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燕王朱棣是什么样的人?但凡学过历史的人或许都能够耳熟能详。

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自私大帝,也是一个功绩彪炳的圣君贤王。他的一生,几乎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第二个翻版。

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矛盾的综合体,后世人一旦评论到这个帝王,评论都会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有说好的,自然也有说坏的。

但眼下的皇宫大内里头,这明日后成功夺取政权的燕王朱棣,却是十分憋屈的弯腰垂首站在堂下,任由着朱允文和他的那些个心月复大臣肆意痛骂。

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自己是臣子呢。更何况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朱高煦,还在仙帝朱元章的国丧期间惹下了如此天大的麻烦,即便是燕王朱棣有心为他辩解,也会显得多多少少力不从心起来,更何况这皇宫里头,那可是大侄子朱允文的绝对主场,除了低头任由他一番痛骂,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选择了。

先不说侦破桉件的主导人并不是他燕王府的,即便这桉子由他亲自前来参与,向来只会舞刀弄枪的燕王,估计也只得两眼抓瞎。

在桉子没有弄明白之前,任何的辱骂和责难,燕王朱棣即使心中再怎么不高兴,也只得生受着。甚至心里头还微微的开始祈祷起来,毕竟大明律法有八议之说,自己的儿子朱高煦大小是个高阳郡王,身份尊贵,怎么说也是先帝朱元章的亲生孙子,不偏不倚的恰好正在八议之列!

或许自己这个大侄子朱允文发了一通脾气之后,说不定,按照往常的规矩,会网开一面也未可知!

眼下对这个爱情无法有任何掌控能力的燕王朱棣也只好抱此念想了,毕竟他也想不出任何其他的办法和招数。

果不其然,建文皇帝朱允文在痛骂了几句之后,渐渐的语气也开始慢慢变得缓和起来,也不只是有些不怎么忍心下死手还是长时间义愤填膺,让他说的有些累了,至少语气不再像先前那般的愤怒和激烈。

看了看跪在自己身边的儿子朱高煦,燕王朱棣心中微微一喜,看来自己选择默不作声不抵抗的方式应该是正确的,至少自己这个大侄子朱允文骂的累了,到后面语气也渐渐转的缓和起来,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再象征性地略施薄惩,这件事情就应该能够就此遮瞒过去!

毕竟各地的藩王,自己的那些个弟弟们,早在太祖爷在世的时候,各自在工地上也没少干各种各样的湖涂事和混账之事,但是每次被当地官员乃至锦衣卫撞破和告发之后,受罚的都是他们身边的那些个属官,各个藩王本人,一般都是象征性的略施薄惩,以堵天下悠悠众口!

这几乎都快成了多年来的惯例了,诸多皇室成员对这样的潜规则几乎都是心照不宣,反正规矩大家都懂得,该意思的还是要意思一下,至于干坏事,等风声过去了,大家该怎么乐还是怎么乐!

正所谓酒照喝,舞照跳!白天揍完刁民,晚上继续搂着美人叫!

甚至洪武皇帝朱元章还把这些个儿子们干的混账事编撰成书,以作为讥讽和训戒,但屁用也没有,这些个儿子们该混帐的还是继续混账,一个个的都摆出我勇于认错,但坚决不改的架势!

洪武年间,朱元章先后三次分封藩王,共有24个儿子和1个侄孙被封为藩王。这些人就封之后,仗着藩王的特殊身份,在封地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在朱元章亲自编撰的《御制纪非录》一书中,朱元章详细记录了这些藩王的违法乱纪行为,简单列举如下:

潭王朱梓用皮鞭活活将一名典簿打死;将护卫指挥并纪善共四人用绳绑住脚,倒悬于井中;用砖砌成围墙,让军士和老虎在里面厮杀;命宫人、老妇将大便制成弹丸,然后再让她们吃下,还问他们好不好吃,如果说好吃(也不敢说不好吃),就让她们继续吃。

秦王朱樉曾命人拿着画像到苏杭等地购买一模一样的女子,下人找不到这样的女子,他就将下人殴打致死;命人将军民家中的寡妇召入府中;到蒲城、渭南二县购买娼妓,在府中歌唱荒婬;为讨一名从杭州买来的女子欢心,府中事情大小事务均让其决断。

齐王朱榑擅自强制将士兵遗霜许配嫁人;听信谗言,杀死指挥千百户校尉等人及其家人,共计482人;在城内建假山,上面还盖上房子,专供自己游乐;封地内所有文书都必须先经过王府审阅,然后才能送往朝廷;封地内主要官员定时集中,供自己差遣发落,严重影响正常运转。

靖江王朱守谦打死千户一名,征进马军二人;鞭死陈指挥王百户二人;将云南税课司副使董时杰打死;此外还“奢纵婬佚,掠杀不辜,默于财货,豪夺暴敛,号令苛急,军民怨恣”。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虽然藩王犯下了这种种罪行,但在史料中却不见言官弹劾藩王的记载。要知道在朱元章的支持下,明朝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监管体系,言官也是明朝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连皇帝也对其无可奈何,比如说海瑞就直接骂嘉靖皇帝“嘉靖嘉靖,干干净净”。既然如此,那为何言官却从来不敢弹劾藩王呢?

其实,这与朱元章所定下的一条祖制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根据《皇明祖训》记载:

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风闻王有大故,而无实迹可验,辄以上闻者,其罪亦同。凡庶民敢有讦王之细务,以逞奸顽者,斩。徒其家属于边。

可以看出,朱元章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果藩王犯的是小错,谁敢举报就会被视为离间老朱家内部关系,将会被杀头;如果藩王犯的是大错,但你并没有真凭实据,也要被杀头;如果普通人试图揭发王府的一些琐碎事情,也会被杀头,家人还会被发配到边境。如此苛刻的条件,哪个言官还敢去弹劾藩王?可以说,你骂皇帝两句最多也就是挨一次廷杖,要是弹劾一次藩王,大概率是要掉脑袋的。

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朱元章亲手打造了一个完备的监察体系,却又把藩王放在了这个监察体系之外,为后来的藩王作乱埋下了隐患。他之所以下了这么一步“愚棋”,我感觉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其一,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朱元章认为自己的子孙是皇室成员,理所应当高人一等,不能接受其他人对他们指手画脚。其二,朱元章的特殊的成长经历。朱元章从一介布衣到大明皇帝,期间吃了很多苦,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无忧无虑的享受荣华富贵,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份溺爱,反而成为了动摇大明王朝根基的祸源。

这些个藩王干的混账事,光听听都能够让人鼻孔冒烟,但光是生气也是没用的,洪武朝的律法就没有能够治得了他们的!甚至还有专门的网开一面条例!

天下的百姓和大臣,即便再有什么心有不甘,也只得强行忍着。甚至按照专门的律法,各地百姓和官员大臣,见着亲王都必须伏地拜谒。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这个亲王再怎么混蛋,再怎么是个恶魔,哪怕你是官居一品,贵为公侯,你见着这些个藩王,都必须老老实实的趴在地上跪着,恭恭敬敬的向他请安行礼!

这就是当时的大明王法!不容任何人质疑和反驳。

而各路藩王也自然不是傻子,这是个藩王养尊处优的,为什么还要一天到晚做下这么多的混蛋事情呢?

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这些个藩王,一个个手握重兵,大权在握的充任边疆要塞,心里面自然害怕朝廷的猜忌,毕竟汉初的八王之乱,殷鉴不远犹在眼前!这些个藩王也是自然读过书的,从小受到圣贤书熏陶的他们,在朱元章身边一个个乖的跟鹌鹑似的,甚至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出什么太大的缺点,为何一到了封地上就开始为非作歹,成天不干人事呢?

说白了就是自污!

这些个藩王唯有一天到晚不能闲着,多干点混帐事!把自己的名声败坏的足够恶劣,甚至激起一定程度的民愤和怨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这些个藩王手握兵权,地位超然,没有了民众基础的藩王,即便要起兵造反,也会得不到当地百姓的主动支持!

这样一来,他们即便起兵造反,也无法就地征粮,就地征兵补充兵员更是无从谈起,毕竟他们已经把当地百姓伤害的足够深!

这种情形和局面下,一个劣迹斑斑的藩王,一个当地百姓嫉妒怨恨,人人咬牙切齿的藩王,朝廷还会担心他们造反吗?

自然是不会的!

每个藩王心里几乎都有个小算盘,这也是特殊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无奈选择!

以周王朱橚为例,这位仁兄倒是名声极佳,整天钻研医学,其他诸事一概不问,而行医的方式也惠泽了当地的百姓,为时人所称赞,说白了也是高压权力之下的无奈选择,毕竟一个最新于医学研究的亲王,政治和军事几乎是一概不懂,这样的藩王自然对朝廷也不会具有太多威胁。

而这种情形和局面下,朝廷里的皇帝,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自然也是心里门儿清,向来严苛闻名的太祖朱元章,表面上看起来愤怒异常,甚至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加申饬,但心里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只有鬼才知道了!

如今换了个皇帝,燕王朱棣心里想着,这自污的策略应该也更加好用了吧?

眼看着渐渐有些乏了的朱允文不再大声言语,自以为极有可能会将要躲过一劫的燕王朱棣稍稍松了口气,想来只要自己态度诚恳,语气姿态低下,再主动的认个错,想来皇帝这个大侄子应该就能松口了吧!?

刚准备开口向朱允文请罪之时,燕王朱棣却听到了一个愤怒的声音突然响起,寻声望去,却是太长寺卿黄子澄,只见他愤怒异常的说道:

“启奏陛下,古圣贤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高阳郡王辱杀宫女一事,已经让朝野哗然,如今整个京城,早已是民声鼎沸!若朝廷不能够给出个公正的处罚,又如何信服天下呢?

更何况宫女乃是帝王宫妃储备,岂容他人随意亵渎和染指?据刑部都察院传来的消息,高阳郡王朱高煦,因强暴未遂而愤怒杀死宫女,此行此举已经是在挑衅皇权,陛下若不能将之正法,何以令天下臣服?!万民肃然!”

刚刚准备松一口气的燕王朱棣,气得眼冒金星,若不是顾忌这个特殊的场合,真想冲上去一顿老拳直接将他揍死!

我燕王朱棣与你何冤何仇?

你做你的文臣宰相,我做我的老实藩王,大家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该多好?!何苦跳出来与某为难呢?

但心里月复诽归月复诽,燕王朱棣却不敢公然的将内心的愤怒宣之于口,只能祈祷着自己这个大侄子皇帝朱允文能够再一次心软,放过自己父子一马!

岂料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后,便有些认真的皱起眉头,一副认真的质询说道:“那么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处置呢?”

眼见皇帝朱允文亲切的征询自己意见,黄子澄顿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信任,看了看满脸憋屈的燕王朱棣,一副信心满满的骄傲抬了抬下巴,正准备开口说话,却不料被旁边的兵部尚书齐泰抢了个先。

只见兵部尚书齐泰大声的抢着开口说道:

“高阳郡王朱高煦,辱杀宫女,罪在不赦,此番诸王齐聚京师,正是需给诸位藩王做个表态的时候,曾以为将高阳郡王流放云南,正恰当其时!燕王教子无方,这才酿成大错,臣提议,削去燕王番号,命其留京思过!

如此一来既可保存它们性命,又可震慑其余诸王,正当其时也!”

本来心里就有些不痛快的燕王朱棣一听,差点没气的当场原地驾崩!

本以为黄子澄就已经不够客气了的,想不到这个兵部尚书齐泰更是招招致命!

听闻此言,燕王朱棣顿时把拳头捏得格格作响,指甲深深地嵌入了自己的手掌肉里,若是狠毒的眼光能够杀人,此刻的尚书齐泰早已被万箭穿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