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七章︰定了

听到張洛答應下來。

康教諭點頭說道︰

「如今縣學衰微。」

「肯讀書的人都沒有幾個。」

「與其讓那些人佔了位置。」

「不如多幫助些肯讀書的平常人家。」

「你到縣學里來讀書只管放寬心。」

「五天的吃住都有縣學負責。」

「你只管放心讀書即可。」

張洛心里有些感動。

康教諭不光是個正直的官員。

更是是個接地氣,懂得民間需求的好官。

平常人家讀書。

比較怕光讀書吃不飽飯。

也怕縣里開銷太大。

吃住都消費不起。

康教諭考慮的周全。

還給想讀書的人準備了宿舍和伙食。

說好了到縣里讀書的事情。

張洛心里對下派御史的事放心不下。

試探著向康教諭問道︰

「康教諭,此次朝廷下派御史清軍的事。」

「能否和學生詳細說說?」

康教諭看著張洛說道︰

「我忘了,你也是衛所出來的。」

「擔心這事也是正常。」

「不過我也只是在京報上大致看了幾眼。」

「待我下回去縣衙給你記下來。」

「下次你來縣學讀書就能看了。」

張洛沒料到康教諭這麼痛快。

但他也擔憂的說道︰

「京報里的東西抄送給我合適嗎?」

康教諭立馬坐正身子說道︰

「太祖皇帝有言,官與百姓需知法而。」

「朝廷的法令,百姓們需要了解。」

「大明才能繁榮昌盛啊。」

「朝廷的法令既然出了。」

「就要人天下人都知道。」

「現今這些欺上瞞下的官吏。」

「要是在國朝之初早就被滿門抄斬了。」

說的好!

康教諭說的越多。

張洛就對他更加佩服。

當然康教諭願意抄送京報里的公文。

張洛是非常感謝的。

這事關系到鎮海衛的存亡。

張洛得詳細了解才行。

接著康教諭又考了會張洛的功課。

發現張洛對于四書基本上都能記得。

朱子的一些注釋也能略知一二。

康教諭對張洛更加欣賞了。

覺著張洛實在是個有天賦的人。

看著張洛身穿一身白衣布衫。

康教諭沉氣說道︰

「我家雖在大明舊都。」

「但也是寒門出生。」

「平苦人家讀書是何等的困難。」

「縣里的學官都忙于自身官事。」

「對于縣學更是少加管理。」

「以此讓縣學落魄了。」

「也怪不得大多人都願意去泉州學堂。」

「本官做為一縣教諭。」

「誓要復興縣學。」

「你這些日子靜下心來好好讀書。」

「明年考過縣試,要是能把書讀好。」

「二,三年里說不準就能過了童試。」

這不是康教諭看不上張洛。

以張洛目前的讀書進度。

將全部朱子注釋讀通。

起碼需要一年多的時間。

還有再讀一本五經。

這些加起來,三年都算快的了。

像吳秀才那般苦讀熬成半白才是常態。

康教諭接著從邊上拿來一本筆記。

交到張洛手里說道︰

「這是我這些年讀書作的一些四書注記。」

「你帶回去好生解讀。」

「等到下回來縣學上課。」

「我會再考考你。」

張洛趕忙戰起身子。

這算的上老師對親傳弟子的待遇了。

他連忙對康教諭行禮道︰

「多謝老師……」

康教諭雀一把扶住張洛說道︰

「我是一縣教諭。」

「若是收你為徒。」

「今後你若過了童試成為生員。」

「別人豈不是可以告我包庇之責?」

「教諭本就承擔一縣教化。」

「幫助你讀好書,是本官分內之事。」

「切莫把我當做你的師傅。」

「你要真感謝我,可還記得別的名文?」

「可以再背給我听听。」

張洛想了一會。

自己穿越前都快大學畢業了。

中學學一些詩詞都忘的差不多了。

只能生硬的背了些李杜的古詩給康教諭。

沒想到康教諭也听的入神。

讓張洛連背了好幾遍。

才讓張洛停下喘了口氣。

當然接收了。

可惜張洛已經過了學習巔峰的時候了。

要是在高中的時候穿越了。

怎麼著初始都能有個七八級。

這一次新技能新計算的方式。

讓張洛看到了系統更加智能的一面。

能根據主人的現狀計算初始等級。

如果能再解鎖些張洛穿越前學過的技能。

那麼就會有更多的高等級技能了。

像是數學啊,物理化啊。

哪些需要什麼地點才能解鎖呢?

明代應該沒有科研所吧。

文考技能幾乎包括了整個文學大類。

像是詩詞,歌劇,還有古文都在里面。

明朝的文學和政事已經分的很細致了。

在唐宋時有時會出現政文雙通的大才。

像杜甫那些的大詩人也做過官。

文政兩不分離的。

自元朝時,文學整體出現了衰退的現實。

開始逐漸平民化。

一些基于世俗的文人開始出現。

慢慢的開始越來越多的文人。

不再關注朝局政治。

成為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家。

像是江南四大才子里,最出名的唐寅唐伯虎就沒做過官。

但在民間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在二十一世紀唐伯虎的畫都能賣上天文數字。

在明朝百姓們對于有名的文人。

似乎有著一種熱捧的態度。

百姓,士紳乃至皇親國戚。

都願意為他們出銀買單。

文考技能要是等級高了。

不管是賺銀子還是走科舉。

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不行的話大不了自己也賣畫去。

張洛收起了雜亂的心思。

刷等級不能急于一時。

要慢慢來,眼下最重要的。

還是那件御史下放之事。

現在朝堂已經把御史派下來了。

人已經上路了。

這是皇帝下的旨意。

不是張洛一個軍戶能左右的。

接著就是族譜上寫著一個姓柳的書吏。

雖然五世祖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但張洛還是向康教諭打听起縣衙里的書吏來。

康教諭眯著眼想了一陣說道︰

「縣衙里姓柳的書吏只有一位。」

「今年七十好幾了在戶房當書吏。」

「老師真的听過?」

雖然張洛沒有成為康教諭的弟子。

但張洛還是以老師的稱呼叫道。

康教諭說道︰

「這人縣衙里的人都知道。」

「和東山村胡氏交情匪淺。」

「縣里負責收私斗罰銀的劉書吏是他的義子。」

「前些個月你們鎮海衛是不是在械斗中打贏了東山村?」

「他們父子兩性格毒辣。」

「你們得當心些才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