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薛余坐上了開往家鄉的列車。

列車上,臥鋪車廂內一位92歲的老方丈戴著白手套幫女青年把脈。

列車車箱里,一位列車員高舉一塊印有「放像車廂」幾個字的牌子走過,放像車廂即電視車廂。電視機還沒普及,為增加鐵路收入而專設放像車廂。

這一年是中國鐵路客運史上特別值得記憶的一年。

從今年的春運開始,鐵路取消「以棚代客」的做法,也就是說中國鐵路從此結束了用「悶罐子車」運載旅客的歷史。

「以棚代客」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將用于裝貨物、牲畜的棚車用來運送旅客,棚車上無廁所、無水、無窗戶。

薛余在路過餐車的時候,發現一個年輕人在餐車里,用磁卡打電話。

磁卡一般人還真不認得,偏偏薛余在哥哥的信中,知道了電話磁卡的事情。

磁卡電話是中國原郵電部在90年代初期,從日本引進的一種公用通信手段,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國打電話難的問題。

隨著通信設備的發展,不久,它便被手機取代了。

路過幾個臥鋪車廂的過道里,都站滿了做運動鍛煉身體的人們。

回到座位上,听到身邊一位年輕人和一位老年人閑聊。

听他們的口音,都是家鄉人。

「我內時候,夏宮里面有人工浪,我就當時就能游一口氣!悶著頭能游多遠全憑肺活量!

我悶著頭就游!在大池子里!結果到頭了一看在最深處!差點沒淹死我!幸虧一個好心人!把我救了!是個男的!大概30歲左右吧!長啥樣也忘了!沒有內個好心人,也許我就掛了!」

後來他說的話,薛余听出來了,這是位通訊員。

他講了一件事情,引起了薛余的注意︰

有一次,我到一家油田拍照,回來路過一個小車站,那是京沈線上的一個小站。

我在那兒等火車,旁邊坐了一個老工人。

我倆便坐在道邊地上嘮嗑,我問︰

「師傅你干什麼的?」他說︰

「我就是這兒的鐵路工人。」

接下來他問我︰

「你要出門?」我說︰

「出去采訪。師傅,你家住哪兒啊?」他說︰

「你看,鐵道旁邊那些平房就是我家。」我說︰

「你家離鐵路太近了,你也睡不好覺啊。」

他笑著說︰

「這些年都習慣啦!」我說︰

「那你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

「現在不是特別好,單位解體了,我們都下崗了。當年可不得了!我晚上睡覺,火車是從山海關往東北開,還是從東北往山海關內開,我都能听出來的!從山海關往東北來的,聲音‘嘩啦嘩啦’的一听就是空車。從咱東北往出開的車都是‘轟隆轟隆’的,那動靜一听就知道不是拉著煤就是拉著木材,再就是鋼鐵,往全國各地運。」

老師傅說起這些,開始情緒不太好,當講到東北為了國家做貢獻時,說東北又產木頭又產煤又產鋼鐵的,就興奮起來了。

老師傅的話,真感動了我,他樸素的情感和話語我能記一輩子。

薛余听他跟旁邊的人講了很久,很入迷。

那位老人說︰

「我們那地方在矸子山上撿煤的婦女,帶著飯,撿一噸煤才30 塊錢,一個人干兩天兩夜也撿不到一噸煤。那麼艱苦的環境,煤灰粉對她們傷害多大,但她們樂觀、明事理。就覺得只要有活干,就高興」

那位通訊員說︰」我很尊敬這些勞動的人,我要是能拍電影,就是想讓這樣的人成為畫面的主角,我沒法兒忘記他們。建國初期國家多困難哪,東北老工業為共和國做的貢獻太大了。東北真是對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一句話不是說的好嘛︰人民不能忘記,共和國不能忘記。」

那位老人說︰

「從我父親那一輩人說起。黑吉遼就有咱中國最好的工業底子,蔣介石為了讓蘇聯把東北從嘴里吐出來,把外蒙古都給割掉了。國民黨在解放戰爭時,把最好的美械部隊,最厲害的將領派往東北,就是為了搶這塊地盤,如果東北不稀罕,誰會這麼拼命?建國那陣,一半的鋼鐵都產在東北」

年輕人感慨道︰」是呀,那代人,他們把最好的歲月、最旺盛的精力都獻給了東北老工業,獻給了共和國。有的為了國家轉型而下崗,年紀大的有困難,也沒有更多的抱怨,挺感人的。曾經有一種說法,把全中國比喻成一個大家庭,而東北,被稱為這個家庭中的長子,而中國的其他地區,就是東北的弟弟妹妹,所以常有人說「東北是共和國的長子」。

「中國搞工業化、建設現代軍隊,離不開鋼鐵。五幾年的時候,東北工業新增項目最多,一五計劃156個項目,57個放在東北,東北是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建起了重工業、軍工廠;在吉林建成了化工產業帶,把遼寧打造成鋼鐵、煤炭、機械產業的核心;其中遼寧在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中都名列前茅。」

又有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人,加入了聊天的隊伍。

年輕人說︰

「春晚小品《打氣》中,黃宏說︰我不下崗誰下崗。這個台詞被評價為刺痛了下崗東北人的心。下崗潮里,找不到別的工作,並不能全說明本身能力有問題,活該過窮日子。其實很多下崗工人都真的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實肯干的人。

一位大姐說︰」我今年36歲了,我在收費站上班。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如果下崗,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薛余忍不住說︰

「其實,36歲並不是很大吧。學點什麼還來得及!」

「哎呀,老弟。一看你就不了解大姐的難處。整天除了工作,就是圍著老公和兒子轉,哪還有一點閑心學啥呀!」

那位年輕人听了薛余說話,過來插言說︰

「听你口音,你長春人吧?我離長春不遠,听得出你說話是那的。」

見薛余點頭,他又說︰

「現在長春有幾個區,綠園區、朝陽區、寬城區、

二道區」

「還有南關區和雙陽區。」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年你們長春市,市轄區年末總人口為286.64萬人,你們能擁有省城的戶口,這可是件多麼讓人羨慕的事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