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87章 董卓一死,天下要更亂了

大家商議一番,最終認為徐州的態度應當是不支持不反對。

實際上這個結果是基于袁術、公孫瓚聯盟帶來的壓力所產生的,否則眾人肯定以反對為主。

當然這個結果也符合曹昂的計劃,對待袁紹虛與委蛇,然後上房抽屜。

對于今日的議題,眾人也沒有刻意瞞著底下人,于是這件事便持續發酵,不少人上書談論此事。

當然大部人的態度都是反對,而且很是激烈,讓曹昂一時愕然。

袁紹乃是士族領袖,大家難道不支持袁紹嗎?

曹昂之所以放任此事發酵,甚至將此事大張旗鼓地討論,其主要目的並不是尋求一個結果,而是試探一下徐州世家對袁紹的態度。

實際上不管眾人反對與否,曹昂早有決斷。

袁家四世三公,根植中原百年,數代人廣結善緣,左右交好,以致門生故交無數,其勢力到底有多大,怕是沒人清楚。

曹昂也擔心袁家對徐州的影響力,畢竟官渡戰時,曹操這邊寫給袁紹的通敵信整整一箱子,曹昂也頗為忌憚。

現在看來,倒是曹昂多慮了。

袁家的根基在豫州,發展方向在兗州、冀州,而對徐州這種較為偏僻之地,影響則差了許多。

實際上北方士大夫主要分為三大派系,河北、河南和關西,河北、河南兩派先後利用袁、曹之戰,曹魏世子之立等事件斗得不亦樂乎,而青州、徐州士大夫卻根本插不上手。

這個結果讓曹昂很高興,若是徐州士族,人人支持袁紹,那曹昂哪怕冒著公孫瓚、袁術兩面夾擊的風險,也得先把袁紹給消滅了。

事定之後,曹昂讓陳琳替他回信一封,上書給劉陔。

在信中,曹昂名義上承認劉陔的監國地位,但同時要求,一旦除掉董卓,劉陔必須除掉名號,還政于天子。

至于劉陔封曹昂的大司馬一職,曹昂並未接受,委婉推月兌了。

承認劉陔的監國地位是給袁紹一個態度,讓袁紹在廢立天子的道路上大步向前邁;而後面拒絕受職的做法,則是給天下人一個態度,我曹昂與袁紹合作乃是一心為國,不是反賊。

表明態度之後,曹昂便不再插手此事。

事情進行到這一步,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再胡亂插手,便是畫蛇添足了。

不過這件事並不算完,因為到六月初,袁紹擁立監國風波還未過去,從長安傳來了消息,董卓死了。

如歷史上那般,以司徒王允為首的並州士大夫背叛了與董卓的聯盟,聯合並州軍閥呂布,于朝會之時,誅殺了董卓。

董卓太自信了,也太信任並州人,最終陰溝里翻了船。

曹昂大喜過望,不是因為董卓的死,而是董卓身死,袁紹擁立監國的理由便站不住腳,也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不管袁紹如何安排劉陔,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一個兩難的地界。

留下劉陔,肯定會讓天下人聲討,可廢了劉陔,袁紹之前的苦心經營都成了笑話,不管他如何選擇,其聲望都將跌入谷底。

這樣的結果對于曹昂來說,堪稱完美。

曹昂為了撇清和袁紹擁立之事的牽扯,也為了表明自己的忠誠,立刻讓人上書一封,請求天子還于舊都洛陽。

同時曹昂還自請前往朝廷就職。

曹昂秉持著一個理念,事情怎麼辦另說,態度問題很重要。

曹昂上表朝廷,請求歸京,倒是讓一眾屬下吃了一驚。在眾人看來,朝廷已經落入王允手中,這個時候歸京,可不是好事。

于是眾人紛紛勸諫,曹昂卻是不听,而且又連上了三道請求前往朝廷的奏疏,一副一心要回朝的模樣。

曹昂的表現,連袁熒都有些懵,私底下還詢問曹昂,他們一家是否要回洛陽了。

曹昂听了,不由得笑道︰「葳蕤且在彭城放心住著,咱家怕是很多年都不會離開彭城。」

袁熒卻是不懂了。

「那夫君如何一直上書朝廷,請求回朝。」

「董卓死了,諸侯討董的理由便沒了,這時候我若是不回朝,不是向外人表明,我有在外割據之心。」

曹昂直到最近才明白,為什麼歷史上李傕、郭氾控制了獻帝四年,可關東諸侯卻沒有反應,別說討伐,甚至都當作不存在,不管不問。

大家起兵討董,是為了割據;而不起兵討伐二人,也是為了割據。

亂國之臣不在,他們如何名正言順地在地方行割據之事。

「那夫君又為何說多年不會離開彭城?」

「我要回朝,可不是我說了算,也不是劉協說了算,而是現在掌控朝政的王允說了算。葳蕤覺得,王允會讓我回朝,跟他搶權?」

王允這個人,素性剛愎,矜己陵人,果于殺戮,有小算盤而無大謀略,過于玩弄權術,貪權而又不能弄權,不堪大用。

指望他跟曹昂分權,還不如指望老母豬上樹。

袁熒其實很聰慧,只是不了解政事,听到曹昂之言,她也明白過來。

不過袁熒卻另有看法。

「如此董卓身死,朝廷皆為王允所控,各地諸侯勢大難制。今夫君自請入朝,若是王允故意允了此事,然後于朝中挾制夫君,以平各地,那又如何?」

「葳蕤多慮了,若是王允有這個本事,我真高看他一眼。」

袁熒不知道丈夫為什麼如何不屑于王允,以王允除掉董卓的手段,未必不能做出這種事,到時候曹昂真回了洛陽,便要受制于人了。

眼看袁熒不解,曹昂便跟妻子解釋道︰「根據從長安傳來的消息,董卓死後,王允和呂布一同掌權,可權利盡在王允手中。

呂布建議王允盡殺董卓部曲,王允不同意;呂布建議王允將收繳的董卓財物賜給朝中的大臣和軍中將校,王允還是不同意。

王允和呂布的性格我都熟悉,都是剛愎自用的人,二人怕是尿不到一壺里啊,時間一長,必然生事。

除此之外,王允不赦董卓舊部,又要將各軍罷黜,還要打開諸關引關東之兵西進。葳蕤覺得,你若是董卓舊部,你會怎麼做?」

袁熒一時愕然。

「此取死之道也!」

曹昂點點頭,喟然長嘆曰︰「董卓一死,天下要更亂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