵加強筋和滑軌系統組成。當頭頂的火炮發射以後,巨大的後坐力就會順著鋼索和滑軌系統傳遞下來,這時候滑軌間安放的阻鐵就會象電梯一樣被強行升起,以便消耗掉火炮的後坐力。

炮井是極其先進的系統,它可以完全抵消艦炮的後坐力,使得炮組在急速射時無需再一次調整炮位︰環形滑軌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而且炮井的存在,還減少了炮組人員的數量。通常來說,一個陸地拿破侖炮小組,標準的炮組人數應該是68人。

人數多的原因就是重量︰無論是行軍還是放列,射擊,炮組人員都需要隨時合作移動火炮沉重的駐鋤,並且在身後的彈藥車之間來回移動。

而現在有這套系統後,有光號上的炮組人員頓時就變成了3+1組合。3人在甲板上負責一系列簡化後的射擊程序,而炮井中的成員則負責替補和往頭頂輸送彈藥。

總之,解決了後坐力,甲板上就可以變得簡潔和整齊。所有炮位在指揮樓上的步話機和高音喇叭指揮下,不但可以齊射,還可以分成2組分別射擊不同的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敵方的中式船能突進到有光號300米範圍內除非敵船數量很多。然而穿越勢力的船只,速度從來都不是問題,更何況還有逆天的螺旋槳來解決逆風問題,所以,敵人是無法擺出包圍陣型的。

作為最大限度堆積火炮的代價,有光號也有弱點︰桅桿。船上只有高度一般的主桅和前桅,沒有後桅。這種設計,就預示著有光號是一艘相當重視燃料,輪機和風帆利用率幾乎持平的機帆船。

要知道,之前那幾艘驅逐艦,在大部分時間里是用不到螺旋槳的。而有光號不一樣︰底艙大批的設備燃料和甲板上的武備,再加上減少的桅桿,使得有光號的順風巡航速度只能保持在8節左右,而如果開動輪機的話,船速最高只能達到14節。

當然,這個速度足夠用了,還是那句話,現在是17世紀

包括指揮樓里的電子儀器,機槍巢,以及輔助操縱船帆升降的馬達系統在內,有光號所有的 裝工程,在船廠大批工人24小時不停的努力下,只用了5天時間便全部結束。

現在的時間就很寬裕了︰海軍接手新船後,至少能有1020天的時間用來磨合和訓練。而王曉輝這些人,也可以放下顧慮,正式以有光號為核心旗艦,設計剿滅海盜的方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