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157、逮住一个偷粪贼

姬际可所创的心意**拳后名形意拳经其门人丰富完善,已成为我国重要拳种之一,流传于海内外。舒残颚疈

后来,形意拳逐渐衍化成三大流派,内容也不断丰富。第一是山西派,代表人物是山西祁县人戴龙邦。第二是河北派,代表人物是李洛能。李洛能是河北深县人,以经商为主,拜戴龙邦次子戴文勋为师,苦学十年,人称“神拳李”,回到河北原籍后传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第三是河南派,代表人物是戴龙邦的师兄弟马学礼。马学礼是河南洛阳人,回族。河南派形意拳的开山祖师。马学礼年少时曾习查拳,得知姬际可“神拳”拳法的神妙,但因为姬传艺十分保守,故马假装哑巴,混入姬家作仆人。偷学其武功三年。一次练拳时被姬发觉。马双膝跪地,并自述来历及偷拳经过。姬嘉许其志,并把其拳法的要诀悉数传授。马成为姬氏武术的真传弟子。但根据,马学礼作《心意**拳序》云:“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凤……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河南马学礼亦曹氏弟子。山西戴龙邦于池州拜曹继武为师时,曹自称为“南山郑氏”。马学礼艺成后回河南。由于当时清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令回汉两族矛盾不断。所以回族的心意**拳不授武与汉人,“非吾门穆斯林弟子,宁可失传,也不乱传”,只传给回民。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如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等等。山西、河北两派多用梢节(拳掌),河南派更注意发挥中节、根节的作用,多以肘膝和肩胯击敌。

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单练式,一个动作左右互换,来回走趟。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个动作可重复演练达数万次之多。一旦遇敌,在速度、力量、准确性方面均可达到惊人的进步宄。

在技击原则上,形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意思是敌人打来,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须致命一击,便可取胜。有的形意高手常常是一拳即将强敌打飞(如李洛能、郭云深),乃至一拳将强敌击毙(如李存义、马学礼的外甥马三元)。所以形意拳门规甚严,不准轻易与人交手。河南派形意规定:凡忤逆不孝者,贪财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贪酒者,概不得收为弟子;凡练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须忍让,也不准在街头卖艺。

李存义又听说了镖局的鼻祖应该是以山西戴家为核心的反清复明人士,他们打着保护商家的镖局旗号,其实为了护送反清的庞大资金。

在山西的镖局中最著名的当属祁县戴家的广盛镖局了。戴氏家族是祁县的名门望族,戴家祖上本是明朝的官宦人家,明亡后戴家后人不再做官而转为经商,家业依旧兴旺希。

戴家作为明朝的官宦人家,自然富甲一方。清兵入关后,因受当时满汉情绪对立的影响,应晋商所邀,成立了自己的镖局,打着“以文会友”的幌子,广交天下反清复明义士,与顾炎武、傅山共谋反清大事。但随着清廷政权的逐步稳定,复明的希望也逐渐破灭了。到了乾隆年间,戴家镖局的掌门人戴龙邦有缘得到了在江湖上失落了多年的“心意拳”秘笈,于是开始潜心修练,不仅光大了自己的镖局事业,而且也使自己成为了武林界心意拳的一代宗师。

戴龙邦的儿子戴二闾,自幼承授父教,功夫更是了得。当时河北沧州一带常有强人出没,领头的是一个绰号“铁肘”的绿林武术家。这位绿林名人也素闻戴二闾的大名,但心里却不服气,于是在一个深宅大院设下擂台,特邀戴二闾前去一试高低。沧州在历史上素有“武术之乡”的称谓,许多镖师更是视沧州为畏地,走镖到沧州地面时,向来是掩旗悄声而过,这就是后来江湖上的“镖不喊沧州”之传。这位“铁肘”自恃这个名头,自料戴二闾必不敢前往应战。但没想到戴二闾艺高胆大,居然果敢前往。比试中,交手只几个回合后,戴二闾佯败,却以一招“美人挂画”的轻功,将自家的身子从对方拳脚下轻轻月兑出,又如被轻风吹起一般,牢牢贴在了身后的墙上。这一招让瞧热闹的外行看,分明是戴二闾被打出了擂台,但能看出门道的“铁肘”明白,戴二闾的功夫何等了得。戴二闾这一招既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也显示了自己高超的功夫,一下子折服了对手,也折服了所有在场的武林中人。擂台上的对头由此而成为朋友,戴二闾的名声一下子传遍天下武林。戴二闾与对手成了朋友,从此沧州一带,也成了晋商平安过往的大道。到了祁县随意与当地人聊天,说起历史上的武林高手戴龙邦、戴二闾父子来,男女老幼无人不知。

戴龙邦、戴二闾过世后,戴氏传人是戴奎。他比李存义小20多岁,却是一位隐居乡间的武林高手。因性格孤傲,一般商人请不动他。当时山西祁县最大的商号是史家开办的“大盛魁”和乔家开办的“复盛公”。两家虽然势力威壮,但其运货驼队却在草原上时常遭到土匪抢掠。匪头儿叫“流矢儿”,武艺高强,伸臂可举起牛犊,抬脚能踢伤烈马,摔跤赢遍草原,射箭百步穿杨。但却暗中勾结贼寇,作恶草原,商家无不受其伤害。

这天,史、乔两家派一名叫二旦的商人,手提重礼来到戴宅。一一诉说“流矢儿”为非作歹的恶行,待戴奎听得怒形于色时,二旦又把厚礼送上,请他出山相助。谁知戴奎一言不发,竟将二旦连人带礼推出家门。二旦无奈,只好垂头丧气重返包头。

途中,二旦被一群土匪围住,要其留下千两买路银,否则暴尸荒野。领头的自称是“流矢儿”的大弟子飞骆驼。正当二旦危难之际,戴奎和李存义却像从天而至一样出现在面前,一挟一跃先将二旦放在临近屋顶,随后飘然落地,对众匪大打出手,转眼就撂倒七八人。飞骆驼见状便亲自上阵,李存义迎上去。飞骆驼照李存义致命处就是一拳,李存义轻轻闪过,未等敌手回转,已插进敌裆,大喝一声,将飞骆驼打翻在地。众匪见状,纷纷逃窜。戴奎和李存义也不追赶,戴奎只对瘫在地上的飞骆驼说了句“我是祁县戴奎,不服气到包头找我”,便与二旦扬长而去。

没出五天,流矢儿战书传到戴奎手中。戴奎由李存义陪同如期从包头赶到归化应战,流矢儿见戴奎骨瘦如柴,气焰更盛,遂顺手将场外一个300斤重的圆椎石磙举起,扔到戴奎脚下。戴奎嘿嘿一笑,右脚一踩,将石磙就地转了两圈,猛一抬脚,已将石磙送到半空,不等石磙落地,一个“蜇龙登天”,已将石磙送出一丈开外,物落原地。流矢儿所带之人见状大吃一惊,流矢儿也不敢怠慢,便先向戴奎动手。其实,流矢儿根本不是戴奎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流矢儿已渐处下风。而戴奎却愈战愈勇,借流矢儿闪身时露出的空档,戴奎疾手如箭,呼的一下点住了对方腋下“夹窝穴”。不可一世的流矢儿一下子蹲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只对众徒弟艰难地说了声:“扶我回去。”回到家没出七天,就一命归天了。消息传到包头,史、乔两家闻风后,急忙置厚礼上门拜谢,但却又被戴奎谢绝了。

李存义心想,且不说镖局的鼻祖是不是山西戴家,仅仅是戴家这种英勇仗义、扶弱济危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的了。一个人具有了别所达不到的能力之后,能力已经不应该是其炫耀的资本,而应该成为扶危济困的倚仗,做不到这一点,具有了超凡的能力,取得了超凡的成就又有何用呢?

随车永宏师傅从山西太谷桃园堡移居贾家堡村后,一天李存义在村边散步,忽然有个老汉高喊抓贼。他奔过去帮忙。只见那盗贼两眼凶光极其旺盛,而老汉则扑子趴在粪圈里,视粪土如金钱。李存义过去抓盗贼,盗贼英雄反抗,却有一种棉花掉进弹棉花机里的感觉,吓得束手就擒。老汉要把盗贼往死里打,李存义说:“偷你几锨粪值当的吗,何况他并没偷走,而是帮你出了出圈?!”

回家后车二告诉他,肯定是那老汉在窖藏时,采取了反盗宝手法,即将藏宝坑挖得很深,再埋入装满财宝的坛、罐、缸这类器物,用以迷惑盗贼。而且,他们很讲究放置财物的方法,通常采取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一层,再掩埋再放,多者达三四层。在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瓦片之类,以增加盗挖的难度。即使被盗挖,盗贼往往也只能发现上层。更巧的是,这也符合了古人赚一点钱就贮藏一点、埋下一层的习惯。此外,窖坑一般选在卧房内、炕(床)底下。也有选在院内,如在院内常会在地面上做出一系列伪装,如建上茅厕、猪圈、便房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