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列宁山别墅,二楼的会客室内。

穿着一身居家便装的维克托安然坐在浅棕色的沙发上,面带浅笑的看着此刻正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中年人。

中年人四十出头的样子,身材魁梧,四方脸,一双浓眉下的大眼看上去炯炯有神,只是那两道清晰的法令纹,却让他整个人看上去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感。

中年人名叫弗罗尔·罗曼诺维奇·科兹洛夫,是前任的古比雪夫州委第二书记,因其关系背景的缘故,比较受马林科夫同志的看重,六个月前,他才刚刚从古比雪夫调任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厂,并在该厂负责党务工作,而根据维克托从马林科夫那里得到的消息,此人调任列宁格勒的真正目的,是将要担任列宁格勒市的市委第二书记。

塔读小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就像当初维克托在看到那份四人名单时所做出的揣测一样,当基里琴科的名字出现在中央主席团候选人名单中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以斯大林同志为核心的莫斯科中央领导层,在有关民族政策的诸多问题上,又出现了立场的变更。

尤其是在乌克兰,考虑到过去几年里,卡冈诺维奇在那里推动的强硬民族政策,一旦基里琴科取代他,出任新一届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第一书记,那么卡冈诺维奇时期所尊奉的民族政策,势必会被全面推翻,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就相当于重塑赫鲁晓夫在乌克兰的强大影响力。

如今的赫鲁晓夫是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如果他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再次恢复的话,那么这个过去似乎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明显就要成为莫斯科领导核心中,除斯大林同志和马林科夫之外的第三号实权人物了,这一点变化影响力简直不要太大。

就像是为了印证人们的这一揣测,就在名单泄露后不久,莫斯科又传出来一个消息:赫鲁晓夫同志在新近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日常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有关联盟外交政策的所谓“三和路线”建议,直接挑战了莫洛托夫同志过去几年里所倡导的对外强硬政策。

所谓的“三和路线”,就是指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以及和平共处。很显然,这项政策是针对美国的,准确的说,针对的是联盟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具体解释一下,它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建议联盟缓和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和平相处来取代过去那种针锋相对的全面对抗,大家和平竞争,最终,由美国等西方国家自主自发的从资本主义过度到社会主义。

千万不要以为赫鲁晓夫同志所提出的这项建议是异想天开,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种右倾投降主义的思维,在国际共运的大潮中,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就像之前提到的美国共产党那样,甚至在某些拉美国家、西欧国家的共产党中,还将美苏对抗的局面归咎于苏联,认为是莫斯科所采取的左倾路线,导致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出现,美国只是被动接招而已。

毫无疑问,赫鲁晓夫所提出的这个建议,也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同样也将美苏对抗局面的出现,归咎到了联盟的身上,或者说,他是将这种局面的出现,归咎到了由莫洛托夫所领导的联盟外交机构身上,毕竟联盟的外交政策是由他们制定的。

为什么要这样评价赫鲁晓夫所提出的建议?很简单,如果美苏对抗的局面,不是由联盟来主导的,那么这种对抗的局面是否能够终结,怎么可能由联盟来决定?难道说,只要莫斯科单方面希望与美国和平相处,华盛顿就会痛痛快快的接受这项建议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是,如果联盟想要单方面结束这种对抗的局面,那么莫斯科就必须向华盛顿出让一系列的国家利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