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57、逮住一個偷糞賊

姬際可所創的心意**拳後名形意拳經其門人豐富完善,已成為我國重要拳種之一,流傳于海內外。舒殘顎

後來,形意拳逐漸衍化成三大流派,內容也不斷豐富。第一是山西派,代表人物是山西祁縣人戴龍邦。第二是河北派,代表人物是李洛能。李洛能是河北深縣人,以經商為主,拜戴龍邦次子戴文勛為師,苦學十年,人稱「神拳李」,回到河北原籍後傳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第三是河南派,代表人物是戴龍邦的師兄弟馬學禮。馬學禮是河南洛陽人,回族。河南派形意拳的開山祖師。馬學禮年少時曾習查拳,得知姬際可「神拳」拳法的神妙,但因為姬傳藝十分保守,故馬假裝啞巴,混入姬家作僕人。偷學其武功三年。一次練拳時被姬發覺。馬雙膝跪地,並自述來歷及偷拳經過。姬嘉許其志,並把其拳法的要訣悉數傳授。馬成為姬氏武術的真傳弟子。但根據,馬學禮作《心意**拳序》雲︰「獨我姬公,名際可,字隆鳳……後授余師曹繼武先生于秋浦。」河南馬學禮亦曹氏弟子。山西戴龍邦于池州拜曹繼武為師時,曹自稱為「南山鄭氏」。馬學禮藝成後回河南。由于當時清統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令回漢兩族矛盾不斷。所以回族的心意**拳不授武與漢人,「非吾門穆斯林弟子,寧可失傳,也不亂傳」,只傳給回民。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實戰的技擊效果。

形意拳基本屬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動物的捕食及自衛動作而成,即所謂「象形而取意」,如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鳥台、鷹、熊、等等。山西、河北兩派多用梢節(拳掌),河南派更注意發揮中節、根節的作用,多以肘膝和肩胯擊敵。

形意拳雄渾質樸,動作簡練實用,整齊劃一,講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單練式,一個動作左右互換,來回走趟。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一個動作可重復演練達數萬次之多。一旦遇敵,在速度、力量、準確性方面均可達到驚人的進步宄。

在技擊原則上,形意拳主張後發先至,搶佔中門。拳譜說︰「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練拳時無人似有人,交手時有人似無人」。在交手時,則要求「遇敵猶如火燒身,硬打硬進無遮攔」,「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戰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意思是敵人打來,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須致命一擊,便可取勝。有的形意高手常常是一拳即將強敵打飛(如李洛能、郭雲深),乃至一拳將強敵擊斃(如李存義、馬學禮的外甥馬三元)。所以形意拳門規甚嚴,不準輕易與人交手。河南派形意規定︰凡忤逆不孝者,貪財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貪酒者,概不得收為弟子;凡練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須忍讓,也不準在街頭賣藝。

李存義又听說了鏢局的鼻祖應該是以山西戴家為核心的反清復明人士,他們打著保護商家的鏢局旗號,其實為了護送反清的龐大資金。

在山西的鏢局中最著名的當屬祁縣戴家的廣盛鏢局了。戴氏家族是祁縣的名門望族,戴家祖上本是明朝的官宦人家,明亡後戴家後人不再做官而轉為經商,家業依舊興旺希。

戴家作為明朝的官宦人家,自然富甲一方。清兵入關後,因受當時滿漢情緒對立的影響,應晉商所邀,成立了自己的鏢局,打著「以文會友」的幌子,廣交天下反清復明義士,與顧炎武、傅山共謀反清大事。但隨著清廷政權的逐步穩定,復明的希望也逐漸破滅了。到了乾隆年間,戴家鏢局的掌門人戴龍邦有緣得到了在江湖上失落了多年的「心意拳」秘笈,于是開始潛心修練,不僅光大了自己的鏢局事業,而且也使自己成為了武林界心意拳的一代宗師。

戴龍邦的兒子戴二閭,自幼承授父教,功夫更是了得。當時河北滄州一帶常有強人出沒,領頭的是一個綽號「鐵肘」的綠林武術家。這位綠林名人也素聞戴二閭的大名,但心里卻不服氣,于是在一個深宅大院設下擂台,特邀戴二閭前去一試高低。滄州在歷史上素有「武術之鄉」的稱謂,許多鏢師更是視滄州為畏地,走鏢到滄州地面時,向來是掩旗悄聲而過,這就是後來江湖上的「鏢不喊滄州」之傳。這位「鐵肘」自恃這個名頭,自料戴二閭必不敢前往應戰。但沒想到戴二閭藝高膽大,居然果敢前往。比試中,交手只幾個回合後,戴二閭佯敗,卻以一招「美人掛畫」的輕功,將自家的身子從對方拳腳下輕輕月兌出,又如被輕風吹起一般,牢牢貼在了身後的牆上。這一招讓瞧熱鬧的外行看,分明是戴二閭被打出了擂台,但能看出門道的「鐵肘」明白,戴二閭的功夫何等了得。戴二閭這一招既給了對方足夠的面子,也顯示了自己高超的功夫,一下子折服了對手,也折服了所有在場的武林中人。擂台上的對頭由此而成為朋友,戴二閭的名聲一下子傳遍天下武林。戴二閭與對手成了朋友,從此滄州一帶,也成了晉商平安過往的大道。到了祁縣隨意與當地人聊天,說起歷史上的武林高手戴龍邦、戴二閭父子來,男女老幼無人不知。

戴龍邦、戴二閭過世後,戴氏傳人是戴奎。他比李存義小20多歲,卻是一位隱居鄉間的武林高手。因性格孤傲,一般商人請不動他。當時山西祁縣最大的商號是史家開辦的「大盛魁」和喬家開辦的「復盛公」。兩家雖然勢力威壯,但其運貨駝隊卻在草原上時常遭到土匪搶掠。匪頭兒叫「流矢兒」,武藝高強,伸臂可舉起牛犢,抬腳能踢傷烈馬,摔跤贏遍草原,射箭百步穿楊。但卻暗中勾結賊寇,作惡草原,商家無不受其傷害。

這天,史、喬兩家派一名叫二旦的商人,手提重禮來到戴宅。一一訴說「流矢兒」為非作歹的惡行,待戴奎听得怒形于色時,二旦又把厚禮送上,請他出山相助。誰知戴奎一言不發,竟將二旦連人帶禮推出家門。二旦無奈,只好垂頭喪氣重返包頭。

途中,二旦被一群土匪圍住,要其留下千兩買路銀,否則暴尸荒野。領頭的自稱是「流矢兒」的大弟子飛駱駝。正當二旦危難之際,戴奎和李存義卻像從天而至一樣出現在面前,一挾一躍先將二旦放在臨近屋頂,隨後飄然落地,對眾匪大打出手,轉眼就撂倒七八人。飛駱駝見狀便親自上陣,李存義迎上去。飛駱駝照李存義致命處就是一拳,李存義輕輕閃過,未等敵手回轉,已插進敵襠,大喝一聲,將飛駱駝打翻在地。眾匪見狀,紛紛逃竄。戴奎和李存義也不追趕,戴奎只對癱在地上的飛駱駝說了句「我是祁縣戴奎,不服氣到包頭找我」,便與二旦揚長而去。

沒出五天,流矢兒戰書傳到戴奎手中。戴奎由李存義陪同如期從包頭趕到歸化應戰,流矢兒見戴奎骨瘦如柴,氣焰更盛,遂順手將場外一個300斤重的圓椎石 舉起,扔到戴奎腳下。戴奎嘿嘿一笑,右腳一踩,將石 就地轉了兩圈,猛一抬腳,已將石 送到半空,不等石 落地,一個「蜇龍登天」,已將石 送出一丈開外,物落原地。流矢兒所帶之人見狀大吃一驚,流矢兒也不敢怠慢,便先向戴奎動手。其實,流矢兒根本不是戴奎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流矢兒已漸處下風。而戴奎卻愈戰愈勇,借流矢兒閃身時露出的空檔,戴奎疾手如箭,呼的一下點住了對方腋下「夾窩穴」。不可一世的流矢兒一下子蹲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只對眾徒弟艱難地說了聲︰「扶我回去。」回到家沒出七天,就一命歸天了。消息傳到包頭,史、喬兩家聞風後,急忙置厚禮上門拜謝,但卻又被戴奎謝絕了。

李存義心想,且不說鏢局的鼻祖是不是山西戴家,僅僅是戴家這種英勇仗義、扶弱濟危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的了。一個人具有了別所達不到的能力之後,能力已經不應該是其炫耀的資本,而應該成為扶危濟困的倚仗,做不到這一點,具有了超凡的能力,取得了超凡的成就又有何用呢?

隨車永宏師傅從山西太谷桃園堡移居賈家堡村後,一天李存義在村邊散步,忽然有個老漢高喊抓賊。他奔過去幫忙。只見那盜賊兩眼凶光極其旺盛,而老漢則撲子趴在糞圈里,視糞土如金錢。李存義過去抓盜賊,盜賊英雄反抗,卻有一種棉花掉進彈棉花機里的感覺,嚇得束手就擒。老漢要把盜賊往死里打,李存義說︰「偷你幾杴糞值當的嗎,何況他並沒偷走,而是幫你出了出圈?!」

回家後車二告訴他,肯定是那老漢在窖藏時,采取了反盜寶手法,即將藏寶坑挖得很深,再埋入裝滿財寶的壇、罐、缸這類器物,用以迷惑盜賊。而且,他們很講究放置財物的方法,通常采取上下分層放置的方式,先放一層,掩埋後再放一層,再掩埋再放,多者達三四層。在各層之間,往往用石板、磚塊疊壓,土層之間則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實密封,有時其中還會拌上碎石子、瓦片之類,以增加盜挖的難度。即使被盜挖,盜賊往往也只能發現上層。更巧的是,這也符合了古人賺一點錢就貯藏一點、埋下一層的習慣。此外,窖坑一般選在臥房內、炕(床)底下。也有選在院內,如在院內常會在地面上做出一系列偽裝,如建上茅廁、豬圈、便房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