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廷议

皇帝接连病休了三日,今日早朝,却看不出丝毫的病态。虽然他似乎稍稍消瘦了些,可是整个人看起来还是精神满满的样子。

“朕这几日未曾上朝,不知众卿家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禀报?”

“皇上,甄选秀女的事情,今年是不是该举行了?”

“选秀?不知爱卿指的是要大选,小选,还是内选?”

大选是在全国大规模挑选美貌的女子参选秀女,十年一次,主要是入宫做宫女,替换超龄的宫女出宫,有些也许会得到帝王宠信,甚至生下一男半女的,一朝荣华,鸡犬升天。当然大选许多时候也同时包括了小选和内选。

小选,由各地富户商贾,乡绅富豪,各级官员,或者送上自己女子,或者送上身家清白,美丽出众的女子入京参选,五年一次。中选的可入宫做女官,或者品阶较低的夫人,一级级上升,或者成为娘娘,或者成为内宫中掌权的女官,得到诰命。

内选,则是由异姓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中选送适龄未婚女子,在其中挑选合乎条件的入宫选秀,这些女子一旦选中,通常都是高阶的夫人或直接成为娘娘。

小选或者内选即使是落选的女子,也大多会被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们搜罗去娶进门。

圣德皇帝素来不喜,对于用来充实后宫的所谓十年一大选,五年一小选,三年一次内选的规矩先来是视若无睹,不屑一顾。

而今天令所有人感到惊讶的是:皇帝居然接茬了,而且看起来似乎颇有兴趣的样子。

难道前先时候内宫传出的皇帝转性的传言是真的了?顿时家中有待嫁女儿或者妹妹的大臣们,心中不觉都有些蠢蠢欲动了。一些为朝廷分忧的

当下王湛大喜过望,索性得寸进尺道:

“自皇上登基,只有过一次大选,内选也不过只有几次而已,实在,老臣觉得,这次不妨大选和小选一起举行,替换后宫中年老的宫女,也可以充实后宫,选出合适人选,侍奉皇上……”

“此言差矣!”王湛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清朗的声音给打断了,正是林文岳的得意门生崔御史,为人向来以敢言闻名。

“皇上向来洁身自好,不喜勤于政事,可为万世表率。何必学那些前朝的荒诞故事,把时间精力耗费在女人身上?”

“选新妃子自然也是为皇家开枝散叶,延续龙脉。这是多么正经的事,怎么可以说是荒诞呢?”

王湛的一个亲信也站出来出话,谁知这却激怒了崔御史的上司御史中丞。

“若说过去,这么说话倒也无可厚非。可如今贵妃娘娘已经为皇上诞下继承人,时间尚远不到一年,你们就要劝皇上纳新妃选秀女,这个理由如何说得通?”

御史中丞愤愤不平,似乎别人要陷皇上于无情不义一般。

“好了,各位都是朝廷的肱股之臣,选秀此类小事,自有内廷总管主持,各位就不必为此操心,为此争论了。”

他的言下之意是:你们都是朝廷的重臣,心思放在国事上就好了,选秀女这类朕的私事,就用不着你们来管。

每个人心中都清楚知道,皇帝不喜欢这些臣子过问他的私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了,可是偏偏许多臣子们就是不肯吸取教训。只要有人挑起来话题,就有许多人由不得跳起来。实在是因为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他每天吃什么喝什么,有其实睡在哪里,都关系着整个朝堂势力的分配变化均衡,国事家事哪里分得那么清楚。

当下,皇帝的此话一出,各位参与辩论的大臣们都诺诺称是,讪讪地各自退下。

王湛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张了张嘴,还是不剩下的话吞了下去。

不过,比起以往皇帝的直接拒绝,这次却只是把选秀女的事情推到大内总管身上,看来这一次不是一点没有希望的。

毕竟,大内的事情,即便他做不了主,也不是全然没有发言权的。

他的女儿,可不正是主管整个后宫的皇后殿下。

李昊天有点恨铁不成钢地看看王湛,再看了一眼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林文岳。

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看看人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向来不用自己亲自出马,自然有人替他分忧解难,真正是收缩自如,长袖善舞,哪里用得自己去争得脸红脖子粗自讨没趣。

左相林文岳双手捧着象牙朝笏,向前迈了一步,不急不缓地禀道:

“皇上,这几日各国使臣都已经到了京城。哈努儿国的议和特使也下榻驿馆区。不知这和谈主导方向如何,请皇上明示。”

林文岳似乎没有注意到皇帝的眼神,自然而然地掉转了话题。

“这有什么可以议的?哈努儿国那外蛮未开化之国,让他们纳贡称臣,双方休兵,互不功伐即可。”

王湛素来就有很多金盛朝人的自大心理,还有些文人的迂腐,自视为天朝文明之国,颇看不起其他周边各国。哪怕在战场上讨不到对方便宜,也全当作不小心被狗咬。

林文岳对于他的此类言论向来是不屑于反驳的,可是他也明白在朝廷中和王湛持同类看法的不在少数,此时是和谈的关键时刻,绝不能任由王湛混乱皇帝的意识:

“两国战事边疆的不分胜负,哈努儿当朝的大汗王和那手握兵权的金刀王爷都非等闲之人,如何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难道王大人是想要让和谈崩裂吗?”。

“谈蹦了又如何?大不了再打一仗!再说了,我们不能为了达成和谈,就地接受对方的苛刻条件,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吧?”

“臣以为王大人此议万万不可!”

翰林院翰林林子然缓步走出两班朝臣的行列,朗声道。

怎么,上阵父子兵吗?

林子然也不顾王湛牛眼圆瞪,直直地瞅着他,径自手握象牙朝笏,侃侃而谈:

“微臣以为,议和自然要求成,只是对于和谈的条件,我们自己要先有个底线。最好是能够找到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法,而又能最好能保证长久的和平。我国不必损失太多,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问题,是最好不过的了。”

“爱卿以为,什么条件,是双方都能够接受,又可保证长久和平呢?”

“和亲。”

林子然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和亲?”李昊天顿时来了兴致。

“我当林翰林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好方法呢!和亲也不过是前朝故事,最多不过维持一二十年的和平,只怕算不得维持长久和平吧!”

一名大臣出言讽刺道。林子然一看,是一名王湛一党的老臣,当下不以为然地回道:

“前朝故事,今朝未必不可用。若不成功,大不了我朝只是损失一名女子而已,若成功,却是可以一箭双雕。”

“哦,这个一箭双雕如何讲?”

李昊天的兴趣此时是越来越浓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